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胆盐胁迫下植物乳杆菌NCU116表面疏水性及自凝聚能力的变化》

《表2 胆盐胁迫下植物乳杆菌NCU116表面疏水性及自凝聚能力的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胆盐对植物乳杆菌NCU116应激基因和关键生理指标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

胆盐对菌体细胞的损伤首先体现在对细胞表面特性的影响,表面疏水性与自凝聚集能力是衡量细胞表面特性的重要指标,与益生菌的黏附能力呈正相关性[26],而益生菌只有能够在肠道黏附并定殖才能发挥其益生功能。通过检测菌体表面疏水性与自凝聚能力可检测胆盐对菌体表面的损伤程度,结果如表2所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植物乳杆菌NCU116受到胆盐胁迫后菌体疏水性显著下降(P<0.05),这可能是由于菌体表面的多聚糖等物质的流失导致[27],但在高胆盐浓度处理(>0.3 g/100 m L)的情况下,NCU116的菌体表面疏水性变化不大(P>0.05)。受表面疏水性影响,菌体间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菌体的自凝聚能力受胆盐胁迫后显著下降(P<0.05)。菌悬液静置2 h时,与空白对照相比,0.3 g/100 m L胆盐胁迫后的NCU116的自凝聚能力下降了一半(P<0.05),而在含0.5~1 g/100 m L胆盐的MRS培养基中培养的NCU116自凝聚能力均为0。这可能是由于胆盐同时具有亲水性与亲油性[28],当菌悬液中胆盐质量浓度较高,细菌表面残留的部分胆盐使菌体沉降速度变缓,静置时间较短时,菌体几乎未沉降,因此无法检测此时的自凝聚能力。静置4、6 h时自凝聚集能力变化仍不明显,但此时NCU116的自凝聚能力在高质量浓度胆盐胁迫条件后下降趋势减缓。沉降24 h后,菌体自凝聚能力从空白对照的75%下降至1g/100 m L胆盐处理下的51.7%(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