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导论》
作者 | 刘宓庆著 编者 |
---|---|
出版 |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
参考页数 | 466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586493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78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自序》1
第一章翻译的科学性7
1.0概述7
1.1翻译的科学性10
1.1.1翻译科学性的基础:双语的所指同一10
1.2意义的复杂性和意义转换的科学性12
1.2.1意义的多向度性12
1.2.2概念意义及其模糊性12
1.2.3语境意义及其延伸性14
1.2.4功能意义及其多样性15
1.2.5意义的结构层级16
1.2.6功能调节意义表现的形式17
1.2.7翻译学对待意义与形式的科学态度19
1.3翻译思维形态的科学性20
1.3.1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一:翻译分析必须重概念、判断与推理21
1.3.2翻译思维的科学性之二:语言表达必须灵活切意21
第二章翻译的艺术性25
2.0概述25
2.1语言艺术的一般特徵25
2.1.1语言艺术的无限性27
2.1.2语言艺术的多样性28
2.1.3语言艺术的时尚性29
2.2翻译艺术的一般特徵31
2.2.1普遍性32
2.2.2依附性32
2.2.2-1形式限制33
2.2.2-2语义限制34
2.2.2-3语法限制36
2.2.2-4风格限制38
2.2.2-5文化限制42
2.2.3变通性51
2.3结语53
第三章译学的美学渊源57
3.0概述57
3.1西方译论发展概略63
3.1.2古典译论期63
3.1.2古代译论期67
3.1.3近代译论期68
3.1.4现代译论期71
3.2西方译论发展的特点72
3.3美学对中国译论的特殊意义76
3.4文质相称:文与质的统一观是中国传统译论的主流77
3.5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其他美学命题82
3.5.1「信达雅」的美学内涵82
3.5.2「神」与「形」,「神似」与「形似」88
3.5.3「化境」的美学内涵问题95
3.6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方法论98
第四章翻译的审美客体121
4.0概述121
4.1翻译审美客体的属性122
4.2翻译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125
4.3形式系统:审美符号集125
4.3.1语音层审美信息126
4.3.2文字层审美信息154
4.3.2-1文字形体审美信息155
4.3.2-2文字形、音结合的审美信息156
4.3.3词语层审美信息159
4.3.3-1概述159
4.3.3-2原语语词中的审美信息161
4.3.4句、段中的审美信息171
4.4非形式系统:审美模糊集185
4.4.1「情」与「志」186
4.4.2「意」与「象」202
4.5风格的翻译审美问题212
4.5.1中和之美213
4.5.2阳刚之美215
4.5.3典雅之美218
4.5.4自然之美220
4.5.5雕镂之美223
4.5.6清丽之美226
4.5.7理趣之美228
4.5.8雄浑之美230
4.5.9充实之美232
4.5.10谐谑之美235
4.6结语238
第五章翻译的审美主体245
5.0概述245
5.1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受制于审美客体246
5.1.1受制于原语形式美可译性限度246
5.1.2受制于原语非形式美可译性限度247
5.1.3受制于双语的文化差异248
5.1.4受制于艺术鉴赏的时空差250
5.2翻译审美主体的基本属性之二:翻译者的主观能动性251
5.2.1「情」252
5.2.1-1情与翻译美感的间接性252
5.2.1-2情与翻译美感的个性化256
5.2.2「知」261
5.2.3「才」265
5.2.3-1语言分析能力265
5.2.3-2艺术鉴赏能力269
5.2.3-3语文表达和修辞能力272
5.2.4「志」276
5.3结语276
第六章翻译审美意识系统探讨279
6.0概述279
6.1翻译审美心理结构的运作过程280
6.2翻译审美的认知图式287
6.3翻译中的想像290
6.3.1想像有助于翻译中对所指的准确认定和表述291
6.3.2想像有助于意义校正和完形292
6.3.3想像有助于把握文艺作品的形象性、意境和意象294
6.4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一般规律297
6.4.1理解298
6.4.2转化299
6.4.3加工300
6.4.4翻译审美再现初论301
6.4.5翻译审美再现的基本要求302
6.5翻译审美的移情论304
6.5.1翻译中的移情障碍312
6.5.1-1时空障碍312
6.5.1-2文化障碍315
6.5.1-3心理障碍318
6.5.1-4语言障碍320
6.5.2翻译审美移情结语323
第七章翻译艺术创造的基础层级329
7.0概述329
7.1翻译基础层级的审美原则330
7.1.1达意331
7.1.2约定339
7.1.2-1时尚性339
7.1.2-2适应性344
7.1.2-3专业性351
7.2结语368
第八章翻译艺术创造的综合层级:文学翻译问题375
8.0概述375
8.1文学美和文学翻译的一般特点376
8.1.1文学美是一个层级结构377
8.1.2文学美的外在形式:文学美的自然感性377
8.1.3文学美的内在形式:文学美的形式感性381
8.1.4文学美的综合形式:文学美的象徵感性385
8.1.5文学美结构中的风格问题392
8.1.6文学美小结393
8.2文学翻译的审美剖析393
8.3文学翻译审美的特徵394
8.3.1「畅与物游」394
8.3.2「视野融合」400
8.3.3「感同身受」404
8.4文学翻译的审美图式408
8.5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问题410
8.6结语412
第九章翻译审美理想和审美再现问题415
9.0概述415
9.1翻译审美再现的类型416
9.2摹仿416
9.2.1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418
9.2.2以译语为依归的模仿426
9.2.3动态模仿433
9.3重建440
9.4翻译审美理想中相对相融的审美原则446
9.4.1「虚」与「实」446
9.4.2「隐」与「显」448
9.4.3「放」与「收」450
9.5各类功能文体的一般翻译审美标准455
9.6结语456
参考书目459
1995《翻译美学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宓庆著 1995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翻译论集
-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论翻译=On translation
- 1984
-
- 外国专家论翻译导游
- 1983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 翻译学通论
- 1927
-
- 翻译学概论 蒙文
- 1988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翻译学
- 1988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 翻译技巧指导
- 198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
-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翻译新论
- 1993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 翻译批评论
- 1999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 翻译论集
- 1940 西风社
-
- CN TRANSLATION 论翻译
- 1984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中医翻译导论
- 1993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实用翻译美学
- 199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译艺谭
- 199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