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槟榔籽多酚中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表1 槟榔籽多酚中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槟榔籽多酚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时间点同组内Duncan检验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时间点不同组中Duncan检验差异显著,P<0.05;数值为0表示未检出。

试验还测定了生理功能比较丰富的一类酚类物质———儿茶素类。在本样品中儿茶素类占总酚含量的10%左右。由表1可知,在6h时C组检测到少量的各类主要的儿茶素,说明肠道微生物在体外可将非其他物质转化成小分子酚类物质,供自身利用,但在12h时却无法检出,可知GA、EGC、DL-C、EC和EGCG被全部利用。P组中儿茶素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先增多后减少,24h发酵液中多酚浓度较2h增加了84μg/mL,与C组一致。比较单体的变化趋势可发现,GA和EGC的变化趋势相似,DL-C、EC和EGCG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前两者均在6h陡增,后三者含量在6h处大幅减少,推测肠道微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菌在它们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与Schantz等[14]研究的绿茶中的EGCG在小肠中可分解为GA和EGC的结果相符。分析图1可知,在酚类物质充足的条件下,肠道微生物会在前期利用酚类物质,本试验中槟榔籽多酚添加量为10mg/mL时,培养6h后的利用率为18.26%,茶多酚的吸收在小肠部位不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15],但在大肠处是否受其质量浓度的影响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