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准回归结果:银行竞争、批发融资与系统性风险》

《表2 基准回归结果:银行竞争、批发融资与系统性风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银行竞争、批发融资与系统性风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内是由稳健标准误计算出的t值,***、**和*分别表示1%、5%和10%显著性水平显著。Tdum代表时间固定效应,Adj_R2是调整后的R2。下表同。

借鉴De Jonghe(2010)、Van Oordt和Zhou(2019)等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文献,本文在基准回归中采用OLS方法运行模型(1)-(3)。为减少扰动项不规则带来的问题,所有回归均采用银行层面聚类稳健的标准误。表2列示模型(1)-(3)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列(1)用于估计核心解释变量银行竞争COM对系统性风险指标△CoVaR的总效应。COM的系数c显著为正,说明在控制其他因素后,面临竞争压力越大的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越高。这与郭晔、赵静(2017)基于国内上市银行、Hirata和Ojima(2019)基于日本区域性银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列(2)汇报银行竞争COM对中介变量银行批发融资占比WSF的影响。COM的系数a显著为正,说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银行更多地使用批发融资。在更大的竞争压力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被动地依赖批发融资以应对揽储困境,另一方面也会主动地运用批发融资实现规模扩张、参与同业资金套利,假说H1得到验证。列(3)汇报同时加入COM和WSF的回归结果。中介变量WSF的系数b显著为正,说明更为依赖批发融资的商业银行具有更高的系统性风险,假说H2得到验证。批发融资增加银行脆弱性,降低其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同时增加商业银行之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前的关联,风险可以在不同机构间、不同市场间快速传染,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上升,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由于批发融资的主体为银行同业负债业务,因此上述结论与隋聪等(2017)等对银行同业借贷增强风险传染的研究发现一致;此外,相比“存贷汇”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批发融资业务属于非传统银行业务,而Moore和Zhou(2013)、Van Oordt和Zhou(2019)在研究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风险效应时发现,参与批发融资业务较多的银行具有更大的系统性风险,这与本文研究发现也是相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