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识圆”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及师生行为对比(一)》

《表3“识圆”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及师生行为对比(一)》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初中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衔接与提升——以“圆”第1课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教师行为角度看,都是呈现出圆动态形成过程.教材中给出的圆定义是“圆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这是让学生体会集合思想.而两位教师都是从圆的另一个动态定义切入的: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圆.这种处理体现出他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教育认知规律.从学生反应角度看,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对圆有了新的认识,从动态角度重新对圆有了新的认识,依托刚刚建立的经验对相关概念进行探究与辨析,逐步形成更完善的对圆认识的经验子系统,并会逐步融入到学生的已有的经验系统之中.教师A是按照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由外及内的方式;教师B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内及外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的韵味更浓一些;对学生而言,学习方式的选择是依学习内容、学习环境与学习需要而定.为了体现概念的来龙去脉,教师要引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即为引导学生生成数学新概念,要能把学生认知结构中与生成新概念有关的“生长点”聚拢起来,从而生成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