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漂洗鱼糜蛋白和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指数和表面疏水性》

《表2 漂洗鱼糜蛋白和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指数和表面疏水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蛋白分离方式对鱼肉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相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

漂洗鱼糜蛋白和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见图2和表2。与漂洗鱼糜蛋白相比,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平均粒径相对较大(p<0.05)。在漂洗过程中,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30~100 kDa)的水溶性蛋白被除去(图1),故漂洗鱼糜蛋白的粒径分布较集中。肌球蛋白是2种提取蛋白的主要成分,其分子长度大约为160 nm[18]。而2种提取蛋白的平均粒径为620 nm和804 nm,均显著大于160 nm,其原因可能与测量方式有关。本课题中采用激光散射技术所测定的蛋白质粒径为水合粒径,其值大于采用TEM等方式测定的蛋白质粒径。ISP提取蛋白的粒径相对较大,可能与蛋白质分子在疏水相互作用下的聚集有关。ISP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部分变性[19],暴露分子内部疏水性氨基酸[20],蛋白在疏水相互作用下聚集。漂洗鱼糜蛋白的Zeta电位为-7.12,这与贾丹[10]的报道相一致。2组样品的Zeta电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