《表2 真空低温烹饪过程中牛肉色泽的变化》

《表2 真空低温烹饪过程中牛肉色泽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真空低温烹饪对牛肉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色泽是消费者在决定购买牛肉产品前首先考虑的重要属性[22]。由表2可得,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亮度L*值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趋势,在65℃加热条件下牛肉的L*值显著高于其他样品组(P<0.05),70℃加热条件下的牛肉L*值最小,仅为22.83,随后有缓慢增大,主要由加热过程中牛肉内部水分流失至表面的程度有关。牛肉的红度a*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P<0.05),75℃与100℃加热条件下的牛肉a*值显著小于其他样品组,而60与65℃加热条件下的牛肉样品具有较高的a*值,主要由于低温加热极大减少了对肌红蛋白的破坏,而高温加热导致肌红蛋白周围失水后生成高铁肌红蛋白[23],肌肉也由鲜红色变为棕褐色。低温烹饪过程中牛肉黄度b*值的变化趋势与L*值基本保持一致,牛肉的b*值在65℃加热条件下达到最大,为4.15,而在70℃加热条件下减小至2.02。C值主要表示肌肉的色彩强度,牛肉的C值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60~65、70~75及100℃加热条件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65℃加热条件下的牛肉具有最好的色彩强度,常温100℃对照组的牛肉色彩强度最差,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牛肉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