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实务全书》求取 ⇩

一、税收的产生条件与特征1

二、税收的要素1

目录1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税收与经济1

第一节 税收概述1

三、税收的职能2

二、税收对社会供求结构的调控3

一、税收对社会供求总量均衡的调控3

第二节 税收与经济稳定增长的关系3

二、税收对资源在不同部门合理配置的作用4

一、税收对资源在同一部门合理配置的作用4

第三节 税收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4

二、税收对收入分配不公的矫正5

一、收入分配不公的经济属性5

第四节 税收与收入公平分配的关系5

一、税收政策的回顾6

第一节 税收政策概述6

第二章 税收政策6

二、现行税收政策8

二、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9

一、税收政策与产业政策9

第二节 税收政策与相关政策9

五、税收政策与消费政策10

四、税收政策与价格政策10

三、税收政策与投资政策10

一、1949—1950年建立统一的新税制11

第一节 50年代至70年代的税制改革11

六、税收政策与社会政策11

第三章 税制改革11

第二节 80年代的税制改革12

四、1973年税制改革12

二、1950年调整税收12

三、1958年税制改革12

二、利改税13

一、改革的总体设想13

三、198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15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6

一、改革方案的形成16

第三节 1994年的税制改革16

三、改革的基本内容17

二、按税收管理支配权限分类18

一、按征税对象分类18

第四章 1994年新税制的分类与特点第一节 新税制的分类18

二、新税制的特点19

一、新税制的作用19

第二节 新税制的作用和特点19

一、增值税的产生21

第一节 增值税概述21

第二篇 流转税类21

第五章 增值税21

二、增值税的原理22

三、增值税制的沿革23

一、纳税义务人的认定24

第二节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24

二、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25

一、征收范围的界定26

第三节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26

三、纳税地点的确定26

四、纳税时间的限定26

第四节 增值税的税率27

三、若干项目征与不征的划分27

二、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处理27

三、税率的适用28

二、税率的具体设计28

一、税率设计的原则28

四、征收率的设计与适用30

一、销项税额的计算31

第五节 增值税税额的计算31

二、进项税额的计算34

四、进口货物税额的计算39

三、采取简易办法的应纳税额的计算39

一、统一免征增值税的项目40

第六节 增值税的减税、免税40

五、特殊规定货物税额的计算40

二、专案批准的减税、免税项目41

三、准予纳税后定期返还的项目42

一、一般纳税人的认定43

第七节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43

四、起征点43

二、专用发票的使用44

三、纳税申报48

四、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52

一、会计科目54

第八节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54

二、帐务处理的方法55

三、会计报表60

一、消费税的产生和发展61

第一节 消费税概述61

第六章 消费税61

一、纳税义务人的认定62

第二节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62

二、消费税的特点和作用62

一、税目税率的设置与应用63

第三节 消费税税目税率及征收范围63

二、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63

三、纳税地点的确定63

四、纳税期限的核定63

二、具体征收范围64

一、从价定率征收的计税依据70

第四节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70

第五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71

二、从量定额征收的计税依据71

一、从价定率应纳税额的计算72

一、免征范围73

第六节 消费税的免税优惠73

二、从量定额应纳税额的计算73

二、免税消费品的申报与审批74

二、税款缴纳75

一、纳税申报75

第七节 消费税的申报与缴纳75

二、企业进出口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77

一、企业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77

第八节 消费税的会计处理77

一、营业税的产生与发展78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78

第七章 营业税78

二、征收范围79

一、纳税义务人79

二、营业税的特点79

三、营业税的作用79

第二节 营业税的基本内容79

三、税率的设置与应用80

六、纳税环节81

五、起征点81

四、计税依据81

九、其他征税、免税82

八、纳税期限的核定82

七、纳税地点82

一、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83

第三节 营业税税目的内容83

二、建筑业的营业税85

三、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86

五、文化体育业的营业税89

四、邮电通信业的营业税89

六、娱乐业的营业税90

七、服务业的营业税91

九、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93

八、转让无形资产的营业税93

九、销售不动产计税举例94

八、转让无形资产计税举例94

第四节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94

一、交通运输业计税举例94

二、建筑业计税举例94

三、金融保险业计税举例94

四、邮电通信业计税举例94

五、文化体育业计税举例94

六、娱乐业计税举例94

七、服务业计税举例94

二、不定期免税95

一、减税、免税原则95

十、兼有不同税目应税行为计税举例95

十一、混合销售行为计税举例95

十二、兼营减税、免税项目计税举例95

第五节 营业税的税收优惠和减税、免税95

三、税收优惠96

一、查帐征收户的申报与缴纳97

第六节 营业税的申报与缴纳97

四、减税、免税的申请和审批97

三、代征户和代扣代缴户的申报与缴纳98

二、定期定额户的申报与缴纳98

二、建筑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99

一、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99

第七节 营业税的会计核算99

四、邮电通信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100

三、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100

六、转让无形资产营业税的会计核算101

五、文化体育、娱乐和服务业营业税的会计核算101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概念102

第一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概述102

七、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的会计核算102

第八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102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原则103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03

第二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政策104

四、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作用104

一、出口退(免)税的范围105

二、出口货物退税的税种与税率107

三、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税依据108

四、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109

七、对外贸企业1993年底库存出口货物的处理111

六、出口货物退税的预算级次111

五、出口货物退税的期限和地点111

一、出口退税登记113

第三节 出口货物退税的管理113

二、出口货物退税辅导114

四、出口货物退税的稽核115

三、出口货物退税办税员制度115

五、出口货物退税的申报116

六、特准退(免)税的管理118

八、出口货物退税的审批123

七、出口货物退税的计划管理123

十、出口消费税应税消费品退税实行专用税票的管理124

九、出口货物退税的年终清算124

一、出口货物退税检查的必要性125

第四节 出口货物退税的检查125

三、出口货物退税检查的内容126

二、出口货物退税检查的方法126

一、打击骗税行为的重要性131

第五节 对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检查131

四、出口货物退税检查的定案处理131

三、对骗税行为的查处132

二、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特点1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34

附:流转税类法规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36

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38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试行)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43

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47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15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15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明年实行增值税的企业期初存货已征税款的处理意见的通知15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994年期初存货已征税款计算和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155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管理办法156

三、企业所得税的初步建立157

二、工商所得税的调整157

第三篇 所得税类157

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157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概述157

一、新中国初期的工商所得税157

四、企业所得税制的统一和完善158

二、纳税义务人的范围159

一、纳税义务人的认定159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159

二、税率的确定原则160

一、税率设置160

三、纳税义务人的几种特殊规定160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税额计算160

一、会计所得与应纳税所得的联系与区别161

第四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61

三、税额的计算161

三、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162

二、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构成162

四、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169

一、工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172

第五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成本核算172

三、工程施工成本的核算173

二、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173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分类174

第六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的固定资产折旧174

四、房地产开发产品成本的核算174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175

二、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依据175

一、费用列支的范围177

第七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费用与损失177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177

三、递延资产的摊销178

二、费用列支的核算方法178

四、坏帐损失的确定与处理179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180

第八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无形资产180

三、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181

二、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181

二、存货的计价方法182

一、存货的范围182

第九节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有关存货的处理182

三、存货盘盈、盘亏及损失的处理184

二、减税、免税政策的内容185

一、减税、免税的意义185

第十节 企业所得税的减税、免税185

三、减税、免税的管理187

四、缴库方式188

三、纳税地点188

第十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188

一、征纳方式188

二、纳税年度188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沿革189

第十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概述189

五、对关联企业的征税办法189

六、其他有关征纳的管理189

一、纳税义务人190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190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意义和原则190

二、征税对象191

一、计算原则192

第三节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92

三、税率192

三、计算公式193

二、纳税年度193

六、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计算方法194

五、清算所得的计算194

四、亏损结转194

七、营业和业务收入额的确定198

一、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的划分199

第四节 成本、费用和损失的列支199

三、限定条件准予列支的项目200

二、不得列入成本、费用和损失的项目200

二、固定资产的计价201

一、固定资产的认定201

四、工资和福利费支出201

五、坏帐损失与坏帐准备201

第五节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201

三、固定资产折旧202

第六节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处理203

二、存货的计价204

一、存货的范围204

三、存货盘盈、盘亏、残次和毁损204

二、开办费的范围与摊销204

第七节 存货的税务处理204

三、估定所得额的应纳税额计算205

四、帐面利润与课税所得额差异的调整205

二、年度汇算清缴税额的计算205

第八节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205

一、季度预缴税额的计算205

一、限定地区和产业项目减低税率征税206

第九节 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206

五、退税、补税的汇率折算206

二、限定行业、项目的定期减税、免税208

三、再投资退税210

四、地方所得税的减税、免税210

一、对股息、红利的免税211

二、对利息所得的减税、免税211

第十节 间接投资和其他所得的减税、免税211

三、对租赁贸易的减税、免税212

四、对特许权使用费的减税、免税212

六、对来自经济特区等地区间接投资所得的减税、免税213

七、经济贸易合同中的税收条款213

五、对其他所得的征免税213

一、关联企业的认定214

二、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调整214

第十一节 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214

一、允许抵扣的条件215

二、抵扣限额215

第十二节 双重征税的消除215

三、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举证215

三、允许抵扣的税额216

四、分国不分项的计算216

二、帐簿、凭证和报表217

一、税务登记217

第十三节 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217

五、境内投资的股息、红利217

六、非居民的境外税收217

三、纳税申报218

第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219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概述219

一、个人所得税制的产生与发展220

二、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特征220

一、纳税义务人的区分221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221

二、纳税义务发生的地点和时间222

一、工资、薪金所得223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223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项目223

三、纳税期限的具体规定223

三、承包经营和承租经营所得224

四、劳务报酬所得224

五、稿酬所得225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25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226

一、应纳税所得的确定226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226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26

八、财产租赁所得226

九、财产转让所得226

十、偶然所得226

四、税率的适用229

三、难以认定应税项目的所得229

二、关于按次扣除应纳税所得的确定229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230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免税和优惠231

一、免税项目231

第六节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方法233

一、自行申报纳税233

三、优惠的申请与审批233

二、优惠规定233

二、代扣代缴税款247

三、境外所得的申报纳税2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251

附:所得税类法规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25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7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72

二、资源税的历史演变275

一、资源税的概念275

第一节 资源税概述275

第四篇 其他工商税类275

第十二章 资源税275

三、资源税的立法依据和目的276

四、资源税的征收原则277

五、资源税的特点277

三、适用税额278

四、课税数量278

二、征收范围278

第二节 资源税的基本内容278

一、纳税义务人的确定278

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288

六、应纳税额计算288

二、自产自用应税产品的会计处理289

三、收购未税矿产品的会计处理289

一、销售应税产品的会计处理289

七、纳税地点289

八、减税、免税289

九、新旧税制的衔接289

第三节 资源税的会计处理289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特点290

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产生290

第十三章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概述290

四、外购液体盐加工固体盐的会计处理290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基本内容291

一、单位和个人的范围292

二、各种资金的范围292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收范围292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和内容293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税目、税率294

二、税率设计的特点295

三、税目、税率的具体设置295

一、税目设计的特点295

一、无形资产的计价与摊销303

一、计税依据的特点、分类与组成303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计税依据303

二、计税依据的核算方法307

一、计算的基本方法314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计算314

二、基本建设项目纳税的计算315

三、更新改造项目纳税的计算316

五、商品房纳税的计算317

四、在建项目纳税的计算317

一、固定资产投资程序318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纳管理318

二、纳税程序319

三、减税、免税优惠322

四、违章处理323

一、纳税义务人324

第二节 印花税的基本内容324

第十四章 印花税324

第一节 印花税概述324

一、印花税的概念和发展324

二、印花税的特点324

三、印花税的作用324

二、征收范围325

四、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纳税地点327

三、税目、税率及计税依据327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328

六、若干具体问题330

一、纳税方法331

第三节 印花税的征纳管理331

二、纳税监督332

一、印花税票及其印制333

第五节 印花税票及其管理333

三、违章处理333

第四节 印花税的减税、免税333

一、一般减税、免税333

二、特定减税、免税333

二、会计核算334

一、财务处理原则334

二、印花税票的领、用、存制度334

三、代售印花税票的管理334

第六节 印花税的财务会计处理334

二、征收范围335

一、纳税义务人335

第十五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335

第一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概述335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和发展335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特点335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作用335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基本内容335

六、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和纳税期限336

五、纳税地点336

三、税率336

四、计税依据336

二、一般项目的减税、免税337

一、减税、免税的审批337

七、应纳税额的计算337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税、免税337

三、特殊行业的减税、免税338

四、军队和军需工厂的征免税339

一、纳税义务人340

第二节 房产税的基本内容340

第四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财务会计处理340

一、财务处理的原则340

二、会计核算340

第十六章 房产税340

第一节 房产税概述340

一、房产税的概念和发展340

二、房产税的特点和作用340

五、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纳税期限341

四、纳税地点341

二、征收范围341

三、税率和计税依据341

二、特殊情况减税、免税342

一、一般减税、免税342

六、税额计算342

第三节 房产税的减税、免税342

二、会计核算343

一、财务处理的原则343

三、军队和军需工厂的征税、免税343

四、银行、保险系统的征税、免税343

五、劳改、劳教单位的征税、免税343

六、困难减免的审批343

第四节 房产税的财务会计处理343

二、税率344

一、纳税义务人344

第十七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344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344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344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344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作用344

第二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基本内容344

七、减税、免税345

六、应纳税额的计算345

三、计税依据345

四、纳税环节345

五、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345

二、会计核算346

一、财务处理的原则346

第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财务会计处理346

二、中国80年代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347

一、地租理论及对土地征税347

第十八章 土地增值税347

第一节 土地增值税概述347

一、设置土地增值税的必要性348

第二节 设置土地增值税的必要性和原则348

二、计税依据349

一、纳税义务人349

二、设置土地增值税的原则349

第三节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和计税依据349

二、车船使用税的作用350

一、车船使用税的概念350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和计算方法350

一、税率设置350

二、计算方法350

第十九章 车船使用税350

第一节 车船使用税概述350

四、税率351

三、计税依据351

第二节 车船使用税的基本内容351

一、纳税义务人351

二、征收范围351

一、车辆应纳税额的计算352

第三节 车船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52

五、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纳税期限352

六、纳税地点352

二、船舶应纳税额的计算353

一、纳税申报354

第四节 车船使用税的征纳管理354

二、机动车辆实行全国统一完税标志355

二、会计核算356

一、财务处理原则356

三、其他措施356

第五节 车船使用税的减税、免税356

一、一般减税、免税356

二、个别特殊情况的减税、免税356

三、自行车和其他非营业用的非机动车船的征、免税356

第六节 车船使用税的财务会计处理356

四、屠宰税的作用357

三、屠宰税的特点357

第二十章 屠宰税357

第一节 屠宰税概述357

一、屠宰税的概念357

二、屠宰税的沿革357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358

四、计税方法358

第二节 屠宰税的基本内容358

一、纳税义务人358

二、征收范围358

三、税率358

一、少数民族节日宰杀应税牲畜的免税359

第四节 屠宰税的减税、免税359

第三节 屠宰税的征收管理359

一、纳税地点359

二、征收管理方法359

三、筵席税的管理权限360

二、筵席税的作用360

二、伤、病、死畜的免税360

三、部队宰杀应税牲畜的免税360

四、其他免税360

第二十一章 筵席税360

第一节 筵席税概述360

一、筵席税的概念360

二、纳税义务人的会计处理361

一、代征代缴义务人的会计处理361

第二节 筵席税的基本内容361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收范围361

二、税率和起征点361

三、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361

四、减税、免税361

第三节 筵席税的征收管理361

一、征收办法361

二、代征代缴义务人的义务361

第四节 筵席税的会计处理361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362

附:其他工商税类法规362

资源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364

关于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3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37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378

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380

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3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384

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385

中华人民共和国筵席税暂行条例387

屠宰税暂行条例387

国务院关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工资调节税和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管理通知388

二、农业税的作用389

一、农业税的性质和特点389

第五篇 农业税类389

第二十二章 农业税389

第一节 农业税概述389

三、鼓励增产政策390

二、合理负担政策390

第二节 农业税政策390

一、稳定负担政策390

一、纳税义务人391

第三节 农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和征税对象391

二、常年产量的评定与调整392

一、农作物收入的计算标准392

二、征税对象392

第四节 农业收入的计算标准392

二、减税、免税394

一、地区差别比例税率394

第五节 农业税的税率和减免、附加394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395

第六节 农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395

三、地方附加395

一、征收形式396

第七节 农业税的征收管理396

二、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396

三、组织征收397

二、征收计划的编制397

四、征解会计与统计399

五、负担率的计算与调查401

一、农业特产税的沿革402

第一节 农业特产税概述402

六、征收机构402

第二十三章 农业特产税402

二、税率、减税、免税和应纳税额计算403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收范围403

二、农业特产税的作用403

第二节 农业特产税的基本内容403

一、征收牧业税的意义404

第一节 牧业税概述404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的征收管理404

一、征收特点404

二、纳税时间和征收程序404

第二十四章 牧业税404

二、税率和征收方法405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收范围405

二、征收牧业税的基本情况405

第二节 牧业税的基本内容405

四、征收和奖惩406

三、减税、免税的审定406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税对象407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的基本内容407

第二十五章 耕地占用税407

第一节 耕地占用税的特点和作用407

一、耕地占用税的特点407

二、耕地占用税的作用407

二、税率和减税、免税408

三、应纳税额的计算和征收、缴纳409

四、票证管理410

一、纳税义务人和征收范围411

第二节 契税的基本内容411

第二十六章 契税411

第一节 契税概述411

一、契税的性质411

二、契税的沿革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412

附:农业税类法规412

二、税率和免税412

三、征收管理412

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4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415

契税暂行条例416

二、关税的分类418

一、关税的特点418

第六篇 关税类418

第二十七章 关税总论418

第一节 关税概述418

一、新中国初期的关税政策420

第二节 关税政策420

三、代征税费420

四、关税的作用420

一、海关法421

第一节 关税制度421

二、对外开放时期的关税政策421

第二十八章 关税421

二、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422

三、关税条例424

五、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425

四、海关进出口税则425

一、完税价格的定义429

第二节 关税完税价格429

二、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430

第三节 原产地规则431

五、进出口货物价格的申报和处罚431

三、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确定431

四、汇率的运用431

二、实质性加工的通用认定标准432

一、一般原产地规则432

一、按地区优惠433

第四节 关税优惠433

三、原产地证书的签发433

四、按贸易性质或国别优惠434

三、按用途优惠434

二、按资金来源优惠434

二、税号与税率的确定437

一、征税对象和计税依据437

第二十九章 人境旅客行李物品及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第一节 行李、邮递物品进口税概述437

一、行李、邮递物品进口税的产生437

二、行李、邮递物品进口税征纳的基本规定437

第二节 行李、邮递物品进口税的基本内容437

三、纳税与补税、退税的核定440

四、免税限量的界定441

五、复议与起诉的申理442

二、进出口货物的查验443

一、进出口货物的申报443

第三十章 关税征收管理443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的申报、查验、纳税和退运443

三、关税补征和追征444

二、关税退还的核定444

三、进出口货物的纳税444

四、进出口货物的退运444

第二节 关税缓纳、退还、补征和追征444

一、关税缓纳的认定444

二、监管手续费445

一、减税、免税进口货物的监管年限及法律责任445

第三节 关税滞报和滞纳445

一、关税滞报金445

二、关税滞纳金445

第四节 监管和监管手续费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447

附:关税类法规447

二、税收征收管理的发展450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450

第七篇 税收征收管理450

第三十一章 税收征收管理制度450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450

三、税收征管法的颁布与实施452

三、税务登记的类别455

二、税务登记的对象455

第二节 税务登记455

一、税务登记的意义455

四、税务登记的内容456

六、注销登记457

五、变更税务登记457

八、税务登记证件的验证458

七、税务登记的程序458

十一、税务登记证的使用459

十、税务登记后的管理459

九、税务登记证件的更换459

十三、税务登记表及税务登记证的表式460

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务登记460

一、纳税申报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81

第三节 纳税申报481

四、纳税申报表的各种表式482

三、纳税申报的内容482

二、纳税申报的对象482

五、纳税申报的方式和期限510

六、延期申报纳税511

七、填报纳税申报表的要求512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513

一、税款征收的原则513

第四节 税款征收513

三、税款征收(缴纳)的期限514

四、延期缴纳税款515

五、有关税款征收报表的表式516

三、税款退还的形式和期限519

二、税款退还的范围519

第五节 税款退还519

一、税款退还的概念519

二、税款追征期520

一、税款追征的意义520

四、税款退还的程序520

五、税款退还中应注意的问题520

第六节 税款追征520

第八节 关联企业税额的核定与调整521

四、减税、免税的原则521

三、税款追征中应注意的问题521

第七节 减税、免税的报批521

一、减税、免税的意义521

二、减税、免税的种类521

三、减税、免税的程序521

三、转让定价税收管理的实施程序522

二、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价格限定和调整方法522

一、转让定价税制的引入522

四、涉外税收完税证(代缴款书)523

三、印花税票523

第九节 离境清税523

一、离境清税的意义523

二、离境清税的内容523

三、离境清税中应注意的问题523

第十节 完税凭证的填开523

一、完税证523

二、缴款书523

三、帐簿、凭证的种类524

二、设置帐簿的范围524

五、其他缴款书524

六、扣(收)税凭证524

第十一节 帐簿、凭证管理524

一、帐簿、凭证管理的概念524

五、有关帐簿、凭证管理报表的表式525

四、帐簿、凭证的保管要求525

二、税收保全措施的特征527

一、税收保全措施的概念527

第十二节 税收保全措施527

四、税收保全措施的方式528

三、税收保全措施的对象528

五、税收保全措施的执行程序529

六、税收保全措施报表的表式530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特征537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概念537

第十三节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537

三、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方式538

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9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539

六、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报表的表式540

第十四节 税收征管资料的管理541

一、税收征管资料的积累542

一、一般税收征收管理形式543

第十五节 税收征收管理形式543

二、税收征管资料的运用543

二、80年代税收征管形式的改革545

三、深化税收征管改革548

一、发票的概念551

第一节 发票管理概述551

第三十二章 发票管理551

二、发票的要素553

三、发票的分类554

四、发票管理的范围555

五、发票管理的基本原则556

六、发票管理的法律依据557

第二节 发票的印制558

八、发票管理机构558

七、发票管理的基本制度558

一、发票的设计559

二、发票承印企业的确定568

四、发票印制的管理和监督569

三、发票承印制度569

一、领购发票的范围570

第三节 发票的发售和领购570

五、发票的不定期换版570

四、发票领购的程序571

三、领购发票的方式571

二、发售发票的原则和要求571

六、发票工本管理费的管理572

五、发票领购中的保证制度572

一、发票填开的原则和基本要求573

第四节 发票的填开和使用573

二、发票的使用574

三、发票缴销575

二、发票变更575

第五节 发票的保管、变更和缴销575

一、发票保管575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576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576

第六节 增值税专用发票576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概述576

五、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时的处理577

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及保管577

三、发票检查中的权力和义务578

二、发票检查的基本要求578

第七节 发票检查578

一、发票检查的原则578

四、发票检查的内容579

五、发票检查的组织形式580

六、发票的检查方法581

七、真伪发票的识别582

八、发票检查的程序583

一、发票违法行为的类型585

第八节 发票违法行为及处罚585

三、对发票违法行为处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86

二、对发票违法行为处罚的种类和标准586

四、对发票违法案件的处罚程序587

一、税务违法588

第一节 税务违法及处理概述588

五、对发票违法案件的处罚权限588

六、对举报发票违法行为的奖励588

第三十三章 税务违法及处理588

三、税务违法处理的原则589

二、税务违法处理589

第二节 税务违法主体的认定590

五、税务违法案件的管辖590

四、税务违法处理的依据590

二、税务违法主体的特征591

一、税务违法主体的概念和分类591

三、税务违法主体的认定592

第三节 税务违法的类型595

二、违反帐簿、凭证管理规定596

一、违反税务登记规定596

四、偷税597

三、违反纳税申报规定597

一、对违反税务管理的处罚598

第四节 税务违法处罚598

五、逃避追缴欠税598

六、骗取出口退税598

七、抗税598

八、未按限期纳税598

二、对偷税的处罚599

六、对在限期内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处罚600

五、对抗税的处罚600

三、对逃避追缴欠税的处罚600

四、对骗取出口退税的处罚600

三、调查601

二、立案601

第五节 税务违法处理程序601

一、受理601

四、处理603

二、奖励标准605

一、奖励条件605

第六节 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605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606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复议概述606

三、奖励资金来源606

四、奖励手续606

第三十四章 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606

三、税务行政复议的意义和作用607

二、税务行政复议的特点607

二、税务行政复议的形式609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609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与形式609

一、税务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611

第三节 税务行政复议机构与管辖611

二、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612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参加人及其权利和义务613

第四节 税务行政复议的参加人613

二、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资格615

二、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程序616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616

第五节 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616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审理618

第六节 税务行政复议的审理与决定618

二、决定与执行623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624

第七节 税务行政诉讼的提起与受理624

三、复议文书的使用624

三、税务行政诉讼的受理625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提起625

一、税务行政诉讼中的被告626

第八节 税务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及其举证责任626

二、被告的举证责任627

一、法庭调查628

第九节 法庭调查与辩论628

三、正确履行举证责任628

二、答辩状及其内容629

一、审判依据630

第十节 判决和执行630

三、法庭辩论630

二、判决处理631

四、判决、裁定的执行632

三、一审判决的法律效力632

二、审判监督程序634

一、二审程序634

第十一节 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634

一、税务行政赔偿概述635

第十二节 税务行政赔偿635

三、赔偿主体636

二、税务行政赔偿的程序63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637

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637

四、追偿权637

五、赔偿经费6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64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646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实施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规定6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6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650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654

二、纳税检查的范围659

一、纳税检查的意义659

第八篇 纳税检查659

第三十五章 纳税检查概述659

第一节 纳税检查的意义、范围和权限659

三、纳税检查的权限660

三、纳税检查的内容661

二、纳税检查的形式661

第二节 纳税检查的特点、形式和内容661

一、纳税检查的特点661

二、纳税检查的步骤662

一、纳税检查的要求662

第三节 纳税检查的要求和实施步骤662

第四节 纳税检查的方法663

二、会计凭证的检查方法664

一、一般的检查方法664

三、帐簿的检查方法665

四、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666

一、销项税额的检查668

第一节 增值税的检查668

五、其他方面的检查668

第三十六章 流转税类的检查668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670

二、进项税额的检查670

一、征税范围的检查671

第二节 消费税的检查671

四、免税和退税的检查671

二、计税依据的检查672

二、计税依据的检查677

一、征税范围的检查677

三、报缴税额的检查677

第三节 营业税的检查677

三、营业税其他内容的检查687

一、库存货物的检查688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检查688

第三十七章 所得税类的检查688

二、固定资产的检查693

三、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检查695

四、对外投资的检查696

五、应收款项的检查698

六、流动负债的检查700

七、长期负债的检查702

八、成本和费用的检查703

九、财务成果的检查713

十、企业所得税计算和缴纳的检查717

一、检查的重点和方法718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检查718

二、源泉扣缴的检查720

三、税额扣除的检查722

四、外币业务的检查723

五、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检查724

六、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727

七、税收优惠的检查728

一、工资、薪金所得的检查730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检查730

五、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的检查731

四、劳务、稿酬、特许权使用、财产租赁及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检查731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检查731

三、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检查731

七、支付单位为纳税人代付税款行为的检查732

六、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检查732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检查733

第二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检查733

第三十八章 其他工商各税的检查733

第一节 资源税的检查733

一、课税数量的检查733

二、应纳税额计算的检查733

三、税款缴纳的检查733

四、代扣代缴税款的检查733

二、计税依据的检查734

一、漏征房屋的检查734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检查734

第三节 房产税的检查734

二、计税依据的检查735

一、征收范围的检查735

三、报缴税款的检查735

第四节 车船使用税的检查735

一、应税车船种类的认定735

二、计税数量的核实735

三、减税、免税车船的检查735

第五节 印花税的检查735

二、计税依据的检查736

一、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检查736

三、适用税目、税率的检查736

四、其他内容的检查736

第六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检查736

三、适用税目税率的检查738

五、应纳税额计算和缴纳的检查739

四、减税、免税的检查739

一、检查过程中资料的归集和整理740

第一节 纳税检查资料的归集和整理740

第三十九章 纳税检查的终结740

二、纳税检查报告743

二、补、退消费税的帐务调整744

一、补、退增值税的帐务调整744

第二节 纳税检查后的帐务调整744

四、企业所得税的帐务调整745

三、补、退营业税的帐务调整745

一、违反税务管理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47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划分747

五、为不缴或少缴税款行贿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49

四、法人偷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49

二、偷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49

三、逃避追缴欠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49

一、税务处理决定书的内容750

第四节 作出税务处理决定750

六、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50

七、抗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50

八、拖缴滞纳税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750

二、税务处理决定中应注意的问题751

三、调查的要求752

二、调查的作用752

第九篇 税收计划、会计、统计752

第四十章 经济税源调查752

第一节 经济税源调查的任务、作用和要求752

一、调查的任务752

一、调查资料的收集753

第三节 经济税源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753

第二节 经济税源调查的内容和方式753

一、调查的内容753

二、调查的方式753

一、税收计划的种类754

第二节 税收计划的种类及其编制原则、依据754

二、调查资料的整理754

三、经济税源调查报告754

第四十一章 税收计划754

第一节 税收计划概述754

一、税收计划的意义754

二、税收计划的作用754

三、税收计划的管理754

一、税收计划指标的计算755

第三节 税收计划编制实务755

二、税收计划的编制原则755

三、税收计划的编制依据755

二、税收计划实务举例756

二、税收计划指标与组织税收收入对比检查759

一、税收计划指标分配落实情况的检查759

第四节 税收计划的分配和调整759

一、税收计划的分配759

二、税收计划的调整759

第五节 税收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759

二、税务统计的基本要求760

一、税务统计的基本任务760

第四十二章 税务统计760

第一节 税务统计的意义和作用760

一、税务统计的意义760

二、税务统计的作用760

第二节 税务统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760

一、定期统计报表761

第三节 税务统计调查761

第四节 税务统计资料的积累和整理775

一、基层税务部门统计资料的积累775

二、专门统计调查775

三、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核775

三、税务统计资料分析和运用的内容776

二、税务统计资料分析和运用的方法776

二、县以上税务机关统计资料的积累和整理776

第五节 税务统计资料的分析和运用776

一、税务统计资料分析和运用的目的776

一、税收会计的特点777

第一节 税收会计的特点和任务777

第四十三章 税收会计777

二、税收会计的任务778

三、科目设置779

二、记帐方法779

第二节 税收会计核算779

一、核算范围779

四、凭证、帐簿和记帐方法的应用781

五、税收会计报告785

六、会计档案的保管和会计人员变动的移交787

一、税收缴库788

第三节 税收会计监督788

二、税款报解789

三、税款征、解、提、退的控制管理及损失处理790

四、税收会计凭证的审核791

一、征收票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792

第二节 税收票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792

第四十四章 税收票证792

第一节 税收票证的概念、作用和管理792

一、税收票证的概念792

二、税收票证的作用792

三、税收票证的管理792

二、管理票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801

三、征收票证的收、发、存管理808

二、征收票证的设计和印制808

第三节 税收票证管理808

一、征收票证的管理范围808

五、票证帐簿和报表810

四、票证审核和调换审核810

二、电子计算机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813

一、电子计算机的特点813

第十篇 税收电子化管理813

第四十五章 税收电子化概述813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813

二、发展的特点815

一、发展过程815

第二节 税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815

二、通用汉字报表系统的功能816

一、通用汉字报表系统概述816

三、发展的前景816

第四十六章 计算机在税务系统的实际应用第一节 通用汉字报表系统816

二、基层税收管理系统的功能817

一、基层税收管理系统概述817

第二节 基层税收管理系统817

二、税收会统票处理系统的功能819

一、税收会统票处理系统概述819

三、基层税收管理系统的效益819

第三节 税收会统票处理系统819

一、税务条法数据库概述820

第四节 税务条法数据库820

三、税收会统票处理系统的效益820

二、税务条法数据库的功能821

一、财务普查资料管理系统概述822

第五节 财务普查资料管理系统822

三、税务条法数据库的效益822

三、财务普查资料管理系统的效益823

二、财务普查资料管理系统的功能823

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824

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概述824

第六节 税务部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824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系统825

第七节 增值税及出口退税的计算机管理825

三、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效益825

二、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功能826

一、机关办公自动化概述826

二、出口退税计算机管理826

第八节 机关办公自动化826

三、税制改革与计算机应用827

二、会计改革与计算机应用827

第四十七章 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第一节 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概述827

一、征管改革与计算机应用827

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方针828

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828

第二节 税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基本方针828

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条件829

一、税收立法权831

第二节 税收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831

第十一篇 税收管理体制831

第四十八章 税收管理体制概述831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建立原则831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831

二、税收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831

三、税收开征、停征权832

二、税法解释权832

六、税收加征权833

五、税收减免权833

四、税收调整权833

一、1958年税收管理权限的调整834

第二节 1958—1973年税收管理权限的调整834

第四十九章 税收管理体制的演变83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税收管理体制834

一、统一税收法规的制定权限834

二、建立中央、大行政区和省(市)三级管理体制834

三、1973年税收管理权限的调整835

二、1961年税收管理权限的调整835

二、改进税收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836

一、改进税收管理体制的背景836

第三节 1977年税收管理体制的改进836

一、国务院集中税权、统一税政的若干措施837

第四节 80年代、90年代初税收管理体制的调整837

第五十章 1994年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 建立中央和地方税收体系838

三、经济特区等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838

二、地方税体系的初步形成838

二、国家税务局系统839

一、国家税务总局839

第二节 税务机构的改革839

一、国务院的权限840

第三节 税收管理权限的调整840

三、地方税务局系统840

二、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权限841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税务机关的权限842

五、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浦东新区的权限843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权限843

四、税收法制建设的第四个时期845

三、税收法制建设的第三个时期845

第十二篇 税收法制845

第五十一章 税收法制建设845

第一节 税收法制建设的沿革845

一、税收法制建设的第一个时期845

二、税收法制建设的第二个时期845

一、税收实体法846

第三节 税法体系846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846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846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846

三、税收处罚法847

二、税收程序法847

四、税收争讼法848

二、税收立法的原则849

一、税收立法的概念849

第五十二章 税收立法849

第一节 税收立法的概念与原则849

一、立法权与授权立法850

第二节 税收立法权850

一、税收立法的程序851

第三节 税收立法的程序和特点851

二、税收行政法规851

三、地方性税收法规851

四、税收规章851

一、税收执法及其特点852

第一节 税收执法852

二、税收立法的特点852

第五十三章 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852

一、税收司法及司法机关853

第二节 税收司法853

二、税收执法机关及其职责853

三、税收执法程序853

二、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协调854

一、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关系854

二、税收司法程序854

第三节 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关系854

三、依法治税与国家调控经济855

二、依法治税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855

第五十四章 依法治税855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税855

一、依法治税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55

五、增强全民守法纳税意识856

四、加强税务队伍建设856

第二节 实现依法治税的基本途径856

一、完善税收立法856

二、完善征管制度856

三、加快税收司法建设856

1995《中国税收实务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鑫主编 1995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税收与税务(1995 PDF版)
税收与税务
1995 北京:知识出版社
税收理论与实务( PDF版)
税收理论与实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国税收征管实务全书  下( PDF版)
中国税收征管实务全书 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税收征管实务(1992 PDF版)
税收征管实务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94中国税收制度及实务(1994 PDF版)
94中国税收制度及实务
1994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税收管查实务(1990 PDF版)
税收管查实务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税收实务(1994 PDF版)
中国税收实务
1994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税收征收管理实务(1994 PDF版)
税收征收管理实务
1994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石油税收实务(1995 PDF版)
石油税收实务
1995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消费经济理论研究(1989 PDF版)
消费经济理论研究
1989 沈阳:白山出版社
电工技术手册  第1卷  第9篇  电工材料(1984 PDF版)
电工技术手册 第1卷 第9篇 电工材料
19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税收实务手册(1999 PDF版)
中国税收实务手册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国家税收理论与实务(1995 PDF版)
国家税收理论与实务
199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税务百科全书(1991 PDF版)
中国税务百科全书
1991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经济学大辞典(1994 PDF版)
经济学大辞典
1994 北京: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