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辣白菜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

《表1 辣白菜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植物乳杆菌对辣白菜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J代表接种发酵,Z代表自然发酵。下同。

从上述结果中可见,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第1~7天变化较为明显,所以选取这段时间内的第1天,第4天和第7天3个时间节点检测辣白菜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两组辣白菜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成分84种,其中包括硫化物4种、烯烃16种、醇类9种、醛类18种、酮类2种、酸类7种、酯类25种、芳香族化合物3种。其中硫化物在发酵的前期基本相似,发酵过程中,接种发酵样品中二甲基二硫化物和二甲基三硫化物含量都有所增加,而自然发酵组中,只有二甲基二硫化物化物在发酵到第4天时含量增加,其他各硫化物含量都与发酵第1天相近;烯烃是2组样品中含量较高也较丰富的一类成分,2组样品共有的成分有12种,在不同发酵时间含量相近,剩余的4种差异性成分含量均相对较低;除十二烯醇在发酵第1天短暂出现外,其他几种醇类成分几乎在2组样品中均有出现,在发酵的第4天,2组样品醇类成分种类完全一致,但发酵到第7天,自然发酵组中1-己醇和4-萜烯醇两种物质未能测出;醛类成分也是2组样品中种类较丰富的物质之一,2组中共有的醛类物质有11种,但从含量上来看,接种发酵第1天醛类总质量分数在7.9%,第4天和第7天时质量分数分别只有3.62%和4.29%,明显降低,而自然发酵组中,1~4 d同样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第7天检查出的含2-壬烯醛(黄瓜味、清香味)质量分数高达到12.54%;酮类成分种类相似,自然发酵组含量略高于接种发酵组;相比之下,酸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并不高,2组中共有的酸类成分有4种,其余2种均出自于接种发酵中,说明植物乳杆菌的接种对挥发性酸类物质的丰富有明显作用;酯类是挥发性成分中种类最丰富、含量最高的成分,也是2组间种类差异最大的风味物质,其中异硫氰酸苯乙酯和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含量是样品中含量较高的两种成分,其中差异成分有8种,接种发酵样品中有部分酯类成分仅在第1天或第4天测出,导致第7天时酯类物质种类下降;对于芳香族化合物两组间差异不大,只有2,4-二叔丁基酚化合物仅在自然发酵的第1天和第4天存在。结合上述结果,说明植物乳杆菌的接种造成发酵过程中的风味物质成分明显变化,通过感官评价对比,发现两组样品最高感官得分相近,说明变化后的风味成分并未对感官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