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动系统》
作者 | 曾乐生,施妙和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47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13024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8879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随动系统原理1
§1-1概述1
目 录1
§1-2随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形式2
§1-3随动系统的分类4
1.按系统控制方式分类5
2.按组成系统元件的物理性质分类5
3.按系统信号特点分类6
4.按系统部件输入—输出特性分类6
§1-4 Ⅰ型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
5.按执行元件功率大小分类7
§1-5 Ⅱ型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2
§1-6随动系统的品质指标19
1. 随动系统的动态品质指标19
2. 随动系统的稳态品质指标24
练习题32
第二章随动系统的误差测量34
§2-1常用的测量元件34
1. 电位计35
2. 差动变压器37
3. 自整角机与旋转变压器39
4. 感应同步器42
5. 三自由度陀螺仪44
§2-2精、粗测角线路46
1. 采用双读数线路时需要解决的问题48
2. 精、粗测角装置之间速比的取值范围54
3. 带电气速比的精、粗测角装置54
§2-3扫描测量55
1. 圆锥扫描测量56
2. 扇形扫描测量60
§2-4单脉冲测量64
练习题68
第三章相敏调制器与相敏解调器69
§3-1概述69
§3-2相敏调制器的基本原理与线路72
1.开关调制器的基本原理72
2. 晶体管开关调制器的残余电压75
3.开关调制器线路举例78
4. 乘积调制器的基本原理与线路举例83
1.二极管环形解调器86
§3-3相敏解调器的基本原理与线路86
2.三极管解调器90
3.乘积解调器96
练习题98
第四章功率放大装置99
§4-1可控硅整流电路99
1.单相半波可控硅整流电路99
2. 控制直流电动机的不可逆整流电路104
3.可控硅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可逆整流电路112
1.对触发电路的要求120
§4-2可控硅触发线路120
2.单结晶体管触发线路121
3. 晶体管触发线路122
4.磁触发器124
§4-3晶体管线性放大线路127
1. 控制直流电动机的不可逆放大线路127
2. 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可逆放大线路129
3. 控制两相异步机的功放电路134
§4-4晶体管开关型放大线路135
1.控制直流电动机的不可逆控制电路136
2. 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可逆控制电路142
§4-5交磁放大机150
1.交磁放大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151
2.交磁放大机的动态特性155
3.交磁放大机—电动机组合的机械特性161
练习题163
第五章改善系统品质的一般方法164
§5-1 系统结构参数与系统品质的关系164
1.速度阻尼系数F与系统品质的关系169
3.转动惯量J与系统品质的关系171
2.放太系数K 0与系统品质的关系171
§5-2采用串联校正装置改善系统品质172
1.串联校正的概念172
2.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173
§5-3采用并联校正装置改善系统品质184
1.并联校正的概念184
2.常用的并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187
§5-4改善系统品质的其他方法198
1.采用复合控制198
2.采用惯性阻尼器199
1.联接位置的选择204
§5-5校正装置的联接204
2.注意阻抗匹配206
3. 主控信号与反馈信号的叠加问题207
练习题208
第六章复合控制系统209
§6-1概述209
1. 问题的提出209
2. 复合控制与扰动补偿209
3. 不变性原理212
1. 系统的不变性条件213
§6-2系统的不变性条件213
2. 控制系统的不变性分类220
3. 实现不变性条件的双通道原理221
§6-3实现不变性条件的结构形式223
1. 直接测量与补偿224
2. 间接测置与补偿226
3.复合控制系统的推广235
§6-4复合控制系统举例240
1.工作原理240
2.系统的传递函数与结构图243
3. 采用复合控制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250
练习题254
第七章交流随动系统257
§7-1 交流随动系统概述257
§7-2 “零相角”条件及等效传函260
1. “零相角”条件的表达式261
2. 等效传递函数264
§7-3交流校正网路的分析与计算269
1. “谐振”校正网路的分析与计算270
2. “开关”校正网路的分析与计算286
§7-4交流系统的综合校正295
1.交流系统的传递函数295
2.交流校正网路的选择与计算298
§7-5交流随动系统路线举例303
练习题306
第八章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影响与利用309
§8-1非线性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09
1. 随动系统中的几种主要非线性因素309
2. 几种主要非线性因素对系统品质的影响312
1.振荡线性化321
§8-2消除非线性因素影响的常用方法321
2. 利用局部负反馈削弱非线性因素的影响328
§8-3利用非线性因素改善系统品质329
1.非线性并联校正330
2.非线性串联校正333
3.利用系统的饱和特性336
4. 利用非线性特性改善系统品质的实例338
练习题342
1.系统结构344
§9-1高射炮跟踪瞄准随动系统344
第九章随动系统应用举例344
2.系统的信号传递349
3.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结构图351
§9-2雷达天线控制系统355
1. 正反馈的作用及正反馈线路的基本原理357
2. 触发线路与单相全波可控硅整流线路367
§9-3铣床光电跟踪系统372
§9-4遥控机器人双向力反应随动系统383
1.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385
2.系统实验线路387
3.随动系统部分的位置阶跃响应特性388
4.系统动力传递特性(力反应特性)390
§9-5脉冲—相位随动系统394
1.脉冲—相位随动系统的结构394
2.脉冲—相位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01
3. 脉冲—相位随动系统的传函与动态结构图402
练习题404
§10-1低速不平稳问题406
1.产生低速“跳动”的原因406
第十章随动系统中若干问题的分析406
2.减小“跳动”的办法411
§10-2机械谐振问题414
1.问题的提出414
2. 扭转弹性变形对系统特性的影响—机械谐振414
3.消除或减小机械谐振的措施422
§10-3系统的灵敏度问题424
1.问题的提出424
2.灵敏度概念425
3.系统的灵敏度分析434
练习题444
1988《随动系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乐生,施妙和编著 1988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随机服务系统3
-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BDP-4托架随动系统设计
- 1973
-
- 电力拖动特殊问题 同步跟随系统
- 1956
-
- 随动系统原理与设计 下
- 华东工程学院
-
- 随机信号与系统
- 1990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机械系统的随机振动
-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系统动力学
- 198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 系统动力学
- 198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液压随动系统
- 196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变参数控制系统自动机械手随动系统
- 1992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随机系统理论
- 1987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 随动系统的统计分析和最优化
- 1984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随动系统
- 1988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随动系统译文集
- 196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随动系统的统计计算
- 1960 北京:科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