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发酵时间对咖啡豆理化性质的影响》

《表1 发酵时间对咖啡豆理化性质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体外模拟发酵对咖啡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如表1所示,在发酵过程中,多糖呈现下降趋势,至8 h含量达到最低(3.22±0.28)%(质量分数),这与胡婕伦[24]的研究结果一致,多糖在强酸性环境会发生解聚和断裂[25],因此在消化过程中多糖含量逐渐减少,而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至8 h达到最高,为(3.98±0.21)%(质量分数),这一趋势与多糖含量的变化相对应,原因可能是多糖分子糖苷键发生断裂,还原末端增加[26-27];同时多糖被胃液和小肠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降解为低聚糖,进而被降解为单糖[28],因此还原糖含量升高。总蛋白含量在消化过程中先下降而后上升再下降,在6 h含量最高为(8.54±0.17)%(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酚类消化2 h后呈下降趋势,这与李俶等[29]的研究结果一致,多酚类物质经过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多酚含量降低,可能是肠道中的胰蛋白酶对酚类物质进行消化分解的原因[30];徐俊杰[31]研究表明脂肪的消化是在胃脂酶和胰脂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含量在消化2 h后变化不显著(P>0.05),膳食纤维和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