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教程》求取 ⇩

导论1

第一章教学论的一般概述1

第一节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1

一、教学论的产生1

目 录1

二、教学论的发展3

第二节教学论的研究对象6

一、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历史探源6

二、教学论的研究对象7

三、当前我国教学论应研究的主要课题11

第三节教学论的研究方法12

一、唯物辩证法是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12

二、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方法14

一、战后世界教学改革热潮的兴起18

二、教学改革中的三大教学论流派18

第二章当代教学论的新探索18

第一节战后教学改革的世界热潮18

第二节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19

一、美国的课程现代化运动19

二、布鲁纳的教学理论21

第三节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24

一、苏联的教学改革实验24

二、赞科夫的新教学论体系26

第四节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30

一、范例教学提出的背景30

二、范例教学的基本观点30

二、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32

第五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32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出现32

基本理论36

第三章教学的意义、任务和目标36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36

一、什么是教学36

二、教学的意义37

第二节教学的任务38

一、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38

训练38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9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科学41

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41

一、教学目标概念的含义42

第三节教学目标42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44

三、研究教学目标的意义46

四、如何编制教学目标47

第四章课程研究49

第一节课程与课程理论49

一、什么是课程和课程理论49

二、课程和课程理论的历史发展50

第二节课程设置57

一、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57

二、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60

一、教学大纲72

第三节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72

二、教科书73

第四节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78

一、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和融合78

二、重视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和理论化78

三、学科类型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79

四、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互结合79

五、挑选“尖子”,进行英才教育80

第五章教学组织形式81

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概述81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81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82

三、教学组织形式演变的社会条件84

第二节课堂教学85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85

二、教学班的编制86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88

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及其改革89

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变化92

一、教学组织形式变化的趋势92

二、几种新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94

第六章教学过程理论98

第一节教学过程及其本质98

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98

二、教学过程及其本质100

一、教学过程的认识结构101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认识结构及特点101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104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08

一、不同的教学过程阶段论108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12

第七章教学规律116

第一节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116

一、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特点116

二、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规律119

第二节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规律120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120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123

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5

第三节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125

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129

第四节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33

一、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内在要求133

二、教学教育性的客观依据134

施教论138

第八章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138

第一节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意义138

一、遵循教学规律,实现教学过程科学化138

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意义141

第二节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142

一、组织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发展感知142

能力142

能力146

二、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发展思维146

三、组织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神经联系,发展149

记忆能力149

四、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综合思维能力150

第九章教学原则155

第一节教学原则的理论概述155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155

二、教学原则的来源157

二三、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161

第二节中小学的教学原则及其贯彻163

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164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67

三、启发性原则169

四、直观性原则173

五、循序渐进原则177

六、因材施教原则180

七、巩固性原则182

第十章教学方法187

第一节教学方法概述187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187

二、教学方法的意义188

三、教学方法的历史制约性和继承性190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192

第二节中小学的基本教学方法及其应用193

一、语言传递类教学方法193

二、直观显示类教学方法207

三、实践操作类教学方法215

一、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220

第三节教学方法改革220

二、新出现的主要教学方法述评221

第十一章教学艺术230

第一节教学的艺术因素230

一、对教学艺术的历史探索230

二、教学艺术的本质232

三、教学艺术的特点233

四、教学艺术的意义236

第二节教学语言艺术237

一、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及其含义237

二、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要求237

三、如何提高教学语言修养243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244

第三节提问艺术244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244

第四节板书艺术249

一、课堂板书的作用249

二、课堂板书的种类和格式250

三、板书的设计与运用254

第五节组织教学的艺术257

一、组织教学的意义257

二、怎样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258

第六节导课和结课的艺术263

一、精心导课263

二、认真结课267

一、课的类型271

第十二章教学活动271

第一节课的类型和结构271

二、课的结构274

第二节备课276

一、为什么要备课276

二、怎样备课278

第三节 上课291

一、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291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291

三、提高上课的技能技巧294

第四节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298

一、课外作业298

二、课外辅导300

一、教学检查与评价的概念302

二、教学检查与评价的意义302

第十三章教学的检查与评价302

第一节教学检查与评价概述302

三、教学检查与评价的范围303

四、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原则303

第二节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检查与评价305

一、检查评价学业成绩的作用305

二、检查评价学业成绩的途径与形式306

三、组织考试工作的基本程序309

第三节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价314

一、检查评价教学工作的标准314

二、检查评价教学工作的途径与方法316

三、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317

第十四章学习过程323

第一节学习过程的实质和特点323

一、学习过程的实质323

学习论323

二、学习过程的特点327

第二节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328

一、学习环节的不同划分328

二、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330

第十五章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332

第一节学习原则332

一、学习原则的意义332

二、学习的基本原则333

一、科学学习方法的意义338

第二节学习方法338

二、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339

第十六章学习活动343

第一节预习和听课343

一、预习343

二、听课346

第二节课后复习和练习356

一、课后复习356

二、练习360

第三节系统小结363

一、系统小结的含义363

二、系统小结的基本要求364

三、系统小结的方法365

1992《教学论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关猒霞编著 1992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文学理论教程(1991 PDF版)
文学理论教程
199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教程( PDF版)
理论力学教程
文学论教程( PDF版)
文学论教程
前进书局
教学论教程(1992 PDF版)
教学论教程
1992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舆论学教程(1994 PDF版)
舆论学教程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教程(1987 PDF版)
理论力学教程
1987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学概论教程(1988 PDF版)
文学概论教程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文学评论教程(1990 PDF版)
文学评论教程
1990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文学评论教程(1986 PDF版)
文学评论教程
1986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1990 PDF版)
文学理论教程
1990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市政管理(1996 PDF版)
市政管理
199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法学概论教程(1988 PDF版)
法学概论教程
1988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文学概论教程(1985 PDF版)
文学概论教程
1985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评论教程(1995 PDF版)
文学评论教程
1995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教程(1979 PDF版)
理论力学教程
197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