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原料大米粉和水浸大米粉的DSC结果》

《表4 原料大米粉和水浸大米粉的DSC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浸法削减大米粉中镉的工艺优化及对其品质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DSC是在程序升温下,保持待测物质与参照物温度差为零,测量待测物质和参照物的热量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22-23]。由图5和表4可知,大米粉水浸后糊化起始温度从67.83℃降低至67.17℃,这是由于淀粉粒晶体片层被破坏,其稳定性低,所需糊化温度变低。一般情况下,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呈负相关[24],所以水浸后大米粉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可能升高。淀粉DSC峰值糊化温度可以反映淀粉粒晶体成分的质量,不稳定的结构会导致峰值糊化温度降低。从表4可以看出,水浸后的米粉峰值温度仅下降0.01℃,说明水浸处理没有破坏米粉内的淀粉粒晶体成分。总体来说,水浸后米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时间延长,糊化焓增大,其产品的拉伸力可能增强,弹性、硬度和咀嚼性可能下降[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