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逆向教学设计框架》

《表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逆向教学设计框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逆向教学设计:活动与学科平衡之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将教材第一课作为一个学习单元,以单元设计理念确定了“携手博物馆,策划和筹备一场名为‘鉴往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专题展’”的单元大任务,而做好第一展厅“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策展工作是该单元大任务的第1课时。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根据“教学评”一致的逆向教学设计框架,促进活动与学科平衡(见表1)。首先,我们确定了作为本课时学习核心的学科大概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样,学习不再是围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众多事实性知识或碎片化的概念性知识,而是聚焦这一学科大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它分解为四个下位学科大概念(见表1预期结果中的画线内容),通过对这些具有内在逻辑的学科大概念的学习形成了对本课时内容本质的认识,实现了由知识点教学向学科大概念教学的转轨。其次,我们设计了为达成上述大概念学习目标的评估证据。如针对学科大概念1,学生如果能够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生产力发展标志的生产工具变化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作出科学解释,我们认为学生理解了这一学科大概念。最后,我们设计能够让学生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的系列学习活动。本课时我们改变了以单一的文本情境让学生进行理论性认知活动的状况,努力尝试设计多样化的表现性活动。作为单元大任务的第1课时,我们要做好第一展厅“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策展工作,为此分别设计了“摆放博物馆待展品”“准备微视频”“完成拼图游戏”“点评讲解词”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与相应的课时大概念学习相对应,并与评估证据相配套,实现了活动与学科的平衡。正是“教学评”一致的框架促使我们在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不断思考三者之间是否吻合。这一框架表面上看是对教学设计的限制,而实质上正是这种限制为活动与学科的平衡提供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