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上》求取 ⇩

美育理论篇3

第一章美育概论3

第一节什么是美育3

一、美育的涵义与意义3

(一)美育的涵义3

(二)美育的意义3

二、美育的特征3

(一)具体生动的形象性3

(二)丰富多彩的情感性4

(三)潜移默化的教育性4

(四)理趣并茂的娱乐性4

三、美育的表现4

(一)自然美4

(二)社会美4

(三)生活美5

(四)艺术美5

(五)鉴赏美5

(六)表达美5

(七)科学美5

(八)人体美6

(九)性格美6

(十)劳动美6

(十一)语言美6

(十二)环境美6

(十三)行为美6

(十四)心灵美7

(十五)形式美7

四、美育的特殊规律7

(一)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7

(二)美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7

(三)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7

第二节美育的内容8

一、培养审美观8

(一)培养审美趣味8

(二)审美标准8

(三)审美理想8

二、具有感受美的能力8

三、具有欣赏美的能力8

四、具有审美创造力9

五、养成品德情操美和行为美的好习惯9

第三节美育的任务和方法9

一、美育的任务9

(一)普及美学知识,增强审美修养10

(二)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10

(三)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0

二、美育的基本方法11

(一)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进行美育11

(二)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12

(三)通过社会宣传教育设施进行美育12

(四)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12

第二章美育的目的和原则13

第一节美育的目的13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13

二、审美鉴赏力的培养14

三、审美创造力的培养15

第二节美育的原则15

一、真善美相统一的原则15

二、审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原则16

三、情感与认识相一致的原则17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7

第三章美育的目标19

第一节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9

一、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9

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离不开美育20

(一)这是由美育的目的任务决定的20

(二)这是由美育的特点决定的20

第二节造就尚美的社会风尚21

一、塑造尚美的人格21

二、培养爱美的社会群体心理22

三、发展爱美的社会实践24

第四章美育与美学25

第一节美学25

一、什么是美学25

二、为什么要学习美学26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26

(二)全面育人的需要27

(三)未来职业的需要27

三、怎样学习美学28

(一)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美学原理28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8

第二节美的产生、本质和特征29

一、美的产生29

二、美的本质30

(一)要认识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31

(二)把握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审美实践31

三、美的特征31

(一)形象性31

(二)创造性32

(三)功利性32

第三节真善美和丑33

一、美和真善的关系33

(一)美和真的关系33

(二)美和善的关系33

(三)真、善、美的统一34

二、美和丑的关系35

(一)美和丑互为条件,相互映衬35

(二)美和丑相互渗透,相互转化35

第四节美的内容、形式和形式美36

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36

(一)美的内容决定美的形式,美的形式为美的内容服务36

(二)美的形式对美的内容有重大的能动作用36

(三)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是辩证统一的37

二、美的形式与形式美37

(一)什么是形式美37

(二)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关系37

(三)形式美的因素37

三、形式美的主要法则38

(一)整齐一律38

(二)对称与均衡38

(三)调和与对比39

(四)比例39

(五)节奏与韵律39

(六)多样统一40

第五节美的形态40

一、按美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分类40

(一)自然美40

(二)社会美41

(三)艺术美42

二、按人的审美感受的状态分类43

(一)优美和壮美43

(二)悲剧44

(三)喜剧45

第六节美感的本质、特征和心理因素45

一、什么是美感45

二、美感的特征46

(一)直觉性46

(二)情感性46

(三)功利性47

三、美感的心理因素47

(一)感知47

(二)想象47

(三)情感48

(四)理解49

第七节美感的个性、共性和客观标准50

一、美感的个性50

(一)不同阶级有美感的差异性50

(二)不同民族有美感的差异性50

(三)不同时代有美感的差异性51

二、美感的共性51

(一)不同阶级有美感的共同性51

(二)不同民族有美感的共同性52

(三)不同时代有美感的共同性52

三、美感的客观标准52

(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53

(二)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53

第八节审美感知的培养54

一、线形感知的培养54

二、色彩感知的培养55

三、音乐感知的培养56

第五章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57

第一节审美意识57

一、审美意识的性质57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58

(一)审美意识具有时代性58

(二)审美意识具有民族性58

(三)审美意识具有阶级性58

三、审美意识的作用59

(一)审美意识对审美教育的导向作用59

(二)审美意识积极促进审美个性的培养59

第二节审美实践60

一、审美实践的性质60

二、审美实践的基本形式60

(一)物质生产中的审美创造实践60

(二)艺术生产中的审美创造实践61

三、审美教育对审美实践的意义61

(一)有利于提高对审美实践的认识61

(二)有利于促进审美实践质量的提高62

(三)促进审美实践的发展62

第三节审美修养63

一、审美修养的实质和意义63

(一)审美修养的实质63

(二)审美修养的意义64

二、提高审美修养的基本方法64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64

(二)努力学习美学基础知识,提高美学理论素养64

(三)努力深入生活,不断积累和丰富审美经验65

(四)努力进行审美实践,通过自身的审美实践锻炼来提高审美修养水平65

第六章审美能力的培养66

第一节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66

第二节 审美想象力的培养68

第三节 审美理解力的培养71

第四节 审美统摄力的培养72

第五节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74

第七章美育的诸关系研究77

第一节 美育与德育78

第二节 美育与智育83

第三节 美育与体育86

第四节 美育与劳育90

第八章美育心理93

第一节美育心理过程特点93

一、感情性与自由性93

二、通感性与直觉性95

三、目的性和诱导性97

第二节美育心理效应和美育分类目标98

一、美育目标·功能·效应98

二、美育的心理效应系统99

第九章青少年期的美育102

第一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102

一、青少年的年龄特征与教育102

二、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103

(一)体格发育迅速103

(二)大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103

(三)性机能趋于成熟103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103

(一)性格趋于定型,但可塑性大104

(二)智力发展成熟,思想活跃104

(三)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强104

(四)情感日益丰富,情绪强烈多变104

(五)性意识产生,有追求异性的欲望104

第二节青少年期美育的基本要求110

一、陶冶性情110

二、开发智力111

(一)培养感知感觉的感受性112

(二)注重形象记忆的训练112

(三)发展想象和形象思维的能力112

三、培养意志112

(一)自觉性112

(二)果断性113

(三)自制性113

(四)坚韧性113

第三节青少年期美育的途径和方法114

一、青少年期美育的途径和方法114

(一)通过各科教学,主要是艺术学科的教学进行美育114

(二)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美育114

(三)利用大自然进行美育114

(四)借助社会生活进行美育115

(五)利用家庭生活进行美育115

二、青少年期美育的基本方法115

(一)把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115

(二)把思想分析和艺术鉴赏结合起来115

(三)把情绪体验和道德判断结合起来115

(四)把发挥施教者的主导作用与启发、培养青少年的自觉性结合起来116

第十章美育观念117

第一节我国教育构成和美育的地位117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方针与教育构成117

二、美育的地位118

三、美育地位与全面发展教育119

第二节美育概念及误解119

一、美育包含艺术教育但不与之等同120

二、美学是美育的基础但不与之等同122

三、美育是美育学的实践但不与之等同123

第三节 美育功能与地位的困惑124

第四节精神教育综合改革构想125

一、教育构成及美育地位的再认识125

(一)“新三育”125

(二)精神教育的地位。126

(三)美育地位的再认识127

二、精神教育综合改革问题128

(一)精神教育中美育德育的地位问题128

(二)美育德育融会的阻力129

(三)固有教育模式变革的痛苦129

三、精神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130

第十一章中外美育发展简史132

第一节西方美育发展概况132

一、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末期的美育132

(一)古希腊时期132

(二)文艺复兴时期134

(三)封建制瓦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34

二、十九世纪的美育137

三、二十世纪的美育138

第二节中国美育发展概况139

一、中国古代美育139

二、中国近代美育140

(一)“五四”以前的美育140

(二)“五四”时期的美育141

(三)“五四”以后的美育142

第十二章美育与审美素质教育145

第一节21世纪呼唤素质教育145

一、素质教育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45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各国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需要145

(二)实施素质教育由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所决定146

(三)改革应试教育,深入开展素质教育154

二、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155

(一)实现战略目标,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155

(二)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条件156

(三)对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57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58

(一)转变观念,探索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158

(二)加强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60

(三)取长补短,着眼未来161

第二节美育与审美素质161

一、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62

(一)中外美育思想的提出162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美育的状况162

(三)深刻认识美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164

二、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学校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68

(一)审美心理结构168

(二)学校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71

附录178

一、美是什么——从一场大辩论说起178

(一)美的本质与美的流派179

(二)美与人、与活动、与价值的关系181

(三)漫谈审美181

二、关于中学生审美素质的调查报告184

(一)问题的提出184

(二)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184

(三)调查的内容、分析与结论185

(四)中学生眼中的美189

三、审美教育对青年人生价值观影响的实验与调查报告196

(一)实验198

(二)调查201

(三)实验与调查结论205

四、我国现代儿童艺术教育思想述略206

五、为了童星灿烂213

(一)研究儿童文艺人才成长的途径213

(二)研究儿童文艺人才培养的科学性213

(三)研究儿童文艺人才的艺术心理214

六、铃木镇一音乐才能教育思想述评215

(一)爱是才能教育的核心215

(二)生命力是才能教育的动力216

(三)重视儿童心理特点218

(四)创造优越的环境219

(五)掌握正确的方法221

(六)一切立足于实践222

学校美育篇227

第一章学校美育概述227

第一节学校美育的地位、作用和特点227

一、学校美育的地位和作用227

(一)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27

(二)学校美育是美育的综合环节228

(三)学校美育是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229

(四)学校美育是家庭美育到社会美育的过渡环节229

(五)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30

二、学校美育的特点231

(一)学校美育的计划性231

(二)学校美育的科学性231

(三)学校美育的群体性232

(四)集中性232

第二节学校美育的施教主体232

一、学校美育不同施教主体的施教特点232

(一)学校领导是学校美育的总设计师233

(二)学校各职能部门职工、其工作岗位是服务育人的窗口233

(三)班主任是实施美育的枢纽233

(四)团队辅导教师是拓展和深化美育的朋友233

(五)各科教师是拓展和深化美育的向导233

(六)学生是落实美育的生力军234

二、学校美育施教主体的审美修养234

(一)审美修养的实质234

(二)学校美育主体审美修养的必要性234

(三)教育者审美修养的境界和风度235

(四)教育者审美修养的作用235

第三节学校美育的途径和方法236

一、美学基础知识教育236

二、文学艺术审美教育236

三、课外审美教育237

第四节教师在学校美育中的主导作用237

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成为“完整的人”237

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238

三、引导学生参加审美实践和美的创造实践238

第二章中小学各学科与美育的关系240

第一节政治课与美育241

一、自觉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践来源,使学生体验实践出真知的理性美。241

二、准确揭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教学内容的逻辑美。241

三、搞好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使学生体验到一般和个别关系的和谐美。242

四、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原理进入实践过程,使学生体验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美。242

第二节语文课与美育243

一、丰富多彩的自然美243

二、深刻感人的社会生活美243

三、精妙的语言艺术美243

第三节数学课与美育244

一、数学结构的寓意美。245

二、几何图形的诗意美。245

三、数理逻辑的推理美。246

四、数学解题的思维美。246

第四节物理课与美育247

一、物理现象的多姿美247

二、物理世界的和谐美248

三、物理实验的动态美248

第五节化学课与美育249

一、化学美最集中地表现为化学反应的变幻美249

二、化学美还表现为化学实验的整体美250

三、化学用语的书写美250

第六节历史课与美育251

一、历史美的特点251

二、根据历史美特点,历史课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美的事物,用来陶情益智,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252

第七节音乐、美术课与美育255

一、美术课中的美255

二、音乐课中的美256

第八节 体育课与美育257

第九节 生物课与美育258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美育260

第一节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内涵260

一、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是教师的追求目标260

二、教学过程中美育应注意的问题262

第二节教学过程中美的表现形式263

一、和谐之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63

(一)教师积极情绪的效应263

(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263

(三)教师要启动学生的内在力量264

二、智慧之美——教师的教育机智具有审美价值264

三、节奏之美——教育艺术的一种魅力265

(一)动静交替、有机结合265

(二)张弛有度、波澜起伏265

(三)疏密得当、互相映衬266

四、语言之美——吸引学生心灵的磁力266

(一)准确性266

(二)思想性267

(三)艺术性267

第三节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心理要素268

一、感知——是教学美感中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268

二、想象——为审美活动插上了翅膀268

三、情感——审美活动中的最活跃的因素269

四、理解——犹如水中盐,有味无痕269

第四节 中外专家、学者论课堂教学艺术270

第五节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美和美育274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美的概念274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美的展示275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的美275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的美275

(三)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美276

三、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审美特点276

(一)创设如诗如画的意境276

(二)描绘缤纷灿烂的色彩276

(三)构造超越时空的立体276

(四)展示丰富多彩的变化276

四、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美育276

第六节教学过程中审美施教特点277

一、善于把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278

二、善于创造一种热烈、生动而又有序的课堂教学氛围278

三、善于掌握一个疏密相间、张弛结合的课堂节奏278

第七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之美279

一、表情姿态美280

二、品德、才学美281

三、教师人格力量的美育作用282

第四章教学艺术与美育284

第一节形象教学与美育284

一、形象体验的潜在作用284

(一)形象与认识284

(二)形象与创造286

(三)形象教学与大脑开发288

二、形象教学的过程方式289

(一)形象的感知289

(二)形象的储存290

(三)形象的再现291

三、形象教学的审美特征292

(一)形象的直观美292

(二)形象的意蕴美293

第二节情感教学与美育293

一、主体情感的层次294

(一)表象层次的情感294

(二)理性层次的情感295

二、教学情感的功能296

(一)情感的调节功能296

(二)情感的感染功能297

(三)情感的暗示功能297

(四)情感的迁移功能298

(五)情感的组织功能298

三、师生情感的交流299

(一)情感的表现299

(二)情感的体验300

(三)情感的融合302

第三节愉悦教学与美育304

一、愉悦教学的理论基础304

(一)“愉悦教学”的历史观304

(二)“愉悦教学”的美学观305

(三)“愉悦教学”的苦乐观307

二、寓教于乐的愉悦内容309

(一)新奇的愉悦309

(二)轻松的愉悦309

(三)成功的愉悦310

(四)审美的愉悦310

三、课堂教学的愉悦因素311

(一)幽默感311

(二)奇异感314

(三)趣味感316

第四节启发教学与美育318

一、启发教学的心理特征318

(一)好奇心、求知欲是学生“发”的基础318

(二)恢复心理平衡是学生“发”的潜在动机319

(三)趋同性与单一性是“发”的无形障碍320

二、启发教学的美感体现321

(一)问题情境美321

(二)内在创造美322

(三)愤悱气氛美322

三、启发教学的多种形式323

(一)悖常启发323

(二)点化启发324

(三)趣例启发324

(四)铺垫启发324

第五节教学形式与美育324

一、形式美的心理过程325

(一)形式美与形式感325

(二)形式美的心理反映325

二、教学形式的创造规律327

(一)教学形式的差异律327

(二)教学形式的活动律327

(三)教学中的组合律328

三、教学形式的韵律美328

(一)节奏美328

(二)协调美330

(三)布局美331

第六节教师人格及教学风格与美育332

一、教师的人格美332

(一)教师人格的个体性332

(二)教师人格的社会性333

二、教师的自我修养334

(一)教师的道德修养334

(二)教师的审美修养335

(三)教师的文化修养336

三、教师的教学风格337

(一)教学风格的特征337

(二)教学风格的基础338

(三)教学风格的锤炼339

第七节教学语言与美育340

一、教学中的有声语言340

(一)有声语言的优美感340

(二)有声语言的激励感342

(三)有声语言的诱发感343

二、教学中的体态语言344

(一)教学目光语344

(二)教学微笑语345

(三)教学手势语346

(四)教学姿态语347

(五)服饰语348

第八节教师美的形象塑造349

一、教师的内涵349

(一)“教师”的含义与产生349

(二)教师的职业特点350

(三)教师的职责352

二、教师形象美352

(一)仪表美353

(二)教态美353

(三)语言美354

三、教师教学美355

(一)教学情境美355

(二)教学机智美355

(三)教学风格美356

四、教师人格美356

(一)人格的基本含义356

(二)教师人格美的特质358

(三)教师人格美的意义358

第九节教师讲台形象与美育359

一、讲台形象359

二、言语形象的塑造360

三、非言语形象的塑造362

附录369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69

二、让每一个学生学得轻松愉快370

三、让学生终生受益370

四、让孩子在愉快中创造373

五、同乐同活动,会学会玩会创造374

六、欢乐之歌377

七、创造特色培养个性全面育人384

八、花儿朵朵笑开颜388

九、把学校变成学生的乐园整体改革实施390

十、实施和谐教育提高整体素质391

十一、教会学生学习393

十二、实施愉快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97

十三、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398

十四、坚持和谐教育实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400

十五、实施技能教育 促进素质发展402

十六、愉快·和谐·高效403

第五章各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05

第一节政治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05

一、学科美育的特点405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美405

(二)思想政治课美育途径406

二、课堂美育例选408

(一)教的艺术——初二政治课的教学方法408

(二)驴子为什么倒下了?——质量互变规律一课设计411

(三)磁铁的南极离不开北极——对立统一之美412

三、课堂美育体验415

第二节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15

一、语文教学美416

二、语言美419

三、修辞美421

四、文学艺术美423

五、教材与美育424

(一)精妙的语言美424

(二)和谐的意境美426

(三)高尚的情感美428

六、课堂美育例选429

(一)美的情感美的韵律 美的语言——古诗鉴赏429

(二)徜徉在诗情画意的美景中——感受《荷塘月色》之美432

(三)开拓情境话迁移——《雁荡山》审美教学特色433

(四)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长江三峡》赏析436

(五)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散文《绿》的表现手法439

七、课堂美育体验442

(一)美景、佳音陶醉了我们的心442

(二)体味丰富的人生443

(三)课堂之美444

(四)用心感受445

第三节数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47

一、数学教学美447

(一)数学美的含义448

(二)数学美的特性448

(三)数学美的体现原则452

二、美推动着数学的发展453

三、数学美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453

(一)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闪烁着数学理性的光辉,内涵丰富453

(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454

四、数学美育的特点与途径455

(一)和谐性455

(二)形象性455

五、数学课堂美育的调查报告456

(一)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原因456

(二)中学生对数学中美学、美育的认识现状457

(三)数学美是一种抽象美,能否感觉它、欣赏它,是与每个人的数学修养相关的458

(四)建议与措施459

六、课堂美育例选459

(一)数学应用美459

(二)数学中的协调美——“黄金分割”463

(三)多米诺骨牌与数学归纳法——高二数学起始课教学设计464

(四)用多媒体展示数学美——曲线的方程467

(五)数学课上的拟人化数学469

七、课堂美育体验470

(一)数学的严谨与和谐美470

(二)数学的“记号”与“符号”美472

(三)数学课堂美妙无穷473

第四节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74

一、物理教学美474

(一)物理美的特点474

(二)物理美的体现476

(三)物理教学美的体现原则478

二、物理学科美育的特点481

(一)人格美、实验美、应用美481

(二)物理教材中美的展示482

(三)教学法设计中的美感追求484

(四)物理实验中美的体现486

三、课堂美育例选488

(一)科学、美观的板书设计488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美490

(三)“求真”——物理绪论课中的实验492

(四)以美激趣以美生情494

(五)物理现象美感495

四、课堂美育体验497

(一)墙上有道彩虹497

(二)“平抛”——从天而降的华尔兹497

第五节化学学科教学中的美育498

一、化学教学美498

(一)化学美的含义498

(二)化学美的特性499

(三)化学美的体现500

二、化学学科美的特点503

(一)化学物质美与结构美504

(二)化学变化美与实验美505

(三)化学理论美与化学史美506

(四)课堂美育的方法508

三、课堂美育例选510

(一)迷人的蓝紫色——氧气与硫反应的演示实验510

(二)微观粒子的动态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512

(三)轻松的记忆——文学技巧在教学中的运用514

四、课堂美育体验515

(一)画龙点睛式教学法的启示515

(二)多姿多彩的课堂516

(三)动手时寻求知识火花中享受美感——化学实验的现象与乐趣517

(四)文学与化学的完美结合——化学课上的语言美519

第六节英语学科教育中的美育519

一、学科美的特点519

(一)语言美520

(二)交际美521

(三)创造美522

二、课堂美育例选522

(一)把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引入英语课堂教学522

(二)在美的旋律中学习——《美国乡村音乐》教学设计524

(三)在情景中体会语言美——高中英语教学设计525

三、课堂美育体验527

(一)激发兴趣双向交流——我眼中的英语教学美527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景美528

第七节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529

一、学科美的特点529

(一)历史学科的本质——至善、至美、至真529

(二)历史学科与美的关系——博大精深529

(三)历史美育的特点——如诗、如画、如泣、如歌530

(四)学科美的表现形式——直观再现与点线面的综合530

(五)学科美育的方法和途径531

二、课堂美育例选533

一首伟大的史诗——“三大战役”一课的讲授设计533

三、课堂美育体验535

(一)我们评说“隋唐文化”535

(二)看电影学历史536

(三)笑谈历史人物537

第八节地理学科教学中的美育537

一、学科美的特点537

(一)形象性、新奇性、多样性、协调性537

(二)学科美育的方法和途径542

二、课堂美育例选544

(一)征服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544

(二)寻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美——人口问题的教学546

三、课堂美育体验549

(一)地理课上,我们享受美549

(二)美的内容,美的教学设计550

第九节体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552

一、学科美的特点552

(一)学科美的基本特征——健与美的结合552

(二)体育学科与美的关系554

(三)学科美的内涵555

(四)学科美的表现形式556

(五)体育学科美的时代性与科学性559

(六)学科美育的方法与途径560

二、内外和谐的教学美感561

(一)组织流动美561

(二)言行示范美562

(三)场地设计美563

(四)群体气氛美564

三、课堂美育例选566

(一)让学生展示美——高三女生技巧跨栏的设计566

(二)铅球投掷动作中的节奏美——铅球教学设计567

四、课堂美育体验568

体育课堂上的美568

附录570

热爱事业,不断探索570

一、热爱事业,不懈追求570

二、认真教学,严格训练572

三、大胆探索,科学求实577

四、无私奉献,作好表率594

教学实录596

初一第二学期第四周的第二次课教案596

四川重庆市长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教案602

第十节劳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美育605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地位605

(一)劳动技术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意义606

(二)劳动素质教育是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607

二、劳动技术与劳动技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608

(一)转变观念,端正劳动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608

(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应遵循的几条原则609

三、劳动技术学科美育的特点611

(一)鲜明的实践性612

(二)技术的多样性612

四、劳技美育的途径与方法613

(一)中草药的识别613

(二)食用菌的培养614

(三)把黄瓜嫁接新技术引入课堂616

五、课堂美育体验618

(一)自然美、实践美与生命之美618

(二)最令人愉快的学科——劳技619

第十一节音乐学科教学中的美育620

一、音乐教学中美育的作用620

(一)音乐美育的特殊性质和特殊作用620

(二)音乐美育的施教621

二、音乐学科美的特点622

(一)音乐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622

(二)音乐美构成一幅幅情感美的图画623

附录625

音乐教改之路的探索625

一、音乐教育的内涵625

(一)音乐教学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625

(二)音乐教学从重教学结果转化为重教学过程626

(三)音乐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是主体627

二、音乐教育中美的塑造和升华628

(一)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扬善628

(二)教学中孕育美——以美冶心629

(三)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悦情629

(四)实践中表现美(创造)——以美导行630

三、浅谈唱游教学631

(一)什么是唱游教学631

(二)为什么要进行唱游教学631

(三)唱游教学的内容631

(四)唱游教学的方法634

(五)竖笛与唱游教学636

(六)唱游教学的特点637

四、让学生学会主动倾听637

(一)唱游课中为什么要以听领先638

(二)唱游课中如何以听领先638

(三)启发式欣赏的教学方法639

(四)唱游课中欣赏的注意点641

教学实录642

起始班的准备课642

快乐的唱游645

四分休止符的教和学646

十六分音符的教和学648

音乐游戏651

唱游课655

第一教时656

第三教时658

小青蛙659

第十二节美术教学学科中的美育661

一、美术作品的构成和种类661

二、美术课的教学内容662

(一)传授美术知识,提高欣赏水平662

(二)培养美术技能663

(三)培养欣赏能力663

(四)培育创造能力663

三、摸索美术教学的美育规律664

(一)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相结合,以直接体验为基础。664

(二)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相结合,审美情感贯穿始终。664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以技能为中介。664

四、美术课的直观性、实践性与创造性664

(一)直观性664

(二)实践性665

(三)创造性665

五、课堂美育例选665

(一)立体化的唱歌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665

(二)再现音乐主题的形象——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667

(三)在音乐中升华情感——外国民歌欣赏669

(四)智慧与美的结晶——优秀广告创意的欣赏671

(五)爱,人类共同的情感——《中秋》一课的设计675

六、课堂美育体验678

(一)这节课,令我心潮激荡678

(二)感悟船歌678

附录680

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680

一、幼稚的起步680

二、曲折的探索682

三、意外的收获685

四、理性的认知687

五、美育的花朵689

六、坚实的步伐694

教学实录700

《革命历史画》欣赏700

第十三节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美育708

一、学科美的特点708

(一)学科美的内涵——生命之美、生态之美与创造之美708

(二)学科美的表现形式——整体统一与生生不息712

(三)学科美育的方法与途径713

二、课堂美育例选715

(一)自然之美——生态系统715

(二)滤纸上的彩虹——色素的提取与分离716

(三)生命之河——血液循环718

三、课堂美育体验720

1999《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袁祖舍,高长梅,吴玉红主编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