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假想通识课程与能力目标关联表:》

《表2 假想通识课程与能力目标关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独立学院通识课程体系的设置——以武汉传媒学院音乐系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两大门类外,其余的六个门类都对上述提到的核心能力要求有着不小的支持与促进作用,其中的“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世界文明”和“量化分,析与数学素养”这三大门类甚至对四种以上的能力有所促进,这一分析结果无疑可以作为下一步具体实施行为,即课程设置的重要参照。根据这一结果,在“世界文明”“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和“量化分析与数学素养”这三个板块中进行课程开发对于武汉传媒学院音乐系的学生将有着重大的意义,例如可以开设类似《欧洲文明史》的课程,使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到欧洲文明中比较重要的契约精神,在欧洲历史上起到影响作用的团队协作案例;例如可以开设类似《社会学》之类的课程,使学生在对历史上的社会进程或是对当今社会进程的研究中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更高的了解,对于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各职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例如可以开设类似《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和一贯地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识别一个事件中的限制条件和矛盾,在小组中展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可以开设类似《沟通技巧》的课程,使学生在小组沟通练习中有意识强化团队合作能力等。当然,本文至目前为止讨论的都只是通识课程体系的设计,具体单门课程的设计还要根据目标导向,借用一定的特别分析框架来进行,这将是更为艰巨的工作进程,而且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高校的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为响应这一时代使命,武汉传媒学院围绕该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在2016年就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改革,各学院各专业都全面修订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在传统的第一课堂之外也开设了围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内容的第二课堂体系。除此之外,学校也煞费苦心地支持教师开设通识课程,以弥补由专业课程课时缩减(由2016年以前的180课时缩减到2017年之后的155课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借用本文的列表分析方法,对本校的各个专业(至少是各个专业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统计出所需成本最少,效果最佳兼容性广泛的通识课程体系,是目前最为科学的一种方法。而且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也可以高效地弥补学校产出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现象,值得继续推广,以期早日得到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