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求取 ⇩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 钢结构框架体系的种类1

第二节 钢框架的梁柱连接形式2

第三节 钢框 架的节点域变形3

第四节 钢结构框架体系的主要分析问题和分析方法5

第五节 钢结构框架体系单元种类6

第二章梁单元的弹性刚度方程7

第一节 方程的一般形式7

一、受拉梁单元7

二、受压梁单元12

三、方程的级数展开13

第二节 方程的特殊形式15

一、忽略剪切变形的影响15

二、忽略轴力的影响17

三、忽略轴力的剪切变形的影响18

第三节 议程的应用示例18

第一节 单向受弯梁截面的屈服22

第三章框架梁柱截面屈服与滞回模型22

第二节 单向受弯柱款项贩屈服23

第三节 双向受弯柱截面的屈服26

一、初始屈服面方程26

二、极限屈服面方程26

三、极限屈服面方程的近似表达式32

四、扭矩对屈服面方程的影响32

一、反复加载与滞回特性35

第四节 滞回模型35

二、梁截面滞回模型36

三、单向受弯柱截面滞回模型38

四、双向受弯柱截而滞回模型39

第五节 梁柱截面受力与变形状态判别41

第四章梁单元弹塑性刚度方程42

第一节 塑性铰理论43

一、单元一端形成塑性铰情形43

二、单元两端形成塑性铰情形46

第二节 Clough模型47

第三节 广义Clough模型48

第四节 弹塑性铰模型50

第五节 弹塑性铰模型与(广义)Clough模型的对比55

一、单元仅端1屈服情形55

二、单元两端均屈服情形56

第一节 一般分析方法57

三、数例57

第一节 柱单元的受力与变形60

第五章柱单元弹性及弹塑性刚度方程60

第二节 双向受弯柱单元的弹性刚度方程62

第三节 双向受弯柱单元的弹塑性刚度方程62

第四节 单向受弯柱单元的弹性及弹塑性刚度方程63

第五节 方程试验验证69

一、试件69

二、加载装置与测点布置72

三、加载方案73

四、试验的理论分析79

五、分析与实测的对比79

一、节点域的受力及弹性刚度84

第一节 节点域的受力性能84

第六章节点域和梁柱连接受力性能及其对框架梁柱刚度影响84

二、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框架梁、柱刚度的影响87

第二节 节点域剪切变形对框架梁、柱刚度的影响88

一、连带点域框架梁单元刚度方程88

二、连带节点域单向受弯柱单元刚度方程91

三、连带节点域双向受弯柱单元刚度方程93

第三节 梁柱连接受力性能95

一、半刚性连接的约束关系95

二、半刚性连接的滞回关系102

第四节 梁柱连接变形对框架梁刚度的影响104

一、连带连接框架梁单元刚度方程107

二、梁柱连接对框架侧移的影响113

第七章支撑单元弹性及弹塑性刚度方程117

第一节 支撑的受力与滞回特性117

第二节 支撑弹性及弹塑性刚度的理论分析方法118

第三节 支撑的滞回模型125

第四节 支撑的刚度方程127

二、剪切梁的条件130

第八章剪切梁及其框架与剪切梁130

第一节 偏心支撑框架与剪切梁130

一、偏心支撑框架130

第二节 剪切梁的滞回模型132

第三节 剪切梁的刚度方程134

第九章平面框架体系弹性稳定分析136

第一节 一般分析方法136

第二节 计算长度法137

一、框架柱计算长度概念137

二、计算假定与计算简图139

三、计算长度计算公式140

四、计算长度简化计算公式145

五、计算长度的修正146

六、剪切变形对计算长度的影响148

第三节 示例149

一、侧移刚度约束对框架柱计算长度的影响149

二、计算长度法示例151

三、计算长度的修正示例153

第十章平面框架体系非线性分析156

一、受载分类157

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判别准则157

三、分析步骤159

四、基本单元与基本未知量159

五、第一类受载的结构分析160

六、第二类受载的结构分析161

七、数例161

第二节 考虑P-Δ效应的近似计算165

一、近似计算公式165

二、示例166

第三节 考虑P-Δ效应的简化计算模型168

一、简化模型的建立168

二、数例171

一、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172

第一节 一般分析方法172

第十一章平面框架体系地震反应分析172

二、结构运动微分方程的求解174

三、结构的质量、刚度阴尼矩阵的确定178

四、算例180

第二节 半刚架分析模型181

一、分析假定与半刚架折算规则182

二、半刚架梁单元刚度方程184

三、算例185

第三节 剪弯层分析模型189

一、模型的等效刚度190

二、模型的层间剪切屈服参数193

三、示例195

第四节 支撑框架结构简化分析模型198

一、支撑框架的分解与简化198

二、纯框架的层间风度矩阵199

三、纯支撑体系的层间刚度矩阵200

四、算例201

第十二章空间框架体系分析模型203

第一节 空间杆系模型203

一、局部坐标转化为整体坐标204

二、楼面的无限刚性要求209

三、结构的总体刚度方程及静力凝聚211

第二节 平面子结构模型213

一、平面子结构在整体坐标下的刚度方程213

二、空间框架的总体刚度方程217

三、算例218

第三节 综合离散模型220

一、综合离散法的基本思想220

二、广义单元分析223

三、广义结构刚度方程228

四、结构分析步骤229

五、数例230

符号意义234

参考文献238

1998《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国强,沈祖炎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弹性理论(1986 PDF版)
弹性理论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弹性理论( PDF版)
弹性理论
弹性与塑性理论(1957 PDF版)
弹性与塑性理论
1957
弹性理论(1999 PDF版)
弹性理论
1999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弹性与塑性力学(1981 PDF版)
弹性与塑性力学
198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热塑性弹性体(1983 PDF版)
热塑性弹性体
1983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热塑性弹性体(1980 PDF版)
热塑性弹性体
198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理论力学  第3版(1965 PDF版)
理论力学 第3版
196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弹性与塑性理论题集(1960 PDF版)
弹性与塑性理论题集
196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弹性理论(1961 PDF版)
弹性理论
196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1998 PDF版)
钢结构框架体系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与计算理论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弹性理论(1993 PDF版)
弹性理论
199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弹·塑性力学难题分析(1998 PDF版)
弹·塑性力学难题分析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薄壳弹塑性稳定性理论(1979 PDF版)
薄壳弹塑性稳定性理论
1979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弹性与塑性理论(1957 PDF版)
弹性与塑性理论
1957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