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在冻藏过程中不同冻藏状态对南美白对虾总色差的影响》

《表2 在冻藏过程中不同冻藏状态对南美白对虾总色差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冻藏状态下南美白对虾品质与微观结构的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是虾在不同温度冻藏过程中总色差(E)的变化,由表可以看出,在冻藏6个月后,-18℃(橡胶态)贮藏下虾的E值显著大于部分冻结浓缩态和玻璃态(p<0.05)。这是因为-18℃(橡胶态)下虾肉易导致冰晶生长,破坏虾的肌细胞,可能会促使多酚氧化酶与多巴胺物质反应,造成虾体色泽逐渐变黑或变红[12,27]。当贮藏第6个月时,-80℃的虾肉比-18℃下虾肉的E值下降41.10%,这是因为玻璃态下系统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色差变化最小。其中,-60℃和-40℃条件下虾肉都处于部分冻结浓缩态,当冻藏到4个月和6个月时,-60℃下的E值比-40℃下的E值显著降低了31.30%、19.68%(p<0.05)。这可能是因为-60℃比Tm′低更多,虾肉体系分子扩散速率相对较小,能抑制水分重结晶的发生,减小对虾肉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降低对虾体色泽的影响。这与汪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即-80℃下贮藏的鲈鱼色泽变化最稳定,品质越好[28]。然而,即使在玻璃态(-80℃)下,E也仍旧发生变化(表2),这表明在玻璃态下扩散控制反应没有完全停止,冷冻虾可能发生了焓松弛现象,使非平衡的玻璃态在贮藏过程中会自发地向平衡的结晶态转变,导致一部分非冻结水转变为冰晶[13,29],从而使得虾肉即使在玻璃态下色泽也随时间延长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