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重组米粉品质特性的测定结果》

《表7 重组米粉品质特性的测定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粮谷重组米质构特性及其米粉品质特性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表7所示,随着粒径的减小,离散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超微粉碎初期,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的多样化,导致粒径分布不均匀,随着重组米粉粒径的减少,比表面积的增大,粉体表面吸附能力增强,产生的范德华力、静电力,使分子之间发生聚集作用[14,16]。实验制备的超微粉90%的粉体颗粒直径在24.213μm以内,属于超微级别[17]。因为挤压膨化处理使重组米粉的黏度有较大提高,米粉遇水后淀粉粒高度膨胀,空间阻力作用变大,黏度变大,当达到200目至超微粉粒径数时,由于超微作用的增强,淀粉颗粒降解空间结构被破坏,生成糊精导致黏度下降[18]。随着粒径数目的减少,L*值明显提高,说明粒度越小,粉体越亮;a*值越大,颜色偏红,b*值越大,颜色偏黄,大于80目的粉体整体色泽要差于超微粉。这主要是因为粉碎前期粉体颗粒大、混合程度不高,比表面积小,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少,物料内部暴露,色泽品质提升。不同径粒粉体的整体水溶性指数(WSI)和吸水性指数(WAI)变化趋势相反,原因可能是超微粉碎使重组米粉的淀粉颗粒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这与肖莲蓉[19]关于马铃薯膨化粉性质的研究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