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培养目标结构样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联动机制研究》

《表1 培养目标结构样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联动机制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联动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为研究方向的结构,即招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主体作用。每一个个体的智力、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通过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博士后的再研究,能成为具有本学科专业全方位科研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凤毛麟角。少量研究生在导师的科研带动下,较顺利地走上了自己的志向发展道路,一些希望少走弯路但缺乏经历的多数学生,仍需要“过来人”的指点迷津。此外,培养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校按培养目标结构划分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导师的结构与培养相应专业方向的学生息息相关,导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第二,学校研究生招录方案。研究生招录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向社会公布各学科专业的招生计划。从发展的角度看,为了优化生源,提升与学校专业特点的匹配度,在面试环节对复试学生的基础、志向和导师队伍结构进行综合考虑,在专业招生指标内,有针对性地参照表1描述的层次类型,合理确定各方向的录用人数,为精准培养硕士研究生打下入门基础。第三,培养方案分类设计。在学校指导下,落实培养方案的学院可分类分层按研究方向做好多元化设计,除专业基础课外,不同的研究方向开设不同的教学课程、设定不同培养内容与模式(1)。对多研究方向需求的学生,可使用多个培养方案,增加特定的课程选修,划定灵活的毕业学分标准,多元化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第四,就业状况的检验。就业专业的匹配度、就业单位的认可度、研究生职业发展状况以及专业成就等方面,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