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评价》

《表1 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意识及培养问题——一项基于教育叙事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可以满足,“-”表示不易满足。

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是教师教育者以及管理者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L观察到很多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生仅仅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视野有待拓宽,认为“博士生阶段应该对本专业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可以说,这是教师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到的学习者的需求,这个需求主要聚焦在学习者知识体系中的欠缺和不足上。已有文献对“需求”的界定多达五种(余卫华,2002),本文所说的“需求”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学习者本人希望从课堂中获取什么;二是教育者认为学习者的欠缺与不足是什么,认为学习者应当学习什么。专家教师L希望作为职前教师和研究者的博士生不应当过于关注只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而是应当尽量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内容。这是教育者眼中的学习者需求,这样的需求往往融入了教育者的长远考虑。而从四位不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P、M、J、S对三种课程类型的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非常关心课程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这个因素。受访的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课程是否值得学习:(1)主讲人的专业性;(2)信息的前沿性;(3)研究方向的相关性;(4)内容的系统性;(5)学生的参与度。具体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学生报告式”一栏中,对于“研究方向的相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两项,表1都标记了“-”,这主要是从课堂上的听者角度而言的:“研究方向的相关性”这里指的是课堂上听的学生认为主讲人所报告的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较强的相关性;“学生的参与度”这里指的是课堂上听的学生认为主讲人能否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当然,如果从主讲人自己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报告时可以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其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是,本文主要是从课堂上讲者与听者互动的角度来看“研究方向的相关性”与“学生的参与度”两个要素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