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油脂源的脂肪酸组成》

《表1 不同油脂源的脂肪酸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d”为未检测出。

油脂根据来源不同分为:(1)植物油:豆油、菜油、葵花籽油、红花油、棕榈油、椰子油、亚麻油、大豆磷脂等;(2)动物油:鱼油、猪油、牛油、鸡油、鸭油等。不同油脂源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而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可对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饲料配制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油脂源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见表1)特点对油脂源进行有选择性的使用。有研究表明,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高度相关。一般短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较易吸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高,代谢能值越高。当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U/S)从0到2.5时脂肪利用速率提高,比值达到4时趋于最大值。因此,一般认为植物油的饲用价值优于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部分是必需脂肪酸,而且代谢能变异小;动物油脂含饱和脂肪酸比例大,由于其组成及加工回收等因素,使其使用价值变异较大。动植物油脂间存在协同正效应,混合添加时能提高饲料转换率。有研究表明,在有不饱和脂肪酸存在的情况下,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目前饲料中使用的油脂有单一油脂和混合型油脂,然而单一油脂不能充分发挥脂肪酸的互补效应,混合油脂因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油脂而逐渐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