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CL质量浓度制备的CL-CS-NPs的特性及包埋率》

《表1 不同CL质量浓度制备的CL-CS-NPs的特性及包埋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香芹酚-酪蛋白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对枇杷果实炭疽病的抑制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如表1所示,CL-CS-NPs的粒径、分散性(PDI)、Zeta电位和包埋率与制备时添加的CL质量浓度有关。CL质量浓度从3 mg/m L增加到12 mg/m L,CL-CS-NPs的粒径仅从121.9 nm增加到152.6 nm;但CL质量浓度增加到15 mg/mL时,纳米颗粒粒径则增加到370.7 nm,表明过量CL诱发了纳米颗粒的聚集。纳米颗粒的聚集导致分散液的透光率显著降低(图1A)。CL-CS-NPs的Zeta电位绝对值与CL的粒径呈负相关,表明CL导致纳米颗粒所带负电荷的减少。Zeta电位与纳米颗粒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对粒径相同的粒子,所带电荷越多,相互之间的斥力越大,分散液体系的稳定性越高。本研究中只有CL质量浓度增加到15 mg/mL才导致Zeta电位发生显著改变,因此,可以认为CL质量浓度3~12 mg/mL制备的纳米颗粒稳定性与所带电荷的关系不大。CL质量浓度在3~12 mg/mL,纳米颗粒的包埋率变化不显著,但CL质量浓度增加到15 mg/mL时,包埋率降低,且与其他质量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