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名的翻译: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青铜葵花》英译的适应与选择》

《表1 地名的翻译: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青铜葵花》英译的适应与选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青铜葵花》英译的适应与选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青铜葵花》中出现的人名、地名,译者以音译的方法为主,有时再辅以解释、注释,将有关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方乡村的地名及称谓的相关信息传递给了英语的读者(见表1、表2)。原文中出现的动植物名、食物名,译者也根据英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采用了相应的策略,在翻译方法上作出了相应的选择(见表3)。可见,译者在翻译动植物名、食物名时,主要采用直译、替代、替代加注释的方法,所以,原文中的昆虫———纺纱娘就被翻译成了“the weaver girls”,保留了原文中的修辞,使表达生动、形象,为译作增加了乐趣。“高脚鸟”被译作“the longlegged wading birds”,描绘出来原文中“白鹭”这种鸟的特点和形态,生动、形象,富于乐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菱角和荸荠这两种植物本不相同,但是,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它们完全对应的词语,所以,在翻译时,译者用英语中近似的“water chestnuts”来替代这两种植物。在翻译“茨菇”这种中国南方特有的植物时,为了使英语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体验这种中国元素,译者采用了翻译之后再给出注释进行解释的方法。粽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食物,译者用音译的方法,将其译为“Zongzi”,使中国文化元素在译文中得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