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教师提问、非言语行为与学生主、被动回答行为的相关关系》

《表3 教师提问、非言语行为与学生主、被动回答行为的相关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教学行为数据分析的“互联网+在地化课堂”优化对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在0.05级别相关性显著,**表示在0.01级别相关性显著。

数据分析发现,教师言语行为中讲授占了较大比重,总体占比42%;提问与反馈的言语行为占比分别为28%、17%,并不相当,说明教师在提问之后,部分未予以反馈。学生言语行为中,回答行为占比最大,为57%,其中主动回答占48%,被动回答占52%。在视频观察和访谈中发现,学生被动回答的行为发生与教师提问指示不明确或学生不敢回答有关。为此,进一步对非言语行为(A14—A16)与学生主、被动回答行为(S1,S2)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见表3,研究发现,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中目光注视、鼓励或微笑的表情与学生主动回答行为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教师的提示或指示性手势与学生的主动回答行为相关系数为0.393,也属于中度相关。总体来看,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应规范“屏幕中的教师”的非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