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任务1

1.1.1 人力资源的定义1

1.1.2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四者的关系2

1.1.3 人力资源包含的内容5

1.1.4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定义和内容7

1.1.5 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9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体制的历史沿革10

1.2.1 18世纪初以前的阶段10

1.2.2 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10

1.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11

1.2.4 20世纪初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2

1.2.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3

1.2.6 未来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14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X理论、Y理论、Z理论17

1.3.1 X理论17

1.3.2 行为科学理论18

1.3.3 Y理论18

1.3.4 Z理论19

1.3.5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向20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人力资源思想举要20

1.4.1 人生而有欲21

1.4.2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1

1.4.3 地无变迁,人有聚散21

1.4.5 兼相爱,交相利22

1.4.4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22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八大基本原理23

第一节 系统优化原理23

2.1.1 系统的定义23

2.1.2 人力资源系统的特征24

2.1.3 系统优化原理包含的内容27

第二节 能级对应原理28

2.2.1 能级原理包含的内容28

2.2.2 几种不同的能级结构28

2.2.3 日本对五种能级管理人员的剖析31

2.2.4 职权的权级与能力的能级之间的差异和对应34

第三节 系统动力原理35

2.3.1 动力原理所包含的内容35

2.3.2 奖励的十大策略36

第四节 反馈控制原理41

2.4.1 正环与负环41

2.4.2 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环与负环42

第五节 弹性冗余原理47

2.5.1 弹性冗余原理包含的内容47

2.5.2 弹性冗余原理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48

2.5.3 消极弹性和积极弹性49

第六节 互补增值原理50

2.6.1 互补增值原理包含的内容50

2.6.2 互补增值原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51

第七节 利益相容原理52

2.7.1 利益冲突的含义52

2.7.2 利益相容原理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53

2.8.2 竞争强化原理所包含的定义和内容54

第八节 竞争强化原理54

2.8.1 竞争的分类54

2.8.3 使用竞争强化原理必须注意的问题55

第三章 世界若干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和对策58

第一节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58

3.1.1 美国人力资源利用面临的困难58

3.1.2 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61

第二节 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况和对策64

3.2.1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4

3.2.2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神器66

3.2.3 日本对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的对策68

第三节 联邦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71

3.3.1 联邦德国的就业结构和劳动制度71

3.3.2 联邦德国的职业教育72

3.3.3 建立对职工的激励机制73

第四节 南朝鲜的人力资源开发74

3.4.1 南朝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74

3.4.2 建立全国教育和培训两套体制75

3.4.3 重视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76

3.4.4 为达到2000年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77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78

3.5.1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状况78

3.5.2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81

3.5.3 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重点应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83

3.5.4 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和对策85

4.1.1 人力资源投资的内容88

第一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范围和投资成本88

第四章 人力资源投资88

4.1.2 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概念90

第二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收入效应93

4.2.1 在职培训的收入效应93

4.2.2 一般培训的收入效应95

4.2.3 特殊培训的收入效应97

4.2.4 正规学校教育的收入效应100

4.2.5 对信息和健康投资的收入效应102

第三节 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率104

4.3.1 人力资源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104

4.3.2 人力资源投资与社会经济效益108

4.3.3 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若干争论112

5.1.1 招工是补员的主渠道114

第五章 人力资源计划114

第一节 招工、招聘和劳动合同114

5.1.2 招聘是选才用能的重要途径118

5.1.3 劳动合同的签订122

5.1.4 职工的分配与使用125

第二节 人事调配与人才流动125

5.2.1 人事调配是余缺平衡的调节手段125

5.2.2 人才的流动及其规律127

5.2.3 国外人才流动方式简介129

5.2.4 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131

第三节 就业前培训与职业教育134

5.3.1 就业前的培训134

5.3.2 新员工的辅导135

5.3.3 在职职工的职业教育137

5.3.4 企业的全员培训139

第六章 人力资源决策143

第一节 劳动定员决策143

6.1.1 定员决策的内涵143

6.1.2 定员决策的原则144

6.1.3 定员决策的若干方法145

第二节 劳动定额决策148

6.2.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148

6.2.2 劳动定额水平150

6.2.3 工时消耗的分类152

6.2.4 工时消耗的测定154

6.2.5 劳动定额决策的方法165

6.3.1 工资的基本概念169

第三节 劳动报酬的决策169

6.3.2 工资水平171

6.3.3 工资制度175

6.3.4 工资形式179

6.3.5 工资管理182

第四节 职位分类的决策184

6.4.1 职位分类的历史发展185

6.4.2 职位的分类和作用189

6.4.3 职位分类的程序191

第七章 人力资源保护194

第一节 劳动保护194

7.1.1 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194

7.1.2 安全生产技术197

7.1.3 劳动卫生198

7.1.4 劳动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199

第二节 劳动保险与职工福利201

7.2.1 劳动保险的性质和范围201

7.2.2 劳动保险制度203

7.2.3 职工福利205

第三节 社会保险与失业保险206

7.3.1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207

7.3.2 社会保险基金208

7.3.3 辞职、失业与失业保险210

第四节 劳动争议处理214

7.4.1 劳动争议处理的历史沿革214

7.4.2 劳动争议的范围和种类217

7.4.3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218

7.4.4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219

第五节 老年人力资源保护221

7.5.1 退休制度222

7.5.2 离休制度222

7.5.3 退职制度223

7.5.4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223

7.5.5 迎接“灰色浪潮”的挑战224

7.5.6 老有所为应有政策的保护225

7.5.7 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226

第六节 妇女人力资源保护227

7.6.1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227

7.6.2 妇女的劳动保护228

7.6.3 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229

8.1.1 人事考核的历史沿革231

第八章 人力资源评估231

第一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231

8.1.2 我国现行人事考核制度233

8.1.3 考核的内容234

8.1.4 考核的种类235

第二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传统方法236

8.2.1 臆断考核法236

8.2.2 考核评分法236

8.2.3 序列评定法237

8.2.4 口头考核法238

8.2.5 欧德伟考核法239

8.2.6 情境模拟法239

8.2.8 共同确定法241

8.2.7 民意测验法241

8.2.9 配对比较法248

8.2.10 等差图表法248

第三节 人力资源评估的关联矩阵法249

8.3.1 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的概念250

8.3.2 人力资源评估中最常见的几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253

8.3.3 人力资源评估的关联矩阵法262

第四节 人事测评的AFP方法270

8.4.1 层次分析法(AHP)介绍270

8.4.2 模糊测评方法274

8.4.3 模式识别与人事测评277

8.4.4 AFP方法介绍278

8.4.5 案例分析280

8.5.1 AFP应用软件系统的构成299

第五节 人事测评的AFP应用软件299

8.5.2 层次建立模块301

8.5.3 指标定权模块301

8.5.4 人事测评模块303

第六节 国外人力资源评估的若干方法简介306

8.6.1 浦洛布士考核法307

8.6.2 智力测验方法309

8.6.3 特殊性向测验309

8.6.4 创造能力测验310

8.6.5 成就测验311

8.6.6 人格测验311

第七节 行政职务的任用和晋升313

8.7.1 我国行政任免工作的历史沿革314

8.7.2 国外任用、晋升制度简介316

8.7.3 我国人事任用的基本原则317

8.7.4 我国人事任用的方式319

8.7.5 国家行政人员职务变更和消失的形式320

8.7.6 人事晋升制度322

第八节 奖惩制度323

8.8.1 我国奖惩制度的历史沿革323

8.8.2 国外奖惩制度比较324

8.8.3 奖惩工作的基本原则327

8.8.4 我国干部的奖惩规定328

8.8.5 企业职工的奖惩条件329

附表331

附表Ⅰ 《数字学常数表》331

附表Ⅱ 《正态分布表》334

1991《人力资源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泉文著 1991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