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表1: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美术课堂中,同课异构之“异”多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课题导入方式的差异。不同教师选择的课题导入方式不尽相同。如,在《我的自画像》一课中,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教师的特征、绘制其肖像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之寻找人物特征;一些教师从“找特征”的游戏导入,将知识全面地融入轻松、快乐的游戏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绘画知识。二是教学策略的差异。部分教师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以及总结;部分教师倾向于精讲细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以学生的合作讨论为辅。以《百变团花》一课为例,A老师采取的是常规的支架启发式教学策略,以讲解为主,流程紧凑;B老师以探究式教学策略为主,鼓励学生自学,探究成型的作品,掌握团花的折、剪方法,拓展其发散性思维;C老师采取抛锚式教学策略,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学生分组,让其合作探讨,主动参与团花制作,深切感受民间艺术的感染力[4]。三是活动设计方式不同。以《我的牙刷》一课为例,教师甲侧重于实践操作,其将设计课安排得较为具体,学生的可操作性较强;教师乙侧重于理性分析,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掌握牙刷设计的要点,为学生设计能力的增强夯实基础;教师丙倾向于知识拓展,其将牙刷知识挖掘得较为透彻,赋予课堂浓郁的人文内涵;教师丁倾向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收获知识。四是创作形式的差异[5]。以《百变团花》教学为例,A老师采取的是学生个体实践创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制作漂亮的团花剪纸,但并未具体要求其将剪纸作品应用于实际;B老师采取的创作形式与A老师正好相反,其采取小组合作的创作方式,要求学生用制作的团花剪纸装扮花篮,获得了学以致用之效;C老师虽也采取小组合作创作形式,但合作方式有别于B老师,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团花剪纸的方法与步骤,完成团花剪纸制作,掌握折、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