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求取 ⇩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1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类1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2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2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α-氨基酸2

三、肽腱和肽12

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4

一、一级结构15

二、二级结构19

三、三级结构21

四、四级结构21

五、蛋白质分子中的次级键21

第四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2

一、胰岛素22

二、血红蛋白23

第五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5

一、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形状25

二、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26

三、蛋白质分子的扩散与沉降26

四、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27

五、蛋白质的沉淀28

六、蛋白质的变性29

七、蛋白质的免疫性30

八、蛋白质的显色反应31

第六节 生物工程技术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应用31

一、基因工程32

二、细胞工程32

第二章 核酸化学33

第一节 核酸的概念与重要性33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34

一、核糖34

二、碱基-嘧啶及嘌呤化合物35

第三节 核苷和(单)核苷酸的结构36

一、核柑的结构36

二、核苷酸的结构38

第四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39

一、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的联接方式及其简写式39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40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48

第六节 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49

第三章 酶52

第一节 酶的概念52

一、酶是一类蛋白质52

二、酶是在活细胞内合成的53

三、酶是生物催化剂53

第二节 酶的催化机理55

一、酶的催化作用和活化能55

二、酶的中间产物学说56

三、酶的活性中心56

四、酶的“诱导契合”学说57

五、酶原及酶原致活57

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59

一、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59

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0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5

四、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6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66

六、激动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73

第四节 酶的命名、分类和活性测定73

一、习惯命名法原则73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74

三、国际系统分类编号74

四、酶活性测定75

第五节 酶与医药的关系76

一、酶与疾病的关系76

二、酶制剂在医药上的应用78

第四章 维生素和辅酶80

第一节 维生素的基本概念80

一、维生素的概念和特点80

二、维生素的分类80

三、过多症和缺乏症81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81

一、维生素C81

二、B族维生素和辅酶83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88

一、维生素A88

二、维生素D89

三、维生素E91

四、维生素K91

第四节 维生素与中医药92

第五章 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94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一般程序94

第二节 材料的选择和处理95

一、材料的选择95

二、细胞的破碎95

三、亚细胞结构的分离96

四、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抽提97

第三节 分离和提纯各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原理和技术99

一、利用溶解度进行分离和提纯99

二、利用电荷进行分离和提纯100

三、利用体积和比重进行分离和提纯105

四、利用吸附力进行分离和提纯108

第四节 分析与测定技术111

一、紫外与可见光谱分析111

二、激光拉曼光谱112

三、放射免疫分析112

四、酶活力法113

五、利用特殊功能特性进行纯度分析114

六、化学结构分析114

七、全染色剂染色法115

第六章 糖代谢116

第一节 概述116

一、糖的生理功用116

二、糖的分类116

第二节 糖的消化吸收119

一、糖的消化119

二、糖的吸收119

第三节 糖的氧化分解120

一、糖酵解120

二、糖的有氧氧化124

三、磷酸戊糖通路130

四、糖醛酸途径131

第四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33

一、糖原的合成133

二、糖原的分解135

第五节 糖异生作用136

一、糖异生的途径136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37

第六节 血糖137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137

二、血糖浓度的调节138

第七节 糖代谢紊乱139

一、低血糖139

二、高血糖及糖尿139

三、糖尿病140

四、耐糖现象140

五、糖原累积症141

第八节 某些中草药对糖代谢的影响141

一、影响糖酵解的中草药141

二、影响糖有氧氧化的中草药142

三、影响糖原合成与分解的中草药143

四、中药对血糖的影响143

五、治疗糖尿病的中草药144

第七章 脂类代谢146

第一节 脂类的化学结构、分布和生理功用146

一、重要脂类的化学结构146

二、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功用150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51

一、脂类的消化151

二、脂类的吸收152

三、脂类消化吸收的特点152

第三节 血脂153

一、血脂的成分和含量153

二、血浆脂蛋白153

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158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58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62

第五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165

一、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的分类和命名165

二、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的生物合成167

三、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的生物学效应168

第六节 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169

一、磷脂的代谢169

二、胆固醇代谢170

第七节 胆汁与胆汁酸代谢173

一、胆汁的正常组成173

二、胆汁酸代谢173

第八节 脂类代谢紊乱175

一、高脂血症175

二、动脉粥样硬化176

三、脂肪肝178

四、肥胖178

第八章 生物氧化180

第一节 概述180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80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180

第二节 二氧化碳的生成180

第三节 水的生成--线粒体氧化体系181

一、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81

二、体内重要的呼吸链184

三、呼吸链成分排列顺序的研究--氧化还原电位185

第四节 能量的释放、转换、储存和利用186

一、高能磷酸化合物186

二、ATP的生成187

三、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190

第五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191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191

二、氧化酶和需氧脱氢酶192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192

四、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193

第六节 中草药对生物氧化的影响194

第九章 蛋白质代谢195

第一节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重要性195

一、与记忆功能和思维能力有关的蛋白质195

二、铁传递蛋白195

三、钙调蛋白195

四、糖化血红蛋白195

五、干扰素196

六、谷蛋白196

第二节 氮平衡196

一、氮总平衡196

二、氮正平衡196

三、氮负平衡197

第三节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197

一、赖氨酸197

二、组氨酸198

三、动物性蛋白及植物性蛋白质198

第四节 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估量及其互补作用199

第五节 关于蛋白质需要量201

第六节 关于氨基酸溶液补给问题201

第七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腐败及氨基酸的吸收202

一、蛋白质的消化202

二、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204

三、氨基酸的吸收205

第八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一般途径206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206

二、氨的代谢途径209

三、酮酸的代谢途径213

四、氨基酸脱羧基作用213

五、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15

第九节 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223

一、甲状腺激素223

三、糖皮质激素223

三、性激素223

四、生长激素224

五、胰岛素224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225

第一节 嘌呤核苷酸代谢226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226

二、嘌呤核苷酸的分解229

第二节 嘧啶核苷酸代谢230

一、嘧啶核苷酸的合成230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232

第三节 核苷酸的抗代谢物233

一、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233

二、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234

第四节 中药对环核苷酸的影响235

第十一章 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36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236

一、半保留复制236

二、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237

三、DNA的复制过程238

四、DNA损伤及修复240

五、反向转录240

六、基因突变241

七、基因重组243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244

一、参加转录的主要物质244

二、RNA生物合成(转录)过程244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46

一、参加蛋白质合成的三种核糖核酸247

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249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加工253

第四节 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254

一、分子病254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阻断剂255

第五节 中药对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255

一、柴胡皂甙255

二、人参256

三、大黄、黄连257

四、几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对核酸、蛋白质的影响258

五、复方中药益气通络丹对核酸和蛋白质的影响259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260

第一节 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60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261

一、酶活性的调控261

二、基因表达的调控267

第三节 激素水平的调节270

一、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调节机理271

二、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调节机理275

第四节 神经--体液调节277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概念277

第六节 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278

一、中药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278

二、中药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279

三、中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280

四、中药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280

第十三章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282

第一节 体液的含量分布和交流282

一、体液的分布282

二、体液中的电解质282

三、体液的交流284

第二节 水的代谢285

一、水的生理作用285

二、水的平衡286

第三节 钠、钾、氯的代谢287

一、电解质的生理作用287

二、钠和氯的代谢287

三、钾的代谢288

四、水盐代谢的调节289

五、水盐代谢的紊乱290

第四节 钙、磷的代谢291

一、体内钙、磷的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291

二、钙磷的吸收和排泄291

三、血钙和血磷293

四、钙磷代谢的调节293

五、某些中草药对水盐代谢的影响294

第五节 酸碱平衡296

一、概述296

二、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296

三、血液的缓冲作用297

四、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99

五、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99

六、酸碱平衡紊乱302

七、酸碱平衡的临床指标303

八、某些纠正酸碱平衡的药物304

第十四章 药物的转运与代谢转化305

第一节 生物膜结构与药物转运305

一、生物膜概念305

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305

三、药物转运310

第二节 药物代谢313

一、药物代谢反应进行的部位313

二、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313

三、催化药物转化的酶系320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323

一、药物代谢酶的诱导323

二、药物代谢酶的抑制324

三、药物代谢的双相作用325

四、年龄、性别、种属等因素的影响325

第四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326

一、消除外来异物326

二、改变药物的活性或毒性327

三、对体内活性物质的灭活327

四、药代研究在新药设计中的作用327

第十五章 胆色素代谢328

第一节 肝功能概述328

第二节 胆红素的来源、形成及转运329

一、胆红素的来源及形成329

二、胆红素的转运331

第三节 胆红素在肝、肠内的转变331

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化331

二、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333

第四节 胆红素代谢异常与中医药334

一、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334

二、中药的保肝作用335

三、常用的利胆中药335

第十六章 中药的生化成分与生化药物337

第一节 中药的生化成分337

一、研究中药生化成分的重要意义337

二、中药的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成分338

三、中药的核酸和核苷酸类成分341

四、中药的糖类成分341

五、中药的有机酸类、脂类成分345

六、中药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348

七、影响中药生化成分的若干因素349

第二节 生化药物351

一、概述351

二、生化药物的资源352

三、氨基酸类药物353

四、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55

五、酶类药物356

六、核酸类药物359

七、粘多糖类药物360

八、脂类药物360

第十七章 衰老生化概述362

第一节 衰老机理的学说362

一、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362

二、交联学说363

三、自由基学说363

四、基因学说364

五、免疫学说364

第二节 衰老时机体的生化变化365

一、衰老时代谢变化365

二、衰老时细胞中酶的变化367

三、衰老时免疫功能的变化369

四、衰老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370

五、衰老时胶原的改变372

六、衰老时自由基诱导的有害变化373

第三节 延缓衰老的中药与方剂374

一、单味药的研究374

二、复方的研究374

第十八章 微量元素与中医药376

第一节 微量元素的概念376

一、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分布及其存在形式376

二、微量元素的吸收与排泄376

三、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实验中的污染378

第二节 个别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380

一、锌380

二、铬381

三、硒382

四、铜384

五、锰385

六、氟386

七、钴387

八、钼387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387

一、微量元素锌、锰与中医肾的关系387

二、阴虚、阳虚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389

三、虚证(风湿病)的微量元素389

四、中药的微量元素390

五、寿命与微量元素396

附录397

一、常用人体检验参考数值及新旧单位换算表397

二、常用生化名词缩写表399

1994《生物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赵伟康主编;王浩等编写 1994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物化学(1995 PDF版)
生物化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0年05月第1版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年05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 PDF版)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0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8 PDF版)
生物化学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生物化学(1979 PDF版)
生物化学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9 PDF版)
生物化学
1989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9 PDF版)
生物化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7 PDF版)
生物化学
1987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轻工业出版社
生物化学(1993 PDF版)
生物化学
1993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生物化学(1992 PDF版)
生物化学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1964 PDF版)
生物化学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