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生物化学的概念1

二、生物化学与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的关系1

三、生物化学的进展2

第二章 蛋白质的化学5

第一节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5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6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6

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6

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13

第三节 蛋白质的性质21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21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22

三、蛋白质的变性作用24

四、蛋白质的沉淀24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25

第四节 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26

一、抗原和抗体26

二、免疫球蛋白的种类、结构与功能28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制28

一、吸附层析法29

二、离子交换层析法29

三、凝胶层析法29

四、亲和层析法30

第六节 蛋白质的分类30

一、单纯蛋白质30

二、结合蛋白质31

第三章 核酸的化学32

第一节 核酸的一般概念和重要性32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33

一、核酸的组成成分33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34

第三节 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41

一、腺苷三磷酸(ATP)41

二、辅酶Ι(CoΙ、NAD、DPN)和辅酶Ⅱ(CoⅡ、NADP、TPN)42

三、黄素腺嘌?二核苷酸(FAD)42

四、辅酶A(CoA、HSCoA)42

五、环腺苷酸43

第四节 核酸的一般性质和制备43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43

二、核酸制备的原理44

三、核酸测定的原理46

第四章 酶47

第一节 概论47

一、酶的概念47

二、酶的专一性47

三、酶的化学本质48

四、酶的化学组成49

第二节 酶的催化机制50

一、酶的催化作用与活化能50

二、中间产物学说50

三、酶的活性中心51

四、诱导楔合学说52

五、酶原和酶原激活52

第三节 酶的动力学53

一、温度的影响53

二、pH的影响54

三、酶浓度的影响54

四、底物浓度的影响54

五、抑制剂的影响57

六、激动剂的影响62

第四节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62

第五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63

一、酶的习惯命名原则63

二、酶的分类64

第六节 酶的分离和提纯64

一、材料的选择64

二、提取和提纯方法64

第七节 固相酶、同功酶和变构酶的概念65

一、固相酶65

二、同功酶67

三、变构酶67

第八节 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68

一、酶在诊断上的应用68

二、酶在治疗上的应用68

第五章 维生素69

第一节 概述69

一、维生素的一般概念69

二、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69

三、维生素的分类与命名70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70

一、维生素A70

二、维生素D73

三、维生素K76

四、维生素E77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78

一、维生素B178

二、维生素B279

三、维生素PP80

四、维生素B681

五、泛酸82

六、生物素82

七、叶酸83

八、维生素B1284

九、维生素C85

维生素简表87

第六章 激素89

第一节 主要激素的化学与生理功能90

一、甲状腺素90

二、降钙素92

三、甲状旁腺激素93

四、1,25-二羟维生素D393

五、胰岛素94

六、胰高血糖素95

七、肾上腺素95

八、肾上腺皮质激素97

九、性激素98

十、脑下垂体激素101

十一、下丘脑激素104

十二、消化道激素105

十三、其它活性物质106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原理110

一、作用于细胞膜受体,通过cAMP而起作用110

二、作用于细胞内受体,通过诱导酶的合成而起作用112

第七章 代谢总论113

一、物质代谢的概念113

二、能量代谢的概念113

三、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114

第八章 生物氧化117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生理意义117

一、生物氧化的意义117

二、氧化反应的类型117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118

第二节 生物氧化体系--呼吸链118

一、脱氢酶和脱氢辅酶119

二、黄素蛋白119

三、辅酶Q120

四、细胞色素体系120

五、呼吸链的氧化还原电位122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的释放、转移、貯存和利用122

一、高能键及其种类122

二、高能磷酸键的形成和转移123

第四节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127

一、呼吸链的抑制剂127

二、解偶联剂128

第五节 其它氧化酶类129

一、需氧脱氢酶和氧化酶129

二、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130

三、微粒体氧化酶系130

第九章 糖代谢131

第一节 糖类化学131

一、概念131

二、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多糖131

第二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135

一、糖的消化135

二、糖的吸收135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136

一、糖的无氧分解136

二、糖的有氧分解142

三、磷酸己糖氧化支路148

四、乙醛酸循环152

五、柠檬酸发酵、谷氨酸发酵与糖代谢的关系154

第四节 糖元的合成及分解155

一、糖元的合成155

二、糖异生作用157

三、糖元分解作用159

第五节 其它单糖的代谢159

第六节 血糖160

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160

二、血糖浓度的激素调节161

第七节 糖代谢障碍165

一、糖尿病165

二、降血糖药166

第十章 脂类代谢167

第一节 重要脂类的化学结构167

一、脂肪与脂肪酸的化学结构167

二、类脂的化学结构168

第二节 脂类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功用171

一、脂类的分布171

二、脂类的生理功用172

第三节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173

一、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73

二、磷脂的消化与吸收173

三、胆固醇的消化与吸收174

第四节 脂肪的貯存、动员和运输174

一、脂肪的貯存174

二、脂肪的动员175

三、脂类的运输175

第五节 脂肪的代谢178

一、脂肪的水解178

二、脂肪的分解代谢178

三、脂肪的合成代谢183

第六节 类脂的代谢185

一、磷脂的代谢185

二、胆固醇的代谢187

第七节 高血脂症与降血脂药物189

一、高血脂症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89

二、降血脂药物190

第十一章 蛋白质代谢192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192

一、氮平衡192

二、蛋白质的生理价值193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193

一、蛋白质的消化193

二、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吸收195

三、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作用195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97

一、脱氨基作用198

二、脱羧基作用203

三、氨的代谢205

四、a-酮酸的代谢208

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09

一、“一碳基团”的来源与转变209

二、胱氨酸与半胱氨酸的代谢213

三、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215

四、色氨酸的代谢217

五、精氨酸、鸟氨酸与脯氨酸的代谢218

六、肌酸的代谢219

第五节 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21

一、蛋白质与糖代谢的关系221

二、糖与脂类代谢的关系222

三、蛋白质与脂类代谢的关系222

第十二章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24

第一节 核酸的消化与吸收224

第二节 核酸的分解代谢224

一、嘌?的分解225

二、嘧啶的分解227

第三节 核酸的合成代谢228

一、核苷酸的合成229

二、DNA的生物合成(复制)232

三、RNA的生物合成(转录)234

四、核酸的人工合成235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36

一、tRNA 与mRNA的作用237

二、核蛋白体上多肽链的合成(核蛋白体循环)239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总结244

第五节 核酸与遗传变异的关系245

一、遗传信息的貯存与传递245

二、分子病的概念246

三、诱变剂的概念247

第六节 药物对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249

一、抗代谢物类249

二、烃化剂类251

三、抗菌素类251

第十三章 血液254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254

一、血液的蛋白质255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257

三、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258

四、无机盐258

五、其它化合物259

第二节 血红蛋白259

一、血红蛋白的化学组成259

二、血红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260

三、血红蛋白的分解260

第三节 血液中气体的运输261

一、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262

二、血液中氧的运输及影响因素263

三、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运输266

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267

一、血液凝固267

二、纤维蛋白溶解271

三、抗凝血药和止血药272

第十四章 水、无机盐和酸碱平衡274

第一节 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用274

一、水的生理功用274

二、无机盐的生理功用275

第二节 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及分布275

一、水的含量及分布275

二、无机盐的含量及分布276

第三节 体液间的交换278

一、毛细血管内外液之间的交换278

二、细胞内外液之间的交换279

第四节 水、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280

一、水的摄入、排出及其动态平衡280

二、无机盐的摄入与排出281

三、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283

第五节 水、盐平衡失调和纠正药物285

一、脱水285

二、水肿286

第六节 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287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288

二、硷性物质的来源288

第七节 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288

一、血液中的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288

二、肺部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90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91

第八节 酸碱平衡失调293

一、代谢性酸中毒294

二、代谢性碱中毒294

三、呼吸性酸中毒294

四、呼吸性碱中毒294

第九节 纠正酸碱平衡的药物295

一、纠正酸中毒的药物295

二、纠正碱中毒的药物296

第十五章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297

第一节 亚细胞结构概述297

一、亚细胞结构297

二、亚细胞各部分的分离298

第二节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299

一、生物膜的一般概念299

二、生物膜的化学组成299

三、生物膜的基本结构300

第三节 生物膜与物质转运301

一、被动转运301

二、帮助扩散301

三、主动转运302

四、基团转位304

第四节 药物代谢转代的类型和酶系305

一、药物代谢转化概述305

二、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306

第五节 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314

一、药物代谢酶系的抑制剂314

二、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剂314

三、种族、个体、性别、年龄及病理情况等差异的影响315

四、给药途径的影响316

第六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316

一、清除外来异物316

二、改变药物毒性或活性316

三、对体内活性物质的灭活317

四、对寻找新药的意义317

五、对某些发病机制的解释317

六、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318

第十六章 代谢调节319

第一节 酶活力的调节319

一、反馈抑制的调节319

二、调节剂分子的调节322

三、化学修饰的调节324

第二节 酶数量的调节325

一、诱导作用325

二、诱导酶形成的机制325

三、阻遏酶形成的机制326

第三节 代谢调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27

第十七章 生化药物329

第一节 生化药物的概念329

第二节 生化药物的资源329

一、植物来源329

二、动物来源330

三、微生物来源330

四、化学合成来源330

第三节 主要生化药物的发展近况331

一、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31

二、核酸及其降解物类药物332

三、酶和辅酶类药物333

四、激素类药物333

五、糖类和脂类生化药物334

第四节 生化药物的分类335

附录一 主要生化药物一览表335

附录二 常用生化名词缩写表341

1979《生物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京药学院主编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物化学(1995 PDF版)
生物化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0年05月第1版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年05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物化学( PDF版)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0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8 PDF版)
生物化学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生物化学(1979 PDF版)
生物化学
197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9 PDF版)
生物化学
1989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9 PDF版)
生物化学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7 PDF版)
生物化学
1987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轻工业出版社
生物化学(1993 PDF版)
生物化学
1993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生物化学(1992 PDF版)
生物化学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1964 PDF版)
生物化学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