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上》求取 ⇩

目录1

基础篇1

教育科研基础知识1

什么是教育科研1

教育科研的意义3

一、加强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3

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4

三、加强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需要4

四、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4

中小学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6

一、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6

二、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6

三、有助于教育改革7

四、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7

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8

教育科研的任务8

一、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9

二、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9

三、预测教育的未来趋势9

四、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9

五、推动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10

教育科研的内容11

教育科研的原则12

一、方向性原则13

二、客观性原则13

三、科学性原则13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4

五、教育科研的方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15

六、教育科研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15

七、教育科研的继承与创造相结合的原则16

八、教育科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17

教育科研的过程18

一、发现问题18

二、了解情况18

三、深入思考18

四、实践验证19

教育科研的步骤19

一、选题19

二、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19

三、制订研究工作计划19

四、搜集并整理资料20

五、分析研究20

六、撰写报告20

教育科学知识的特点20

一、客观性20

二、规律性21

三、可验证性21

四、系统性21

五、准确性21

教育科研的性质21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21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22

教育科研的特点22

一、教育性22

二、应用性23

三、群众性23

四、迟效性23

教育科研的类型24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类型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24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26

三、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27

四、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和创造性研究30

五、实验性研究和个案研究31

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32

教育科研的哲学方法论基础32

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作用32

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教育科研的特点33

三、教育科研中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34

教育科研的科学方法论基础34

一、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及其分类34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创造性思维过程35

三、教育科研中的思维方法36

四、系统论与教育科研37

五、控制论与教育科研38

六、信息论与教育科研41

教育科研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43

一、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教育科研基础的意义43

二、教育科学理论影响教育科研的主要领域44

三、教育科研借鉴教育科学理论的主要方式和方法44

过程篇47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47

一、什么是课题47

二、课题来源47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49

四、课题的类型50

五、为什么进行课题选择50

六、课题选择的依据与原则52

七、怎样选定课题52

八、课题的立项论证52

九、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论证的组织和实施53

教育科研计划的制定54

一、科研计划概述54

二、教育科研应继承和借鉴哪些内容55

三、计划制定的步骤和方法56

四、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要求60

教育科研的实施61

一、理论假设和研究对象的选择61

二、教育情报与教育科研65

三、教育科研资料的搜集67

四、教育科研资料的整理、分析71

五、教育情报的利用74

六、编制方案76

七、实验方法82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83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概述84

二、教育科研报告及撰写86

三、教育科研论文及撰写91

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及推广应用100

一、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内涵100

二、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作用101

三、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原则102

四、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103

五、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程序104

六、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功能105

七、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职能106

八、教育科研成果评价分析106

九、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107

管理篇109

什么是教育科研管理109

教育科研管理基本思路110

一、抓方向,明确中小学科研的目标110

二、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110

三、抓队伍,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111

四、抓自身,校长要做教育科研带头人112

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113

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114

教育科研的计划管理115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115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计划管理的重点115

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117

一、计划117

二、实施117

三、检查117

四、总结118

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118

一、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机构118

二、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组织形式119

三、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组织效能119

教育科研的制度管理120

一、规划制度120

二、目标考核制度120

三、立项制度120

四、监督检查制度120

五、经费资助制度121

六、成果处理制度121

七、表彰奖励制度121

科研课题管理121

一、课题指南121

二、课题形式122

三、课题申报122

四、课题组织管理123

五、课题计划管理123

六、课题常规管理123

教育科研课题经费管理124

教育科研组织机构126

教育科研机构的任务127

科研工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128

一、科研工作评估的内容128

二、科研工作评估的标准131

科研工作评估实例表格132

一、教师科研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表132

二、科研项目评估指标体系表134

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139

方法篇141

方法总论141

哲学方法148

思维方法168

科研方法206

一、观察法206

二、调查法222

三、实验法232

四、教育经验总结法248

五、文献法259

六、历史法275

七、个案研究法282

八、比较法295

九、行动研究法304

十、预测法309

十一、统计法316

十二、测量法331

十三、表列法与图示法343

十四、内容分析法355

研究篇369

名人教育思想研究369

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369

一、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369

二、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370

三、要把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371

四、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372

附: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374

一、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称谓与概念界说374

二、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76

三、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渊源378

四、关于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继承与发展379

五、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特点380

六、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体系381

七、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383

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389

一、教育必须有明确的发展方向390

二、必须注重多种渠道办教育390

三、成人教育应在学制中占有一定地位392

四、教师的质量是办好教育的关键393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才应该全面发展394

六、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95

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405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405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410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422

四、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教育的改革发展440

五、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的未来453

素质教育研究464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464

一、素质的概念及其结构464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及其结构465

三、素质教育的概念与产生的背景465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466

素质教育的特点468

一、素质教育的全体性468

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468

三、素质教育的基础性469

四、素质教育的发展性469

五、素质教育的主体性469

六、素质教育的开放性470

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470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实际依据470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471

三、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472

四、素质教育实验探索的策略472

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474

一、建动力机制——转变思想——转向素质教育的基点474

二、建导向机制——改革评价——转向素质教育的起点476

三、建制约机制——常规管理——转向素质教育的支点477

素质教育和教法、学法改革478

一、素质教育和教法改革479

二、素质教育和学法改革480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关系482

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483

一、认知停靠点483

二、情感激发点484

三、思维展开点485

四、心灵交流点486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487

一、全面性原则487

二、主体性原则487

三、民主性原则488

四、发展性原则488

中学生学校活动的合理安排488

一、现存中学生学校活动合理安排的模式488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合理安排中学生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489

三、合理安排中学生学校活动与转轨的实际操作491

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实验494

一、实验的理论依据494

二、实验的目标体系497

三、实验的基本做法497

四、实验的基本原则501

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502

——江西省“素质教育与教育科研”座谈会发言摘要502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503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教育科研504

三、积极开展对素质教育的研究507

四、认真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511

教育现代化研究515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515

一、教育现代化与世界教育现代化运动515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和任务516

三、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518

我国教育现代化七个价值目标和成就目标520

一、价值目标520

二、成就目标522

教育现代化:一种价值选择523

中学班级管理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思考525

一、中学班主任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涵义525

二、新时期中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特点525

三、新时期中学班主任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思考526

情境教育研究529

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529

一、情感驱动原理529

二、暗示倾向原理530

三、角色转换原理530

四、心理场整合原理531

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532

一、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532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532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533

四、注意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533

情境课程的开发534

一、学科情境课程的主体作用534

二、大单元情境课程的联动作用536

三、野外情境课程的源泉作用537

四、专项训练情境课程的强化作用538

五、过渡情境课程的衔接作用539

愉快教育研究540

愉快教育的本质540

愉快教育的科学基础542

一、愉快教育的哲学基础542

二、愉快教育的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基础543

三、愉快教育的心理学基础543

四、愉快教育的教育学基础544

愉快教育的心理效应545

一、移情效应545

二、威信效应546

三、期望效应546

四、情感效应546

愉快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特点547

一、新颖性547

二、适宜性547

三、审美性548

四、科学性548

愉快教育的基本原则549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549

二、教育艺术化原则549

三、教育情感性原则550

四、教育创造性原则550

愉快教育的核心550

快乐教育研究552

快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552

一、快乐教育的定义、实质552

二、快乐教育的特征552

三、快乐教育的理论基础553

四、快乐教育的意义553

五、快乐教育应处理好两个关系553

快乐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554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554

二、快乐教育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554

快乐教育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555

一、快乐教育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555

二、快乐教育中,更好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规律555

三、快乐教育的教育观,符合时代要求556

快乐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基础556

一、快乐教育符合小学生一般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556

二、快乐教育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体现出整体心理过程557

快乐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557

一、全面性原则557

二、和谐性原则559

三、主动性原则560

快乐教育的课堂教学特色561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561

二、教师善教之乐562

三、学生的学习之乐564

快乐教育的教学方法564

一、直观演示法564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565

三、游戏教学法565

四、表演教学法565

五、评比竞赛法566

六、儿歌教学法566

七、动作操作法566

八、问题讨论法567

九、设疑教学法567

十、分数激励法567

十一、评价激励法568

十二、快乐作业法568

十三、微笑教学法569

十四、师生换位法569

十五、教学内容激趣法569

快乐教育的发展趋势569

一、快乐教育系统化569

二、快乐教育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570

三、快乐教育实验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570

四、快乐教育的研讨和学术交流更加深化和扩展570

成功教育研究571

什么是成功教育571

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及改革教育目标的含义571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571

二、成功教育改革方法的含义572

成功教育改革基本要素和运行机制572

一、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572

二、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573

成功教育的基本做法573

一、不断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574

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增加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关内容574

三、以成功心理培养和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为核心,深化德育改革574

四、以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575

五、从学生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576

六、要学生成功,必须要有一大批成功的教师577

七、要学生成功,必须帮助家长建立成功心理579

和谐教育研究580

和谐教育的背景580

全面实施和谐教育580

一、确立“务本求实”的和谐办学宗旨580

二、构建“全面加特长”的和谐育人目标581

三、推行“完整加特色”的和谐课程体系583

四、完善“合作加竞争”的和谐管理机制584

合作学习研究586

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586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587

一、集体动力理论587

二、自控论原理587

三、课堂教学工学587

四、动机理论588

五、社会凝聚力理论588

六、认知理论588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589

一、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589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TGT)589

三、切块拼接法589

四、共学式(LT)590

五、小组调查法(GL)590

合作学习的教学论启示590

一、引入合作观念,预示现代教学系统发展的方向590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591

三、注重并发挥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592

四、较好地处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关系592

合作学习对促进社会化发展的作用593

一、合作学习在促进儿童社会化中的具体表现593

二、合作学习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原因595

合作学习中师生的地位及作用596

目标教学研究598

目标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598

一、教育目标分类体系598

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598

三、教学评价理论598

目标教学实验的基本做法599

一、目标教学实验的单元教学程序599

二、目标教学实验的课时教学程序600

对目标教学实验的评价601

学校特色建设研究603

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603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603

二、学校特色的本源606

学校特色的特征608

一、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608

二、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优质性的统一608

三、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统一609

学校特色的结构要素610

一、主题思想610

二、教育行为方式611

三、环境氛围612

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条件613

一、建设学校特色的内部条件613

二、建设学校特色的外部条件615

薄弱校的特色建设616

一、搭好三个台阶616

二、抓住三个环节617

三、处理三个关系617

四、注意三个问题618

创办特色学校的原则618

一、整体性原则618

二、全面发展原则618

三、主动发展原则619

四、综合性教育原则619

创办特色学校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619

一、办学特色与整体优化的关系619

二、办学特色的确立与形成的关系620

三、办学特色与常规的关系620

四、办学特色与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关系621

五、办学特色与培养学生特长的关系621

学校特色的评价621

一、学校特色评价的基本特征621

二、学校特色评价指标确定的依据622

三、学校特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623

四、学校特色评价的实施624

教学模式研究626

导学模式626

一、制定目标626

二、融洽关系627

三、指导学法628

四、测试评定629

五、反馈强化630

六、及时归因630

“引导—发现”教学策略631

一、“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基本意义631

二、“引导—发现”教学的一般结构633

三、“引导—发现”教学的课型变式634

四、“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课堂形态635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637

一、提出问题637

二、自学教材638

三、反馈讲解638

四、知识“周转”639

立体型教育研究641

研究的背景641

一、从我国教育改革历程引起的思考641

二、从传统教育观念引起的思考642

三、从教育史引起的思考642

四、从社会现实引起的思考644

立体型教育的理论构思645

一、基本构件645

二、操作指导思想647

三、现实目标649

教育美学研究651

教育美学成立的依据651

一、教育美学形成的科学背景651

二、教育美学形成的现实基础652

教育美学的性质和对象653

一、教育美学的学科性质653

二、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654

三、教育美学的知识体系654

教育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54

一、教育美学与教育学654

二、教育美学与美学655

三、教育美学与美育学655

四、教育美学与心理学656

五、教育美学与教学艺术论656

教育美学研究的任务和作用657

一、教育美学的任务657

二、教育美学的作用658

教育美学思想发展历史概览659

一、外国教育美学思想史略659

二、中国教育美学思想史略663

课程教材研究667

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667

一、改革的背景667

二、研究与实验的过程和成果667

三、研究与实验的反思674

中学课程的改革675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675

二、探索和完善新课程结构676

三、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教育观念677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前景展望679

一、未来社会发展与中小学课程679

二、面向未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策略681

学习指导研究686

学习指导的内容及操作框架686

一、确定中小学学习指导内容的若干依据686

二、中小学学习指导的内容框架687

学法指导的危机与学习策略689

一、学法指导的危机689

二、学习策略的功能690

三、学习策略的思维特点691

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692

教给学生“三读法”694

小学生在不同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特点696

一、小学生在不同学习环节中学法的特点696

二、小学生在不同学习场合中学法的特点697

三、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学法的特点698

柯桥教育实验研究700

实验的背景700

实验的思路701

实验所遵循的方针703

实验的指导思想704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研究708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概念708

“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界定70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涵义711

一、教育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711

二、学校教育与工农的生产劳动相结合711

三、勤工俭学712

四、成人教育71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713

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715

一、要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715

二、要贯彻“两个普遍”的原则716

三、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717

四、现代科学技术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技术基础717

当前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相应政策和措施718

一、体制改革方面718

二、办学模式方面718

三、课程设置方面719

四、方法途径方面719

五、制度法规方面719

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把勤工俭学推向新的高度719

一、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719

二、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721

三、研究哪些内容72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724

课业负担过重的表现724

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725

影响“减负”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阻力726

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与思考727

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研究730

市场经济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730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体制的弊端730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体制的多元化732

三、社会主义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完善736

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结构的改革738

一、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739

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741

三、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745

四、教育的区域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改革748

市场经济体制与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751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招生、分配制度751

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753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趋势756

走内涵发展为主的改革之路758

一、深化教育领域里的改革759

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培养新型人才761

三、校内管理体制的改革765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768

教育本质768

一、教育本质问题的重要意义768

二、教育本质探讨的偏狭与不足768

三、教育本质的着眼点应是人的问题770

四、教育独立论770

教师教育哲学的主题、视野与风格776

一、教师教育哲学的主题776

二、教师教育哲学的视野778

三、教师教育哲学的风格780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地位782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782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地位786

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787

一、社会分化的双重效应与理想目标787

二、教育分流的功能演变与社会制约789

三、我国社会分化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教育分流的正负影响790

四、形成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协调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考793

终身学习——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大发展795

一、什么是终身学习796

二、为什么要发展终身学习797

三、终身学习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798

四、对我国发展终身学习的几点建议800

非理性教育801

一、“非理性”与“非理性教育”801

二、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关系803

三、怎样看待非理性教育和理性教育805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807

一、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一般过程807

二、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性质和效果809

三、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的动态分析812

教育发展的本质815

一、教育发展的含义815

二、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关系816

三、教育发展速度与教育效益的关系817

四、教育发展中教育条件和教育成效的关系819

五、教育发展的本质内容820

教育概念的泛化与教育科学范型转换820

一、范型:教育科学的分化与成熟820

二、泛化:教育概念的还原822

三、整合:为了梦想823

教育产业论与非产业论825

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分析826

一、教育价值概念的历史演变827

二、教育价值的建构828

三、教育价值与其他几方面的关系831

教育活动832

一、什么是教育活动833

二、教育活动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835

三、教育活动的层次结构836

创造教育的本质839

一、创造力及创造教育的概念840

二、创造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联系842

三、创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844

教育规律实现机制的特点及对当代教育的意义847

一、教育规律实现机制的特点847

二、教育规律实现机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849

教育规律分类851

一、关于教育规律分类的方法论问题851

二、教育规律分类852

教育的万能、无能、本能857

一、理论的误导:教育的万能857

二、实践的偏差:教育的无能859

三、研究的出路:教育的本能862

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863

一、教育是一种规律性的活动863

二、教育是一种价值性的活动863

三、教育规律与教育价值的关系864

教育规律的实现机制866

一、教育规律实现的客观机制867

二、教育规律实现的主观机制869

三、教育规律的实现是主观机制和客观机制的有机统一873

效益导向型教育874

一、效益导向型教育的依据875

二、效益导向型教育的实质876

三、效益导向型教育的内容879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881

一、关于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问题881

二、关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性问题883

教育目的886

一、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概述886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发展888

三、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认识问题889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895

一、主体性教育的特点895

二、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观的内容898

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902

一、学生独立生活技能研究和培养的重要意义902

二、独立生活技能的本质及结构903

三、独立生活技能的培养904

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905

教学论研究910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910

看教学过程理论的指导思想915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919

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922

教与学的关系926

一、教学的含义927

二、“主导”、“主体”的意义928

三、教与学的关系930

教学原则932

关于教学总原则的一些观点933

一、坚持教学与发展相统一的目的性原则933

二、坚持心理过程中认识结构与非认识结构的动态平衡原则934

三、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原则936

四、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原则937

教学过程优化938

问题教学对教学论改革的意义945

一、从教学论史的发展看问题教学的意义945

二、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947

三、问题教学的认识论基础949

四、作为体系的问题教学950

五、问题教学的实施对教学论的发展952

培养评价能力的连带效应953

一、培养评价能力与传授语文知识953

二、培养评价能力与智力开发954

三、培养评价能力与培养其他语文能力955

四、培养评价能力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956

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与构建957

一、教学动力研究的众家之说957

二、教学动力研究的反思959

三、教学动力研究的构建962

发展的观点是教学模式运用和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则96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是教学模式运用和操作的基本方法965

教育管理与评价研究966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及其分析966

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966

二、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968

三、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矛盾969

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970

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类型972

一、教育政策评价的概念973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974

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及其预防976

一、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976

二、教育评价的消极效应的预防979

教学管理原则980

一、教学行为和教学要素的协调一致原则980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配合原则980

三、教学活动和管理资源的有效组合原则981

四、教学目标和管理渠道的全面整体原则981

五、尊重规律和注重效益的科学有效原则982

教育评价的发展及其特点983

我国教育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988

一、教育评价兴起的原因988

二、教育评价的进展989

三、对我国教育评价的评价992

关于学校评价的组织管理方法994

一、评价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法995

二、以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的强化方法995

三、被评者的心理调控机制建设方法996

我国教育行政职能变革997

校长负责制与校长素质1000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既带来了机会,更面临挑战1000

二、良好的校长素质是实施校长负责制最重要的保证1001

三、从组织管理上重视校长素质培养1003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几个理论与实际问题1003

一、校长负责制的概念1004

二、校长负责制与学校的党政关系1006

三、校长负责制与上级领导1008

成立中介性教育评估机构的必要性1011

一、当代世界教育评估的制度化、专门化趋势1011

二、我国教育评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1012

三、成立中介性教育评估机构的必要性1013

教育心理研究1015

完全无意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应用1015

一、完全无意教育的类型1015

二、完全无意教育的特征1016

三、完全无意教育的应用1017

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1018

一、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适应论”例说1018

二、“社会适应论”的哲学推谬和临床证谬1019

三、心理健康与个人品德不可分割1021

右脑潜能与脑力潜能的开发模式1022

一、右脑潜能及其意义1022

二、脑力潜能开发模式1024

当前学校心理卫生教育1026

一、关于心理卫生教育的内涵1026

二、学生心理卫生的现状1027

三、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情况1028

四、中小学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概况1028

心育: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1030

学校中的心理教育1032

一、心理教育的位置1032

二、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1034

三、心理教育与素质培养1035

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1037

一、明确认识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1037

二、正确理解学校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1039

三、准确把握学校心理咨询的范围与重点1040

国外学校心理辅导发展的新特点1042

一、重视利用团体方式进行辅导1042

二、行为矫正法倍受关注1043

三、电脑服务异军突起1043

四、小学心理辅导逐步推广1044

五、心理辅导重点将由矫治转向矫治与发展并举1044

六、建立校内外辅导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1044

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1044

加强女生心理素质教育1045

一、启发性别觉悟,提高女生的自我期望,增强其自主、自尊意识1045

二、扬长避短,使女生获得优异发展,增强其自信意识1047

三、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女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其自强、自立意识1048

教育科学研究1050

推广研究成果应列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类型1050

一、成果推广活动是一种科研活动1050

二、推广研究成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1050

三、成果的推广效益是衡量教育科研效益的重要标志1051

四、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1051

教育研究方法论1052

教育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借鉴些什么1058

一、问题的提出1058

二、借鉴自然科学论证的彻底精神1059

三、借鉴自然科学用微观研究确定宏观规律的方法1061

四、借鉴自然科学用间接研究取代直接研究的方法1062

关于教师运用教育研究成果的自主性和能力的培养问题1063

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表现、原因及其启示1068

一、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主要表现1068

二、教育研究偏离学术目的的基本原因1069

三、几点启示1071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研究1072

信息观视野的教育研究所存在的问题1075

一、信息观概略1075

二、用信息观研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1076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1078

四、用信息观研究教育的前景展望1078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1079

一、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素质1080

二、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成才1081

三、科研意识培养与教师管理1082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1083

一、比较教育史前时期的研究方法1083

二、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研究方法1085

三、比较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研究方法1086

四、比较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研究方法1088

实施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活动的实践研究109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095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095

三、课题的实施1096

四、课题的效果1100

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与教育改革的思考1101

一、问题的提出1101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101

三、结果与分析1102

四、原因探寻1103

五、教育改革的启示1105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模式研究1106

一、一体化的管理网络与规范1106

二、三段一体的学校教育新格局1107

三、开放型的德育环境与德育机制1109

四、全面而科学的素质教育质量观1110

五、科学研究为先导的教育教学活动1111

苏南小城镇小学教育现代化工程个案研究1113

一、个案研究的背景1113

二、个案现状评定1115

三、个案的成因分析1117

四、个案研究的启示1118

单元达标教学的研究1121

一、教学新体系的构建1121

二、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发展1128

“课内目标自学”学法实验报告1130

一、实验的目的要求1130

二、实验的准备工作1130

三、实验的理论与实践1130

四、实验的效果1132

小学导练课型阅读学法序列训练实验1134

一、设立学法训练点——能力结构序列化1135

二、编拟《导练教程》——学法结构操作化1136

三、实施课堂导练——导练结构程序化1137

“和乐教育”改革实验方案1138

一、问题的提出1139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1139

三、实验的目标1140

四、实验研究因子的主要内容1142

五、实验研究的方法1142

顺义县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143

一、探索性实验阶段1143

二、实验发展阶段1143

三、区域性实验阶段1147

中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148

一、研究概述1148

二、基本经验1149

三、几点思考1151

初高中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步增长实验报告1153

一、问题与假设1153

二、设计与实施1154

三、效果与成果1158

四、结论与讨论1159

五、结束语1162

教会学生学习1162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报告1162

一、实验的缘起1162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1163

三、实验的目标1164

四、实验的措施1164

五、实验的成效1168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研究报告1170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70

二、研究的目标、原则1170

三、研究结果1170

改百分制为等级制评价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1175

——烟台市“小学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课题1175

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1175

一、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175

二、目的和内容1176

三、所遵循的原则1176

四、思路及评价过程1177

五、几项措施1179

六、初步效果118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研究与试验》阶段报告1182

一、关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与就业后的追踪调查1182

二、关于普通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1182

三、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研究1184

四、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1186

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模式构想1187

一、课题的提出1187

二、课题的涵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187

三、研究的目标体系1188

四、研究的操作方法1188

五、研究的步骤(略)1190

六、研究成果的评价(略)1190

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研究1191

一、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1191

二、对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构想1193

三、加速构建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策略1195

初中生整体素质发展实验研究1196

一、问题背景1196

二、研究目的1201

三、研究方法1201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1203

经验篇1207

搞好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1207

一、提高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1207

二、开展教育科研必须抓四项工作1207

三、教育科研为教改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1210

创设“师生共为主体,双向和谐活动”的教育氛围1211

一、转变教育观念,师生共为主体1211

二、创设教育氛围,双向和谐活动1211

“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课题实验的认识和体会1215

一、两点认识1215

二、五点注意1217

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教研成果1220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1221

二、发挥学校的组织领导作用和教研机构的指导作用1221

增强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研究1222

一、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科研意识1222

二、加强教育科研,提高师资水平1223

三、向科研要质量1223

搞好课题实验及成果推广 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1224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提高科研人员素质1224

二、广引博揽外地经验,在实验中拮取其精华1225

三、科研成果,成功一项,及时推广一项1226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引路工程”1227

一、教育科研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1227

二、实施教育科研“引路工程”的目标1228

坚持开展教育科研 全面提高教学水平1230

一、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作用,促进学校整体全面发展1231

二、精心组织教育科研实践,推动教育科研深入展开1231

三、关于中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思考1233

附1:论文精粹1235

三个面向: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1235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发展1240

愉快教育——教育理想的现实道路及其发展走向1245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249

试论中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1251

回归主体 发展主体——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1257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1262

论中学生独立分析能力的培养1265

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1268

论持续发展与中小学环境教育1272

要重视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1276

论现时教育实验的误区与危害1281

论自由时间与学生全面发展1283

论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教育研究的影响1289

中学要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1294

走出误区,确立重点中学教育科研新思路1297

重点中学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及发展取向1300

从农村初中教育目标看农村初中办学模式1304

中小学闲暇教育简论1309

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效益导向型教育1312

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的理性思考1317

儿童创造力教育的体系构建1320

个性培养:开发中小学生科技创造力的重要阶梯1325

中小学法制教育论略1328

浅论中小学衔接问题1330

附2: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表1335

1998《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宏等主编 1998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1996 PDF版)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
1996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学校高等学校国語科教育研究(1986.04 PDF版)
中学校高等学校国語科教育研究
1986.04 学芸図書
教育科研学(1992 PDF版)
教育科研学
1992
方与严教育文集  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1995 PDF版)
方与严教育文集 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
1995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下(1998 PDF版)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下
1998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下(1999 PDF版)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下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前进(1981 PDF版)
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前进
198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1999 PDF版)
科学教育与人文思想全书 上
1999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上(1999 PDF版)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上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现代英国普通中学(1980 PDF版)
现代英国普通中学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原生物学集刊  第4集(1985 PDF版)
高原生物学集刊 第4集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教学  上(1990 PDF版)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教学 上
1990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  中(1999 PDF版)
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 中
1999 北京:长城出版社
师范专科学校教科书  化学  上(1980 PDF版)
师范专科学校教科书 化学 上
1980 正中书局
师范专科学校用书  体育科教学研究与实习(1971 PDF版)
师范专科学校用书 体育科教学研究与实习
1971 复兴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