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3种小麦不同粒度小麦粉中淀粉的糊化特性》

《表7 3种小麦不同粒度小麦粉中淀粉的糊化特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粒度小麦粉理化特性的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7可知,糊化温度随着粒度的减小而降低,是因为粒度较大水分子较难进入淀粉颗粒内部,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糊化;粒度越小水分子越容易进入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也越容易发生糊化。加热过程中,淀粉颗粒破损之前的最大膨胀度称为峰值黏度,也表示淀粉颗粒破损和膨胀的平衡点[16]。数据显示小麦粉淀粉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都随粒度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这与Blanchard等[17]的研究有相似之处,他指出破损淀粉含量、淀粉颗粒自身膨胀程度等因素都会改变小麦粉峰值黏度。结果显示粒度大的小麦粉回生值较高,这表明它们形成凝胶的能力较强,制成的面制品容易老化变硬;这与Kim[18]的研究一致。衰减值反映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19],A、E粒度下衰减值较小表明小麦粉的热稳定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