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良渚文化校本课程大纲》

《表1 良渚文化校本课程大纲》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教育案例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来源: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教科书是知识普及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基本媒介。文化遗产进教科书,融入历史课程,是推动文化遗产活态延续的普遍措施和重要方法。在这个方面,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教育也不例外,并且呈现自身鲜明的特色。良渚知识进教材的覆盖面广、层次丰富,包含了遗产地、全国、国际3个层级。早在2003年,遗产地就编印了《走进良渚文化》作为本地的特色教材,2008年,良渚文化进入中学《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成为中国中学教育知识体系的正式内容。在拓展遗产世界影响上,促成了良渚文化纳入孔子学院、魔方汉语教学等平台的国际教材,让其成为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知识素材。良渚知识进教材较为注重表述更新、动态完善,努力把最新考古发掘成果转化为教程内容。2014年遗产地推出了面向当地2万多名中小学生的《良渚文化》校本课程(表1);2019年新启用的全国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整版篇幅介绍和阐述了良渚遗址见证中华文明起源的重大价值,每年约有1 400万名初中生通过该教材,了解良渚文化,知晓良渚遗址发掘背后的故事(图1)。10多年来,这种考古研究实践反馈教科书编撰的模式,让教材中关于良渚文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述越来越精确。良渚知识进教材的形式开放、内容多元,不局限于历史教材,也尝试向其他学科领域拓展互动。2019年新编的《高一数学》课本中,把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历程作为背景资料写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单元,将良渚遗址考古测年与数学计算巧妙结合,让数学知识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也为良渚遗产价值创造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传播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