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领导科学概论》求取 ⇩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领导科学概论3

第一节 领导科学的诞生与发展3

一、领导科学概念源3

二、领导科学的诞生4

三、领导科学的发展6

四、方兴未艾的必然8

第二节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一、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13

二、领导科学的基本特征14

三、领导科学的理论体系15

第三节 领导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16

一、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运用16

二、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17

三、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结合17

第四节 研究领导科学的具体方法18

一、比较的研究方法18

二、归纳的研究方法19

三、系统的研究方法20

四、案例的研究方法20

第二章 领导科学学引论22

第一节 领导科学学概述22

一、领导科学学名称的提出22

二、领导科学学的研究对象23

三、领导科学学的研究内容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领导科学研究24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系统研究过领导科学2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代替不了领导科学理论研究25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26

第三节 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7

一、领导科学与哲学理论27

二、领导科学与党建学说27

三、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28

第四节 领导科学学术性社团的主要任务29

一、坚持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促进学会工作上层次、上水平29

二、明确学会宗旨,力戒学术研究活动走偏大方向31

三、强化参与意识,力求学术研究多出成果和人才32

第五节 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的改革34

一、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的一般程式34

二、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的功能定位35

三、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的改革设想35

第六节 领导科学研究文体的写作37

一、领导科学学会章程的写作37

二、领导科学学会简介的写作40

三、领导科学著作简介的写作42

四、领导科学著作评介的写作45

五、领导科学著作征订启事写作49

六、领导科学调研问卷格式设计50

七、领导科学成果评奖方案写作59

第二篇 领导能量论63

第三章 领导个体素质63

第一节 领导者的品德素质63

一、坚定的抱负和远大的革命理想63

二、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64

三、勤奋好学精神和若干实干作风65

四、良好思想意识和领导职业道德65

第二节 领导者的基本智能68

一、开拓求新的创造能力68

二、挥洒自如的社交能力68

三、敏捷锐利的观察能力68

四、清晰明白的表达能力69

五、良好有意的记忆能力69

六、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69

第三节 领导者的思维能力70

一、敏锐深刻的思考能力70

二、统筹全局的综合能力71

三、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71

四、刚毅果敢的决断能力72

五、灵活巧妙的应变能力72

六、审时度势的策划能力73

第四节 领导者的组织能力73

一、点面兼顾的计划能力73

二、严密高效的管理能力73

三、统率运筹的指挥能力73

四、公道处事的协调能力74

五、精诚团结的凝聚能力74

六、扬长避短的互补能力74

第五节 领导者素质的提高75

一、勤于学习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重要基础75

二、勇于实践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76

三、善于总结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强催化剂76

四、自我反省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内在动力77

五、接受监督是领导者提高素质的外在动力78

第四章 领导班子结构79

第一节 领导班子结构概述79

一、领导班子结构的涵义79

二、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79

第二节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原则80

一、适应环境原则80

二、和而不同原则81

三、凸凹互补原则82

四、动静统一原则83

五、充满活力原则84

六、最佳功能原则85

第三节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内容86

一、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优化86

二、领导班子的智能结构优化90

三、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优化94

四、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优化96

第四节 领导班子心理结构的优化99

一、领导班子成员心理上的认同性100

二、领导班子成员心理上的相容性102

三、领导班子成员心理上的互补性104

四、领导班子成员心理上的适应性108

第五节 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途径109

一、努力实现整体优化109

二、搞好干部制度改革110

三、加强干部智力开发111

四、适当配备女领导者111

第三篇 领导思维论115

第五章 领导工作思维程序115

第一节 领导工作思维程序概述115

一、一般思维程序概说115

二、领导工作思维程序119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中的思维程序123

一、调查研究思维程序意义123

二、调查研究中的思维程序124

三、调查研究思维程序特点127

第三节 科学预测中的思维程序128

一、预测思维是领导工作的先导128

二、领导者科学预测的思维程序129

三、领导者预测思维程序的特点132

第四节 领导决策中的思维程序133

一、决策科学化的前提133

二、领导决策思维程序134

三、决策思维程序特点138

第五节 决策实施中的思维程序139

一、实施思维程序的意义139

二、决策实施的思维程序140

三、实施思维程序的特点144

第六章 领导者的谋略思维146

第一节 领导谋略思维过程146

一、领导谋略思维的源泉146

二、领导谋略思维的方法148

三、领导谋略思维的精髓152

第二节 领导谋略思维品质156

一、领导谋略思维的广阔性156

二、领导谋略思维的敏捷性157

三、领导谋略思维的深刻性158

四、领导谋略思维的独立性158

五、领导谋略思维的创造性159

第三节 领导谋略思维修养161

一、领导者的纵向思维修养161

二、领导者的横向思维修养162

三、领导者的超前思维修养167

四、领导者的后馈思维修养174

五、领导者的归纳思维修养178

六、领导者的演绎思维修养179

七、领导者的分析思维修养184

八、领导者的综合思维修养185

第七章 领导者创造性思维191

第一节 领导者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91

一、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192

二、创造性思维的联想性193

三、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194

四、创造性思维的跨越性194

五、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195

第二节 领导者的辐射型思维196

一、辐射型思维的涵义196

二、辐射型思维的特点196

三、辐射型思维的运用198

四、周恩来的发散思维200

第三节 领导者的辐集型思维202

一、辐集型思维的涵义202

二、辐集型思维的特点204

三、辐集型思维的运用205

四、周恩来的求同思维208

第四节 领导者的反向思维211

一、反向思维的涵义211

二、反向思维的功能212

三、反向思维的运用214

四、周恩来的反向思维215

第四篇 领导决策论222

第八章 领导者的经验决策222

第一节 领导者经验决策概述222

一、领导者经验决策的涵义222

二、领导者经验决策的特性222

三、领导者经验决策的功用223

四、领导者经验决策的局限224

五、领导者经验决策的要领224

第二节 领导者经验决策方法226

一、民主决策法226

二、比较决策法227

三、筛选决策法227

四、试验决策法228

五、应变决策法228

第三节 领导者科学决断十戒229

一、要博采众议,戒主观武断230

二、要权衡利弊,戒好大喜功231

三、要顺势而断,戒逆理而为232

四、要是非分明,戒模棱两可233

五、要断之在独,戒疑虑重重233

六、要顾大抓本,戒琐碎过细234

七、要深思熟虑,戒草率匆忙235

八、要善择时机,戒过迟失机236

九、要留有余地,戒处置过头238

十、要求新生异,戒墨守成规238

第四节 领导者科学表态要领239

一、表态要讲究根据239

二、表态要讲究时机240

三、表态要讲究场合240

四、表态要讲究尺度241

五、表态要讲究对象241

六、表态要讲究语言242

第九章 领导者的科学决策243

第一节 科学决策概述243

一、科学决策的涵义243

二、科学决策的特征243

三、科学决策的意义244

四、科学决策的分类246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指导原则249

一、时效原则249

二、理性原则249

三、系统原则250

四、可行原则251

五、合法原则252

六、择优原则253

七、动态原则253

八、自知原则254

九、反馈原则255

十、效益原则255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255

一、发现问题256

二、确定目标256

三、价值分解257

四、拟制方案259

五、分析评估259

六、方案选优260

七、试验实证261

八、全面实施263

第四节 科学决策中的“拍板”265

一、一种方案不能拍板265

二、防非科学因素干扰265

三、争取达到整体最优266

四、善于协调各种矛盾267

五、要有不同思考原则267

六、要听取多方面意见268

第十章 科学决策与智囊团269

第一节 建设好智囊团的要领269

一、优选智囊人员269

二、组成合理结构270

三、创造工作条件270

四、办成开放机构270

第二节 处理好与智囊团关系的方法271

一、端正对智囊团的看法272

二、保证智囊团独立研究272

三、允许智囊团唱对台戏273

四、不为智囊团意见左右273

第三节 引发锦囊妙计的技巧274

一、智力激励法274

二、思维争鸣法275

三、“背靠背”征询法275

四、有奖征计法276

第四节 处置智囊团意见的方法277

一、同中求异法277

二、异中求同法278

三、力排众议法279

第十一章 领导者的创新决策280

第一节 领导者创新决策概述280

一、创新是领导者的天职280

二、领导者的继承与创新282

三、领导须用创新求发展282

第二节 领导者运用主见的方法283

一、巴顿大将军的灵感283

二、领导者主见的作用284

三、领导者主见的运用286

第三节 领导者创新决策方法287

一、运用好知识和经验287

二、要有敢于批判精神288

三、保持头脑高度敏感288

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88

五、学会超常规性思考289

六、重视用直觉和灵感289

第四节 领导者决策中驱除消极情绪的方法290

一、意识调节法291

二、语言调节法291

三、注意转移法292

四、行动转移法292

第五篇 领导用人论295

第十二章 领导工作中的激励295

第一节 领导者激励下属概述295

一、激励下属的涵义295

二、激励下属的作用296

三、激励下属的因素298

四、激励下属的模式299

第二节 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原则301

一、均等原则301

二、结合原则301

三、奖惩原则301

四、实绩原则301

五、需要原则302

六、引导原则302

七、期望原则302

八、强化原则303

九、公平原则304

第三节 领导者激励下属的方法305

一、目标激励法305

二、榜样激励法306

三、褒奖激励法307

四、数据激励法308

五、反向激励法308

六、对话激励法309

七、评比竞赛法310

八、尊重支持法311

九、民主评议法312

十、集体荣誉法313

十一、激发自尊法313

第四节 领导者激励下属的艺术315

一、注重激励的针对性315

二、发挥激励的导向性316

三、重视激励的有效性317

四、把握激励的严肃性318

五、注意激励的变因性319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中的表扬320

第一节 领导者表扬下属的作用320

一、鼓舞士气,催人奋发321

二、转化落后,促人上进321

三、沟通关系,融洽感情322

四、显美扬善,扶持正气322

第二节 领导者表扬下属的原则323

一、表扬要真诚323

二、表扬要及时323

三、表扬要具体324

四、表扬要如实324

五、表扬要多样325

六、表扬要适度326

七、表扬看长处326

第三节 领导者表扬下属的方法327

一、点人表扬和点事表扬327

二、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328

三、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328

四、领导表扬和公举表扬329

五、个人表扬和集体表扬329

六、其他表扬形式的运用329

第十四章 领导工作中的批评331

第一节 领导者批评下属的原则331

一、与人为善原则331

二、实事求是原则332

三、以理服人原则332

四、因人而异原则334

五、公正民主原则334

六、率先自责原则335

七、掌握时机原则336

八、分清界限原则338

九、设身处地原则338

十、容人思考原则339

第二节 领导者批评下属的方法340

一、直接批评法340

二、渐进批评法341

三、商讨批评法341

四、参照批评法342

五、发问批评法343

六、点名批评法343

七、暗示批评法344

八、幽默批评法344

九、集体批评法345

十、触动批评法345

第三节 领导者批评下属十二戒347

一、戒无凭无据,捕风捉影347

二、戒大发雷霆,恶语伤人347

三、戒吹毛求疵,过于挑剔347

四、戒不分场合,随处发威348

五、戒乘人不备,突然袭击348

六、戒清算总帐,揭人老底348

七、戒威胁逼迫,以势压人349

八、戒当面不说,背后乱说349

九、戒以事论人,全盘否定349

十、戒口实不严,随处传扬350

十一、戒反复批评,无休无止350

十二、戒一批了之,弃之不管350

第十五章 领导工作中的用人351

第一节 人才的分类351

一、按气质类型的分类351

二、按能力类型的分类353

三、按性格类型的分类353

四、按研究方向的分类354

五、按知识结构的分类356

六、按社会承认的分类357

七、按纵横方向的分类358

第二节 领导者鉴别人才方法359

一、个案调查法360

二、情景模拟法360

三、面谈八步法361

四、专家系统法363

五、作品分析法363

六、生理生化法364

七、实际观察法364

八、体智相关法365

九、智力测验法365

十、标准对照法365

第三节 领导者考察下级八法375

一、直接面谈375

二、随时观察376

三、有意考验376

四、群众评议377

五、依靠专家377

六、考试测评378

七、注重实绩378

八、试用考察379

第四节 领导者使用人才原则379

一、知人善任原则379

二、用其所长原则379

三、求人勿全原则380

四、无私无畏原则381

五、信任不疑原则382

六、授权下属原则384

七、激励下属原则385

八、合理导向原则386

九、讲究时效原则387

十、结构合理原则387

第五节 领导者用人方法28种388

第六篇 领导权力论397

第十六章 领导权力概述397

第一节 权力观百家博览397

一、国外学者的权力概念397

二、国内学者的权力概念404

三、本书使用的权力概念405

第二节 领导权力界说406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406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409

三、本书使用的概念409

第三节 领导权力的特征410

一、法定权力的强制性411

二、非法定权力的动态性411

三、领导权力使用的层次性412

四、领导权力运用的灵活性412

第四节 领导权力的种类413

一、领导者的法定权力413

二、领导者的自然权力414

三、领导者的强制权力415

四、领导者的代表权力415

五、领导者的决断执行权力416

六、领导者的组织指挥权力416

第五节 领导权力的作用417

一、确立领导者的合法地位和基本职能417

二、使社会形成统一目标和统一的力量418

三、沟通与协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418

第十七章 领导权力体制419

第一节 一长制与集议制419

一、一长制与集议制的内涵419

二、一长制与集议制的比较421

三、一长制与集议制的运用422

第二节 集权制与分权制424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内涵424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比较426

三、集权制与分权制的运用427

第三节 层级制与职能制430

一、层级制与职能制的内涵430

二、层级制与职能制的比较432

三、层级制与职能制的运用432

第四节 完整制与分离制434

一、完整制与分离制的内涵434

二、完整制与分离制的比较436

三、完整制与分离制的运用437

第五节 行政权力体制439

一、“三权分立”权力体制439

二、“议行合一” 权力体制440

三、“军政合一”权力体制440

四、“政教合一”权力体制440

五、“党政合一”权力体制441

第六节 政府首脑体制441

一、一元制(单头制)441

二、二元制(双头制)442

三、多元制(多头制)442

第七节 资本主义国家中央政府体制443

一、内阁制444

二、总统制444

三、委员制445

第八节 社会主义国家中央政府体制445

一、部长会议制446

二、国务院体制446

三、政务院体制447

第十八章 领导用权方法448

第一节 领导者要学会用权448

一、要敢于用权448

二、要善于用权449

三、不以权谋私450

第二节 领导者授权的作用451

一、授权是贯彻分层领导原则的需要451

二、授权是领导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452

三、授权是调动起下属积极性的需要452

第三节 领导者授权的程序454

一、物色好授权对象454

二、明确授权的内容454

三、选择授权的方式455

四、授权之后的交待456

第四节 领导者授权的原则457

一、合理授权457

二、量力授权458

三、带责授权458

四、以信为重460

五、授中有控461

六、宽容失败462

第五节 领导者授权的方法463

一、目标授权法463

二、充分授权法464

三、不充分授权法464

四、弹性授权法464

五、制约授权法465

六、逐渐授权法465

七、引导授权法466

第六节 领导者授权后的控制466

一、牢牢掌握总目标466

二、做到放手不撒手467

三、对下属应多引导467

第十九章 领导权力控制468

第一节 领导权力问题种种468

一、领导权力与特权的基本特征468

二、领导权力职业化与官僚主义469

三、领导者权威与领导权力崇拜470

四、领导艺术与领导者权术表现472

五、领导权力系统与权力关系网472

第二节 领导权力变异根源473

一、历史因素的沿袭473

二、旧的体制的弊端475

三、方针政策的失误476

四、宣传工作的偏差477

第三节 领导权力的制约477

一、以制度制约权力478

二、以权力制约权力478

三、以责任制约权力479

四、以舆论监督权力480

第四节 领导权力控制机制480

一、宏观领导权力控制系统480

二、微观领导权力控制机制482

第七篇 领导方法论487

第二十章 中国共产党的传统领导方法487

第一节 传统领导方法概述487

一、传统领导方法的内涵487

二、传统领导方法的继承488

第二节 领导者认识问题的传统方法489

一、开诸葛亮会方法489

二、解剖麻雀的方法489

三、走马下马观花法490

四、胸中有数的方法491

第三节 领导者解决问题的传统方法491

一、抓中心环节方法491

二、弹奏钢琴的方法493

三、抓两头带中间法494

四、蹲点种试验田法494

五、群众路线的方法494

第四节 领导者做思想工作的传统方法495

一、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495

二、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496

三、耐心说服与严格纪律相结合的方法496

四、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方法497

五、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相结合的方法497

六、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法498

七、解决思想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法498

八、领导言教与领导身教相结合的方法499

第二十一章 古典计谋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00

第一节 古典计谋在领导工作中大有用途500

一、古典计谋与领导工作500

二、古典计谋无善恶之分501

三、领导者常用计谋72计502

第二节 战略大计36计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03

一、独立自主503

二、转益多师504

三、取长补短505

四、千锤百炼506

五、自我设计506

六、自我推销507

七、擒贼擒王508

八、釜底抽薪509

九、美人之计510

十、隔岸观火510

十一、间谍之计511

十二、和平演变512

十三、以民为本512

十四、君甘臣酸513

十五、知人善任514

十六、约法三章514

十七、吐故纳新515

十八、未雨绸缪515

十九、调虎离山516

二十、老虎追羊516

二十一、打草惊蛇517

二十二、欲擒故纵517

二十三、抛砖引玉518

二十四、围魏救赵518

二十五、得道多助519

二十六、各个击破520

二十七、关门捉贼520

二十八、网开一面521

二十九、百川归海522

三十、既胜若否522

三十一、缓兵之计523

三十二、舍车保帅523

三十三、李代桃僵524

三十四、空城之计524

三十五、苦肉之计525

三十六、走为上计525

第三节 奇谋妙计36计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26

一、趁火打劫526

二、饥肠一饭526

三、以逸待劳527

四、顺手牵羊527

五、先礼后兵528

六、先发制人528

七、瞒天过海529

八、声东击西529

九、暗渡陈仓530

十、无中生有530

十一、虚实相乱531

十二、偷梁换柱531

十三、破釜沉舟531

十四、杀鸡儆猴532

十五、添油加醋532

十六、夺气攻心533

十七、指桑骂槐533

十八、反客为主534

十九、借刀杀人534

二十、借腹怀胎535

二十一、借题发挥535

二十二、狐假虎威536

二十三、投石试水536

二十四、借尸还魂537

二十五、韬晦之计537

二十六、假痴不癫538

二十七、卧薪尝胆539

二十八、狡兔三窟539

二十九、凤凰涅槃539

三十、大器晚成540

三十一、将计就计540

三十二、家野兼听540

三十三、上屋去梯541

三十四、殊途同归541

三十五、计中有计542

三十六、大家都赢542

第二十二章 新兴学科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43

第一节 信息论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43

一、信息方法与科学决策543

二、信息方法与思想工作545

三、信息方法与群众路线545

四、信息方法与科学管理548

第二节 控制论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48

一、控制方法的三种类型549

二、控制方法与群众路线550

三、控制方法与执行政策553

四、思想工作的程序控制556

第三节 系统论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64

一、系统分析的六种方法565

二、系统方法与群众路线568

三、系统方法与统筹全局571

四、系统方法与思想工作573

第四节 模糊论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578

一、经验模糊方法579

二、模糊集合方法579

三、模糊定义方法581

四、模糊领导艺术581

第二十三章 现代领导者创造性工作方法584

第一节 创造性工作概述584

一、时代的主旋律584

二、正确执行政策585

三、需要解放思想585

四、要有敢闯精神586

五、要有创新思维586

第二节 创造性工作方法587

一、工作领先一步的要诀587

二、上情与下情结合方法589

三、指导下属工作新方式592

四、创造性工作六个戒条594

第三节 上任之初打开局面方法596

一、作好第一次公开演讲596

二、作好第一个重大决定598

三、上任之初站住脚要领600

四、上任之初开创局面法603

第四节 创造性地执行政策608

一、执行政策要结合具体情况608

二、执行政策要理顺政策关系609

三、执行政策要注意政策界限610

四、执行政策要防止搞片面性611

五、执行政策要搞民主集中制612

六、执行政策与发展政策方法613

第五节 抓典型树榜样的十戒615

一、戒折叶扶花616

二、戒拔苗助长616

三、戒随风挂旗616

四、戒借花献佛617

五、戒搭棚遮荫617

六、戒移苗换土617

七、戒开特等灶618

八、戒植树不浇618

九、戒张冠李戴618

十、戒搞永久牌618

第八篇 领导关系论622

第二十四章 领导关系的协调622

第一节 领导关系协调的内容622

一、领导工作系统各要素内部的协调622

二、领导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625

三、领导工作系统内外的综合性协调626

第二节 领导组织协调十大原则626

一、统一控制与分级控制的协调628

二、自动控制与目标控制的协调628

三、专业职能和调节职能的协调628

四、环境感应和内部感应的协调628

五、指令渠道与反馈渠道的协调629

六、常规体制与应变体制的协调629

七、运转体制与改革体制的协调629

八、动力体制与运动体制的协调630

九、开放体制与保护体制的协调630

十、稳定体制与适应体制的协调630

第三节 领导关系协调的常用方法631

一、领导与组织关系协调631

二、领导对内协调的方法632

三、领导对外协调十要诀637

四、根除职能偏见的方法639

第四节 协调破坏性冲突十法641

一、教育协调法641

二、建设协调法642

三、区别协调法642

四、协商协调法642

五、调解协调法643

六、回避协调法643

七、让步协调法643

八、裁决协调法643

九、竞争协调法644

十、是非协调法644

第二十五章 上级关系的协调645

第一节 下级协调与上级关系的原则645

一、服从而不盲从645

二、尊重而不奉承646

三、请示而不推诿647

第二节 下级协调与上级关系的方法648

一、下级与上级相处10条准则648

二、协调上级关系的六个要领651

三、协调上级关系的奇谋妙计652

第三节 副职处理与正职关系的方法655

一、副职与正职闹不团结原因655

二、副职当好副手的六个要领657

三、副职当好副手的五条经验659

第四节 适应10种不如意上级的要领661

一、适应平庸无能型上级的要领661

二、适应优柔寡断型上级的要领661

三、适应独断专行型上级的要领662

四、适应挑剔指责型上级的要领662

五、适应缺乏信任型上级的要领663

六、适应嫉贤妒能型上级的要领664

七、适应虚伪奉承型上级的要领664

八、适应怀疑猜测型上级的要领665

九、适应自私谋私型上级的要领665

十、适应工作忙乱型上级的要领666

第五节 下级与上级友好交往的艺术666

一、给上级好印象的20条妙计666

二、下级争取升级的17条法则673

三、异性与上级领导相处要领679

第二十六章 同级关系的协调684

第一节 领导者协调同级关系的原则684

一、各部门领导之间关系的协调原则684

二、领导班子成员间关系的协调原则685

三、党政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原则687

第二节 领导者协调同级关系的方法689

一、领导者协调左邻右舍关系的方法689

二、搞好同级领导干部间团结的要领689

三、协调好同级之间关系的奇谋妙计692

第二十七章 下级关系的协调696

第一节 上级协调下级关系的原则696

一、信任而不放任696

二、爱护而不庇护697

三、尊重而不训斥698

第二节 上级协调下级关系的方法698

一、上级领导成功的10个妙法698

二、协调下级关系的10个要领701

三、同下级友好交际14条诀窍703

第三节 正职处理与副职关系的方法705

一、正副职之间容易产生的矛盾705

二、正副职友好相处的共同守则706

三、正职协调与副职关系的要领709

第四节 与不理想的8种下属相处的要领711

一、与自私自利型下属相处要领711

二、与争胜逞强型下属相处要领712

三、与自我防卫型下属相处要领712

四、与性情暴躁型下属相处要领713

五、与社会化不足下属相处要领713

六、与社会化过渡下属相处要领714

七、与唠叨烦人型下属相处要领715

八、与唯我独尊型下属相处要领715

第五节 上级与下级交往的艺术716

一、化解与下级矛盾的8条法则716

二、上级帮助能力低下属的要领718

三、上级帮助犯错误下级的要领721

四、领导者调控下属情感的艺术724

附录一 行政领导关系协调论727

附录二 领导沿海开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新思路745

后记754

1996《现代领导科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廖雄军,赵如锋著 199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领导科学(1992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
1992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军事领导科学概论(1988 PDF版)
军事领导科学概论
1988
新的领导方法探索  河北省沙河市政务公开的实践与理论探索(1990 PDF版)
新的领导方法探索 河北省沙河市政务公开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1990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行政审判实用全书(1993 PDF版)
行政审判实用全书
1993 北京:法律出版社
齐鲁大趋势  供销社分册(1990 PDF版)
齐鲁大趋势 供销社分册
1990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监狱领导科学概论(1990 PDF版)
监狱领导科学概论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领导学概论(1994 PDF版)
领导学概论
1994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企业领导科学概论(1993 PDF版)
企业领导科学概论
1993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1985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
1985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领导学(1991 PDF版)
现代领导学
199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现代领导学(1993 PDF版)
现代领导学
1993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1989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概论
1989 北京:海军出版社
中国领导科学概论(1987 PDF版)
中国领导科学概论
1987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现代领导科学纲要(1986 PDF版)
现代领导科学纲要
1986 河北大学教材科
领导科学概论(1985 PDF版)
领导科学概论
1985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