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功能成分及功能[1]》

《表1 鼠李糖乳杆菌LGG的功能成分及功能[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鼠李糖乳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鼠李糖乳杆菌与机体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1],发现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主要有菌毛或鞭毛(pili)、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分泌蛋白、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以及特异DNA基序(表1)。菌毛是菌体细胞与肠道细胞粘连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菌毛Spa CBA蛋白可以调节肠道免疫,主要下调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IL-8(interleukin-8)和其他炎性标志物的m RNA[12]。LTA是LGG的关键免疫效应因子,参与脂质过氧化TLR2-6和诱导NF-B信号,是抗炎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13]。分泌蛋白中Msp1(p40)和Msp2(p75),纯化后的两种蛋白均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从而激活Akt的信号肽,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结肠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凋亡,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上皮损伤,还可以促进人类和小鼠的IEC细胞及培养的小鼠结肠的细胞生长[14-16]。Cp G基序和合成的未甲基化Cp G寡核苷酸模拟物(ODN)通常被TLR9识别,并可诱导强TH-1(T-helper-1)样炎症反应,TLR9影响癌症治疗、过敏和感染疾病,上皮内稳态[17]。超过50%的LGG效应可以用基因组DNA的效应来解释,如ID35(TTTCGTTT)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模型中,似乎对过敏预防有益[18-19]。本文重点介绍鼠李糖乳杆菌来源的EPS的合成基因簇的结构和功能、生理功能及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