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比较调查结果》

《表5 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比较调查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本服务理念下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精准培训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各教师之间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异进行认真剖析。已有的研究大多数都以教师的年龄、教龄和职称三个主要方面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和差异比较,例如梁至中从这几个方面考察了台湾地区幼儿教师TPACK的现实情况[14]。于开莲也从这几个方面对不同教师之间TPACK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15]。因此,本研究从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教龄和职称三个方面对比研究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年龄、教龄及职称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根据我国现行的年龄划分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年限将其分为三种类型:20-29岁、30-39岁和40岁以上。根据单因素均值对三种类型进行比对分析,能够发现不同年龄段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在态度与意识、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20-29岁中小学教师在前两个维度上的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龄段教师的水平,说明20-29岁的年轻教师更能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作用,并对与技术相关的各类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在应用与创新维度上,30-39岁的教师均值略高,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对各领域内容知识更为了解,明晰哪些知识是常态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技术手段破解常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意识更强烈,频率更高;40岁以上的教师在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都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教师,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教师强,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这类教师群体中,导致其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知识、整合技术教学知识等掌握水平较低。将中小学教师的教龄划分为如表5所示的四个阶段。单因素均值分析结果显示,各教龄段的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应用创新各维度的发展水平无太明显差异,但是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都处于最低,明显低于整体均值。教龄在1-3年的教师信息化态度与意识极强,7-15年教龄的教师在各项维度上的得分都较高,原因可能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时间长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年龄大概在30-39岁,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本研究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划分为一级教师(包括无职称)、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包括高级),职称水平依次升高。在各维度中,二级职称在各维度中的平均值系数上最高,说明二级职称教师在各维度都具有较高水平。三级职称在各维度中的标准差系数上最低,说明三级职称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认识和能力方面差异最小,且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能力显著高于一级教师。这可能与三级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有关。综合来看,教师的年龄、教龄和职称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系影响信息化教学能力,年龄在20-29岁的教师各项维度水平较高,且差异最小,说明职称相对较低、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更善于掌握信息技术;而对于年龄稍大,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来讲,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相对较慢。总体水平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