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

《表1 不同整形方式对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相同年份不同整形处理间同行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M+].分子离子;[M-H]+.碎片离子;trace.痕量;nd.未检出。

对不同整形方式的‘赤霞珠’葡萄果皮非花色苷酚类物质进行高效液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3种不同整形方式的‘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检测到27种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主要分为黄酮醇类、黄烷醇类、羟基苯甲酸类和羟基肉桂酸类4类。如表1所示,2012年中,SG、VSP和4AK组的葡萄果皮中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含量分别为451.95、564.16、418.08 mg/kg,其中VSP组显著高于SG和4AK组(P<0.05);而在2013年中不同整形处理组间非花色苷物质的总含量分别为565.62、567.74、471.29 mg/kg,其中SG和VSP组显著高于4AK组。可见,与4AK相比,SG和VSP整形葡萄果皮具有较高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总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