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求取 ⇩

第六章现代学校美育管理723

第一节 学校与学校管理723

一、现代学校的特点、任务和素质723

(一)现代学校及其特点723

(二)现代学校的职能和任务725

(三)现代学校素质及其主要内容726

二、现代学校管理及其地位与任务728

(一)管理与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研究728

(二)界定现代学校管理概念A、B、C730

(三)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的表述和分析732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地位、作用和任务734

第二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736

一、现代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736

二、现代学校美育的基本内容737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的情感场效应是有形的美育737

(二)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和校风学风构成的情感场效应是无声的美育739

三、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目标和任务740

四、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特点和原则742

第三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范围与要求745

一、现代学校审美教育管理的范围745

二、现代学校审美教育管理的要求745

第四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渠道与方法746

一、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渠道746

二、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方法747

第七章审美性学习方法749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学习兴趣750

一、进行高尚的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自觉性750

第一节 建立审美性学习动机750

三、引导学生利用审美学习动机的迁移751

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性学习动机751

第二节 实施审美性识记751

一、视觉审美识记752

二、听觉审美识记752

三、动觉审美识记752

四、音韵审美识记753

一、学习时间管理754

第三节 进行审美性学习管理754

二、学习环境管理755

附:学习环境检查表755

三、情况管理756

第八章校园环境与美育757

第一节 校园环境的审美意义757

第二节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759

一、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首先应该是洁净卫生的760

二、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应该体现“花园式”的建设风格760

三、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要以有形的布置和建筑营造深刻的教育氛围762

第三节 美好的校园精神环境763

一、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应该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尚763

(一)要创造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764

(二)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群体形象的示范作用766

(三)以健康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766

二、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应该具有丰富多彩、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768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决定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广泛性768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现学生创造才能,培养特长人才的摇蓝769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陶冶情感,提高修养,塑造心灵,完善人格的广阔天地770

第四节 教室美化771

一、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课桌椅771

二、教室内要保持适宜的光线772

三、教室内的布置和装饰773

四、色彩装饰774

五、保持教室卫生774

六、教学实验室要标准化774

一、合理性原则775

七、体育室(馆)要标准化775

第五节 校园景观美化775

二、情境性原则776

三、高效性原则776

四、功能性原则776

五、实践性原则777

六、完备性原则777

一、宏观规划778

第六节 美化教学环境的过程和要求778

二、多方构思779

三、实施方案780

四、检查调整780

第七节 美化教学环境的基本条件781

课外美育篇785

第一章自然美育785

第一节 自然美的含意、特征、形式785

一、自然美的含意785

(一)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美785

(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美785

二、自然美的特征785

(一)自然美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它的形式美取胜786

(二)自然美的丰富性787

(三)自然美的多面性788

三、自然美的形式788

(一)壮美型自然美788

(二)秀美型的自然美789

一、自然美的欣赏790

(一)要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自然美790

第二节 自然美的欣赏及意义790

(二)要有敏锐的感知力791

(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792

(四)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792

(五)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793

(六)要有正确的欣赏方法793

(二)能陶冶人的性情794

(三)培养爱国感情794

二、欣赏自然美的意义794

(一)能调节人的心理、感情794

第三节 自然美景一瞥795

第四节 保护自然 爱护自然797

第二章 家庭美育801

第一节 赏心悦目的居室环境801

第二节 温馨的家庭802

第三节 父母是家庭美育的主导力量804

一、带孩子走进艺术美的殿堂807

第四节 为孩子创设一片美育的新天地807

二、让孩子学会表现美的能力809

(一)心灵美809

(二)语言美809

(三)行为美810

(四)仪表美810

(五)形体美810

三、让孩子进行创造美的尝试811

第五节 从《傅雷家书》想到的812

第三章 社会美育816

第一节 社会美的含意、特点816

一、什么是社会美816

(二)自然美偏重于形式,社会美偏重于内容817

(三)社会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817

(一)自然美主要是个体美,社会美主要是综合美817

二、社会美的特点817

(四)自然美与艺术美往往作为实体,大都伴随感性的快感,而社会美大致是不伴随着感性的快感818

(五)社会美不仅显现着必然,而且显现着人的意志自由818

第二节 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818

一、走出“象牙塔”的含意818

二、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819

(一)审美教育的性质及产生,决定了与实践密不可分的关系819

(二)从审美教育的任务来看,美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摆脱课堂、家庭的桎梏819

(三)从审美教育的自身特点来看,中学审美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走出“象牙塔”822

(四)从审美教育的作用来看中学美育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823

第三节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827

一、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827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827

(二)要因材施教827

(三)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愿性和自主性827

(四)要理论结合实际828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828

(一)通过各种社会美育设施进行审美教育828

(三)通过全社会的各项活动进行审美教育829

(二)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教育829

第四章 艺术美育831

第一节 艺术美概述831

一、艺术美的性质831

二、艺术美育的特点832

三、艺术美育的原则833

(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833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833

(三)寓教于乐的原则834

四、艺术美育的意义834

(一)艺术美育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生活834

(二)艺术美育可以激励人们努力追求和创造现实美834

(三)艺术美育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趣,培养人们的品格835

第二节 舞蹈艺术与美育835

一、舞蹈艺术835

(一)什么是舞蹈835

(二)舞蹈的三个层次836

(三)舞蹈种类的划分837

(四)中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认识舞蹈839

二、舞蹈的形象840

(一)什么是舞蹈形象840

(二)舞蹈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区别840

(三)舞蹈形象的典型化841

三、舞蹈鉴赏843

(一)什么是舞蹈鉴赏843

(四)中学教师如何把握舞蹈形象843

(二)舞蹈鉴赏过程有哪些特点844

(三)舞蹈鉴赏的规律845

(四)中学生舞蹈鉴赏的途径847

四、舞蹈表演854

(一)舞蹈表演的媒体854

(二)舞蹈表演的特点854

(三)表演者的素质857

五、舞蹈创作859

(一)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859

(四)中学生如何表演舞蹈859

(二)舞蹈创作需要哪些准备860

(三)创作的素材来源862

(四)创作的方法——点、线、面863

(五)中学教师如何创作舞蹈864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美育865

一、声音的分类及演唱形式866

(一)女声866

(二)男声868

(三)童声869

(四)演唱形式870

二、乐器及其分类870

(一)乐器的概述870

(二)乐器的分类871

三、作品赏析873

(一)民族器乐曲873

(二)西洋器乐曲880

(一)通俗音乐的体裁、类别882

四、通俗音乐882

(二)通俗音乐的音乐特征883

第四节 美术艺术与美育883

一、力与美的精灵883

(一)绘画——平面的艺术883

(二)雕塑——斧凿出的美889

二、无处不在的美891

(一)工艺美术——点缀生活的颗颗珍珠891

三、名家名作赏析892

(一)朦胧而神秘的微笑893

(二)一千年前的一朵艺苑奇葩895

(三)残缺与完美的化身896

(四)古典艺术王冠上的宝石898

第五节 书法艺术及鉴赏899

一、文字与书法899

二、字体与书法907

三、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要素915

(一)笔画美915

(二)结体美920

四、书法名作欣赏921

(一)玉羲之的代表作及《三希堂法贴》921

(三)章法美921

(二)流传至今最早的法帖——《平复帖》928

(三)颜真卿的代表作品929

(四)狂草书法代表作品930

第一节 追求美好人生936

一、从美学的角度看人生936

第五章 人生美育936

二、理想是对人生美的预期937

三、进行人生美的设计938

第二节 美好人生境界939

人生美的境界一:天人合一939

人生美的境界二:超道德的本体境界940

人生美的境界三:风格即美941

人生美的境界四:对“人”的发现——人都具备美的英雄本色942

人生美的境界五:超越自卑——人生自毫感943

人生美的境界六:自信、自立、自强——三级跳远944

一、老子的“齿亡舌存”论945

(一)人要以柔弱自持945

(二)人要清静945

(三)做到“天人合一”945

第三节 人生纵横谈945

二、孟子的“养心”道德人格论946

(一)人的善心需滋养与扩充946

(二)人要进行道德与自反修养947

(一)人要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948

三、梁启超的“东方人生哲学”观948

(二)“忙”是人的本分、“苦”是人生的必然949

(三)人应懂得“死后而有不死者存”前道理949

(四)知、情、意全面发展,陶铸东方的人生观949

四、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观950

第四节 体验华美人生950

一、承受之美950

二、审视自身弱点之美951

三、感受快乐952

四、变丑为美953

五、探索之美954

六、自谦之美955

七、实践与积累之美955

八、知足与感恩之美956

九、幸福与钱956

十、人生就是一首诗957

十一、“恬淡”的和谐美957

第五节 塑造美的形象957

一、形象美的审美要素957

(一)什么是形象美958

(二)形象美的表现959

二、形象美的设计961

(一)人的形象美的本质962

(二)形象美的设计962

一、人格美的内涵964

(一)人格构成人的人生形象964

第六节 铸造美的人格964

(二)美好的人生形象来自完美的人格966

(三)人应该自觉地创造自我完美的人格969

二、实践中的情商969

(一)让我们认识人生969

(二)哈维格斯特的理论——人生发展课题论970

(三)智商与情商971

(四)人际情商972

一、个人生活美974

(一)日常生活974

第一节 生活美的范围974

第六章 生活美育974

(二)休闲生活975

二、社会生活美975

(一)公务生活975

(二)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976

三、生活美的过程与结果976

第二节 生活美的设计976

(二)食——美食的设计977

一、个人生活美的设计977

(一)衣——服饰美的设计977

(三)住——居室美的设计978

(四)行与玩——体闲美的设计980

二、社会生活美的设计981

(一)工作环境与状态美的设计981

(二)社会活动美的设计982

(三)人际关系美的设计982

(一)休闲之美的体验983

(二)交友之美的体验983

一、个人生活美的体验983

第三节 生活美的体验983

(三)天伦之美的体验984

二、社会生活美的体验984

(一)真诚之美的体验984

(二)宽容之美的体验985

(三)助人之美的体验985

(一)心灵美的地位986

一、心灵美的价值986

第七章 心灵美育986

第一节 心灵美的价值与特点986

(二)心灵美的最高境界——人格完善989

二、心灵美的特点992

(一)丰富性992

(二)隐蔽性994

(三)自觉性995

第二节 理想美997

一、人的需求998

(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998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求理论999

二、社会理想1002

(一)乌托邦理想1002

(二)共产主义理想1006

三、个人理想1008

(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1008

(二)个人理想的特殊性1009

第三节 道德美1012

一、道德的形成及意义1012

(一)道德的形成1013

(二)道德的意义1014

二、道德的阶级性和互渗性1016

(一)道德的阶级性1016

(二)道德的互渗性1018

(一)道德时代性1020

三、道德的时代性和继承性1020

(二)道德的继承性1023

第四节 智慧美1025

一、智慧的意义1025

(一)智慧对社会的意义1026

(二)智慧对个人的意义1029

二、智慧的内容1032

(一)知识1032

(二)创造力1035

第五节 性格美1037

一、性格的基础和形成1038

(一)性格的基础1038

(二)性格的形成1038

二、性格的丰富性1040

(一)性格的主导方面——类型1040

(二)性格的丰富内涵——个性1043

三、性格的运动性1045

(一)性格的连续性和一贯性1045

(二)性格的发展性和变化性1047

第八章 行为美育1051

第一节 行为美1051

一、什么是行为1051

(一)行为的本质1052

(二)行为的分类1053

二、行为美的特征1055

(一)内容的广阔性1056

(二)直接的实践性1057

(三)动态的形象性1059

(一)行为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内容1060

三、行为美的意义1060

(二)行为美是人的美的判断标准1061

第二节 语言美1063

一、内容美1063

(一)真1063

(二)信1065

(三)实1066

(一)使用角色语言1067

二、技巧美1067

(二)使用赞美语言1068

(三)使用委婉语言1069

三、风格美1071

(一)淋漓美1071

(二)简洁美1072

(三)朴素美1073

(四)修饰美1074

(五)谐趣美1076

一、传神的一举一动1077

第三节 举止美1077

二、表情美1082

三、仪表举止美1086

第四节 交际美1091

一、交际与交际美1091

二、人际交往的时间控制1095

三、人际交往的环境1097

(三)空气环境1098

(一)地理环境1098

(二)绿化环境1098

(四)光线环境1099

(五)颜色环境1099

(六)声音环境1099

(七)设备环境1100

(八)气氛环境1100

(九)安全环境1100

四、人际交往的距离1101

(一)亲密区1103

(二)亲近区1103

(三)社交区1103

(四)公共区1104

第九章 科学美育1105

第—节 科学与美1105

一、古代的科学与美是浑然统一的1105

(一)科学美的源头1105

(二)科学美的第一道闪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1107

(三)打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数学美1109

(四)漫长的低谷1112

二、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1113

(一)文学艺术的复兴与科学美学的繁荣1113

(二)古希腊美学原则的实践与突破1114

(三)从物理学的数学——实验方法到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1116

(四)从小宇宙到进化论,生物界的和谐与统一1118

(五)从电磁统一美到电、磁、光统一美1120

(一)科学美学第二次走入低谷1122

三、现代科学与美统一关系的复归1122

(二)美的杰作,美的评论——科学家呼唤科学与美的关系的复归1124

第二节 科学美的特征1128

一、真理性1129

二、简单性1130

三、和谐性1132

(一)守恒性1133

(二)对称性1134

(三)体系化1136

第三节 科学思维1137

一、抽象思维1137

(一)抽象思维的一般特征1137

(二)几种常见的抽象思维方式1141

二、形象思维1143

(一)直觉1144

(二)灵感1145

(三)想象1146

(四)形象在科学思维中的作用1147

三、科学实验在科学思维中的作用1148

四、科学思维的动态分析1150

(一)收敛式科学思维活动的特点1150

(二)发散式科学思维活动的特点1150

(三)两种科学思维活动的相互作用1151

第四节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1153

一、科学的层次美1153

二、科学的结构美1156

三、科学的模型美1160

第五节 科学美的鉴赏1163

一、科学鉴赏力1163

二、科学鉴赏力的形成1164

三、科学美鉴赏举隅1169

(一)美与数学1169

(二)美与天文、物理1174

二、孟子(约前372—前289)1179

一、孔子(前551—前479)1179

第一节 中外美育家1179

美苑大观篇1179

第一章历史上的美育1179

三、墨子(约前475—前395)1180

四、老子1180

五、庄子1180

八、陆机(261—303)1181

九、宗炳(375—443)1181

七、曹植(192—232)1181

六、荀子(约前313—前238)1181

十、刘勰(约465—约532)1182

十一、柳宗元(773—819)1182

十二、欧阳修(1007—1072)1182

十三、王国维(1877—1927)1183

十四、梁启超(1873——1929)1183

十五、蔡元培(1868—1940)1183

十六、鲁迅(1881—1936)1183

二十一、叶浅予1184

二十、华君武1184

十七、丰子恺(1898—1975)1184

十八、朱光潜(1897—1987)1184

十九、周恩来(1898—1976)1184

二十二、柏拉图(前427—前347)1185

二十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1185

二十四、贺拉斯(前65—8)1185

二十五、夸美纽斯(1592—1670)1186

二十六、卢梭(1712—1778)1186

二十七、狄德罗(1713—1784)1186

二十八、席勒(1759—1805)1186

二十九、马克思(1818—1883)1187

三十、爱因斯坦(1879—1955)1188

三十一、马卡连柯(1888—1939)1188

三十二、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1189

一、古代希腊的美育1190

二、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美育1190

第二节 国外的美育1190

三、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1191

四、美国的美术教育1191

五、英国的美术教育1192

六、朝鲜的中小学音乐教育1192

七、日本的丰富情感教育1192

八、南斯拉夫的美育1193

九、苏联学龄前儿童的美育1193

十、前苏联学校的音乐周1194

第二章 现实美1195

第一节 自然美的欣赏1195

一、五岳归来不看山1195

二、蓬莱仙境1195

三、山海关与北戴河1196

四、花果山与水帘洞1196

五、古城西安1197

六、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1197

八、长江三峡1198

七、黄山归来不看岳1198

九、苏州园林1199

十、宁波和绍兴1199

十一、西湖与钱塘潮1199

十二、桂林山水1200

十三、大理苍山洱海1200

十五、日月潭1201

十六、天山天池与吐鲁番1201

十四、厦门鼓浪屿1201

十七、印度国鸟——孔雀1202

十八、亚拉野生动物园1202

十九、红海1202

二十、飞鱼击浪1203

二十一、墨西哥的仙人掌1203

二十二、尼亚加拉瀑布区1204

二十三、多瑙河风光1204

二十六、新西兰的热泉1205

二十五、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1205

二十四、南斯拉夫的国家公园1205

二十七、印度洋上的丁香岛1206

第二节 人的美1206

一、人体美1206

(一)人体美1206

(二)身材相貌美1207

(三)姿态美1207

(四)风度美1207

二、美容与服饰1208

(一)美容1208

(五)燕瘦环肥1208

(六)三寸金莲1208

(二)美容与审美观1209

(三)美容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1209

(四)美容与气质1209

(五)美容与整体造型1209

(九)男青年与服饰美1210

(八)服饰美1210

(七)美容与发型1210

(六)美容与眼睛1210

(十)女青年与服饰美1211

(十一)胖人怎样打扮才美1211

(十二)瘦人怎样装饰自己1211

(十三)蒙古族长袍1211

(十六)少数民族妇女的刺绣服装1212

(十八)少数民族的装饰品1212

(十七)少数民族妇女的花边服装1212

(十五)少数民族妇女的裙子1212

(十四)藏族长袍1212

第三节 体育美学1213

一、基本知识1213

(一)体育美学1213

(二)体育与健美1213

(三)健美运动1214

(四)田径运动1214

(五)体操运动1214

(八)射箭运动1215

(六)举重运动1215

(七)对抗性运动1215

(九)马术运动1216

(十)水上运动1216

(十一)冰雪运动1216

(十二)现代五项运动1216

(十三)自行车运动1217

(十四)汽车运动1217

(十五)登山运动1217

(十六)球类运动1217

二、中外传统体育运动欣赏1218

(一)太极拳1218

(二)少林拳1218

(三)十八般武艺1219

(四)气功1219

(五)风筝1219

三、现代体育运动欣赏1220

(一)篮球1220

(六)信鸽1220

(七)西班牙斗牛1220

(二)足球1221

(三)排球1221

(四)乒乓球1222

(五)羽毛球1222

(六)橄榄球1223

(七)田径1223

(十)游泳1224

(八)体操1224

(九)举重1224

(十一)跳水1225

第四节 劳动美学1225

一、劳动创造美1225

二、劳动与诗歌、音乐1226

三、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1227

七、劳动组织的美1228

六、劳动环境美1228

五、劳动工具的美1228

四、劳动主体美1228

八、劳动产品的美1229

九、旧石器时代的劳动1229

十、新石器时代的劳动1229

十一、封建的手工劳动1229

十二、现代化的劳动1230

第三章 艺术美1231

第一节 文学1231

一、基本知识1231

(一)文学1231

(二)文学形象1231

(三)典型1232

(四)内容1232

(五)形式1232

(六)意境1232

(十)现实主义1233

(九)创作方法1233

(七)风格1233

(八)流派1233

(十一)浪漫主义1234

(十二)寓言1234

(十三)神话1234

二、中外部分著名作家1234

(一)屈原(前340—前278)1234

(二)李白(701—762)1235

(三)杜甫(712—770)1235

(六)陆游(1125—1210)1236

(七)关汉卿(1240?—1300?)1236

(四)白居易(772—846)1236

(五)苏轼(1037—1101)1236

(八)施耐庵(约1296—约1370)1237

(九)罗贯中(约1330—约1400)1237

(十)曹雪芹(约1724或约1715—约1764)1237

(十一)鲁迅(1881—1936)1237

(十四)沈从文(1902—1987)1238

(十二)郭沫若(1892—1978)1238

(十三)茅盾(1896—1981)1238

(十五)赵树理(1906—1970)1239

(十六)王蒙(1934— )1239

(十七)杨朔(1913—1968)1239

(十八)高士其(1905—1988)1240

(十九)秦牧(1919— )1240

(二十)刘白羽(1916— )1240

(二十一)巴金(1904— )1241

(二十二)冰心(1900— )1241

(二十三)艾青(1910— )1241

(二十四)雨果(1802—1885)1242

(二十五)司汤达(1783—1842)1242

(二十六)巴尔扎克(1799—1850)1243

(二十七)托尔斯泰(1828—1910)1243

(二)先秦散文1244

(一)诗经1244

(二十八)安徒生(1805—1875)1244

三、中外名著欣赏1244

(三)山海经1245

(四)史记1245

(五)三国演义1245

(六)水浒传1246

(七)西游记1246

(九)儒林外史1247

(十)红楼梦1247

(八)聊斋志异1247

(十一)子夜1248

(十二)骆驼祥子1249

(十三)雷雨1249

(十四)家1250

(十五)暴风骤雨1250

(十六)百合花1251

(十七)人到中年1251

(十八)人生1251

(二十)神曲1252

(十九)又见棕榈,又见棕榈1252

(二十二)钦差大臣1253

(二十一)浮士德1253

(二十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254

(二)古典音乐1255

(三)民族音乐1255

(四)现代音乐1255

(一)音乐1255

一、基本知识1255

第二节 音乐1255

(五)电子音乐1256

(六)音列1256

(七)唱名1256

(八)音域1256

(九)音区1256

(十)音色1256

(十一)音程1256

(十六)和弦1257

(十五)起承转合1257

(十七)三和弦1257

(十二)半音1257

(十三)全音1257

(十四)调式1257

(十八)七和弦1258

(十九)九和弦1258

(二十)十二平均律1258

(二十一)五线谱1259

(二十二)谱号1259

(二十三)固定唱名法1260

(二十四)首调唱名法1260

(二十五)乐章1260

(二十六)乐句1260

(二十七)乐段1260

(三十一)随想曲1261

(三十三)圆舞曲1261

(三十二)幻想曲1261

(二十九)协奏曲1261

(二十八)交响曲1261

(三十)狂想曲1261

(三十七)黄色音乐1262

(四十)美声唱法1262

(三十八)学堂乐歌1262

(三十九)广东音乐1262

(三十六)流行歌曲1262

(三十五)校园歌曲1262

(三十四)进行曲1262

(十一)气声唱法1263

(四十二)轻声唱法1263

(四十三)变声期1263

(四十四)歌唱共鸣1263

二、中外著名音乐家1263

(一)朱载堉(1536—1610)1263

(五)任光(1900—1941)1264

(四)刘天华(1895—1932)1264

(三)肖友梅(1884—1940)1264

(二)沈心工(1869—1947)1264

(六)贺绿汀(1903—)1265

(七)黄自(1904—1938)1265

(八)冼星海(1905—1945)1265

(九)聂耳(1912—1935)1266

(十)巴赫(1685—1750)1266

(十一)海顿(1732—1809)1266

(十二)舒伯特(1797—1828)1267

(十三)莫扎特(1756—1791)1267

(十四)贝多芬(1770—1827)1267

(十五)柏辽茲(1803—1869)1268

(十六)肖邦(1810—1840)1268

(十七)李斯特(1811—1886)1268

(一)阳关三叠1269

(三)满江红1269

(二)苏武牧羊1269

(十八)德沃夏克(1841—1904)1269

三、中外名曲欣赏1269

(四)渔光曲1270

(五)黄河大合唱1270

(六)牧童短笛1270

(七)病中吟(二胡独奏曲)1271

(八)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1271

(九)彝族舞曲(琵琶独奏)1271

(十二)洪湖赤卫队(六场歌剧)1272

(十)雨打芭蕉(广东音乐)1272

(十一)梁山伯与祝英台1272

(十三)我爱你,中国1273

(十四)蓝色的多瑙河(作品314)1273

(十五)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1274

(十六)土耳其进行曲1274

(三)舞蹈主题1275

(一)舞蹈1275

(二)舞蹈美学1275

第三节 舞蹈1275

一、基本知识1275

(四)舞蹈语言1276

(五)舞谱1276

(六)舞蹈动作1276

(七)旋转1276

(八)跳跃1276

(十二)双人舞1277

(十四)民间舞蹈1277

(十三)集体舞1277

(十)芭蕾1277

(十一)独舞1277

(九)舞剧1277

(十五)古典舞蹈1278

(十六)秧歌1278

(十七)孔雀舞1278

(十八)芦笙舞1278

(二十四)伦巴1279

(二十三)华尔兹1279

(二十五)探戈1279

(十九)铜鼓舞1279

(二十二)交际舞1279

(二十一)阿细跳月1279

(二十)弦子舞1279

(二十六)迪斯科1280

(二十七)现代舞1280

二、中外著名舞蹈欣赏1280

(一)宝莲灯1280

(二)红色娘子军1280

(三)白毛女1281

(四)丝路花雨1281

(五)吉赛尔1281

(六)天鹅湖1282

(七)罗密欧与朱丽叶1282

(八)灰姑娘1282

(三)悲剧1283

(二)话剧1283

(四)喜剧1283

一、基本知识1283

第四节 戏剧1283

(一)戏剧1283

(五)正剧1284

(六)剧本1284

(七)台词1284

(八)对白1284

(九)独白1284

(十)旁白1284

(十一)幕1284

(十七)性格化1285

(二十一)表现派1285

(二十)程式动作1285

(十九)虚拟动作1285

(十八)本色表演1285

(十六)角色1285

(十五)演员1285

(十四)表演艺术1285

(十三)尾声1285

(十二)序幕1285

(二十二)体验派1286

(二十三)舞台美术1286

(二十四)舞台灯光1286

(二十五)音响效果1286

(二十六)人物造型1286

(二十七)道具1286

(二十八)导演1286

(二十九)戏曲1286

(三十五)丑1287

(三十四)末1287

(三十六)唱做念打1287

(三十七)四功五法1287

(三十二)旦1287

(三十一)生1287

(三十)唱腔1287

(三十三)净1287

二、中外著名戏剧家1288

(一)关汉卿(生卒年不详)1288

(二)汤显祖(1550—1616)1288

(三)郭沫若(1892—1978)1288

(四)田汉(1898—1968)1289

(五)老舍(1899—1966)1289

(六)曹禺(1910—)1289

(七)欧阳予倩(1889—1962)1289

(八)陈白尘(1908—)1290

(九)梅兰芳(1894—1961)1290

(十)莎士比亚(1564—1616)1290

三、中外著名戏剧欣赏1291

(一)西厢记1291

(十二)布莱希特(1898—1956)1291

(十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1291

(二)雷雨1292

(三)屈原1292

(四)白毛女1293

(五)茶馆1293

(六)哈姆雷特1294

(七)伪君子1294

(三)镜头1295

(二)电影剧本1295

(一)电影1295

一、基本知识1295

第五节 电影1295

(四)蒙太奇1296

(五)电影艺术的“入”与“出”1296

(六)立体电影1296

(七)全景电影1296

(八)好莱坞1296

(九)国际电影节1296

(十)奥斯卡金像奖1296

(二)赵丹(1915—1980)1297

(一)郑君里(1911—1969)1297

(三)上官云珠(1920—1968)1297

(十二)金鸡奖1297

(十三)童牛奖1297

(十一)百花奖1297

二、中外著名电影艺术家1297

(四)孙道临(1921—)1298

(五)谢添(1914—)1298

(六)谢晋(1923—)1298

(七)卓别林(1889—1977)1298

(八)黑泽明(1910—)1299

(九)费雯丽(1913—1967)1299

(十)巴塔洛夫(1928—)1299

(十一)嘉宝(1905—)1300

三、中外著名电影欣赏1300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1300

(二)林家铺子1300

(四)公民凯恩1301

(三)红高梁1301

(五)老枪1302

(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302

(七)罗生门1302

第六节 绘画1303

一、基本知识1303

(一)绘画1303

(二)画的种类1303

(三)写生1303

(四)速写1303

(五)临摹1303

(六)素描1303

(七)透视1303

(十四)线条1304

(十三)中国画1304

(十六)写意1304

(十七)意境1304

(十五)笔墨1304

(十一)空间感1304

(十)量感1304

(九)质感1304

(八)构图1304

(十二)色调1304

(二十四)烘托1305

(二十八)破墨1305

(二十七)钩斫1305

(二十六)点苔1305

(二十五)皴法1305

(二十一)没骨1305

(二十三)渲染1305

(二十二)点垛1305

(二十)钩勒1305

(十九)白描1305

(十八)工笔1305

(三十六)浅绛山水1306

(三十七)仕女1306

(三十五)青绿山水1306

(三十八)写真1306

(三十九)传神1306

(三十二)六彩1306

(三十三)水墨画1306

(三十一)墨分五色1306

(三十)积墨1306

(二十九)泼墨1306

(三十四)山水画1306

(四十五)帛画1307

(四十九)水彩画1307

(四十八)油画1307

(四十七)指画1307

(四十六)壁画1307

(四十三)绣像1307

(四十四)连环画1307

(四十二)界画1307

(四十一)院体画1307

(四十)文人画1307

(五十六)风景画1308

(五十七)风俗画1308

(五十五)宣传画1308

(五十八)人物画1308

(五十九)肖像画1308

(五十一)粉画1308

(五十四)漫画1308

(五十三)木刻1308

(五十二)版画1308

(五十)水粉画1308

(六十)历史画1309

(六十一)宗教画1309

(六十二)变体画1309

(六十三)组画1309

(六十四)插图1309

(六十五)大和绘1309

(六十六)浮世绘1309

(六十七)细密画1309

(六十八)年画1309

(七十五)抽象艺术1310

(七十四)野兽派1310

(七十六)超现实主义画派1310

(七十七)超级现实主义1310

(七十一)印象画派1310

(七十三)点彩派1310

(七十二)后期印象画派1310

(七十)唯美主义1310

(六十九)形神兼务1310

二、中外著名画家1311

(一)顾恺之(约345—406)1311

(二)谢赫(459—?)1311

(三)展子虔1311

(四)吴道子(约689—758)1311

(五)范中立1312

(六)米芾(1051—1107)1312

(七)张择端1312

(八)马远1312

(十)徐渭(1521—1593)1313

(十一)朱耷(约1626—约1675)1313

(九)黄公望(1269—1354)1313

(十二)郑燮(1693—1765)1314

(十三)任颐(1840—1896)1314

(十四)吴昌硕(1844—1927)1314

(十五)徐悲鸿(1895—1953)1315

(十六)齐白石(1863—1957)1315

(十七)林凤眠1315

(二十)拉斐尔(1483—1520)1316

(二十一)丢勒(1471—1528)1316

(十九)米开朗基罗(1475—1564)1316

(十八)达·芬奇(1452—1519)1316

(二十二)德拉克洛瓦(1798—1863)1317

(二十三)莫奈(1840—1926)1317

(二十四)凡·高(1853—1890)1317

(二十四)列宾(1844—1930)1317

(一)洛神赋图1318

三、中外名画欣赏1318

(二十六)毕加索(1881—1973)1318

(二十五)珂勒惠支(1867—1945)1318

(二)韩熙载夜宴图1319

(三)敦煌壁画1319

(四)清明上河图1320

(五)墨梅图1320

(六)钟进士斩狐图1321

(七)春艳图1321

(八)父亲1322

(九)蒙娜丽莎1322

(十)最后的晚餐1322

(十一)树间小道1323

(十二)日出·印象1323

(十三)伏尔加纤夫1324

(十四)格尔尼卡1324

(四)圆雕1325

(五)浮雕1325

(三)纪念性雕塑1325

(六)透雕1325

一、基本知识1325

(一)雕塑1325

第七节 雕塑1325

(二)装饰性雕塑1325

二、中外著名雕塑欣赏1326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1326

(二)霍去病墓石雕1326

(三)昭陵六骏1327

(四)卢舍那佛像1327

(五)艰苦岁月1328

(六)维那斯像1328

(七)大卫像1329

(八)马赛曲1329

(九)思想者1329

一、基本知识1330

(一)建筑1330

(十)圆石块——无产者的武器1330

第八节 建筑1330

(二)建筑艺术的魅力及形式美1331

(三)建筑美的统一和变化1331

(四)建筑中的节奏和韵律1331

(五)建筑的对比1331

(六)视觉因素和建筑形象1331

(七)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1332

(八)举折、起翘、出翘1332

(九)样式繁多的大屋顶1332

(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1332

(十五)高层建筑1333

(十四)西方古典建筑的五柱式1333

二、中外著名建筑欣赏1333

(一)安济桥1333

(十二)哥特建筑1333

(十一)奇巧的建筑构件“斗拱”1333

(十三)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兴1333

(二)山西应县木塔1334

(三)故宫1334

(四)天坛1334

(六)承德喇嘛教寺庙1335

(七)北京四合院1335

(五)颐和园1335

(八)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1336

(九)金字塔1336

(十)雅典卫城1336

(十一)圣彼得大教堂1337

(十二)泰姬·玛哈尔陵1337

(十三)埃菲尔铁塔1337

(十四)包豪斯校舍1337

(四)现代工艺1338

(三)特种工艺1338

(五)图案1338

第九节 工艺1338

(二)民间工艺1338

(一)工艺美术1338

(十五)悉尼歌剧院1338

(六)陶器1339

(七)瓷器1339

(八)玉器1339

(九)如意1339

(十)泥塑1339

(十一)面塑1339

(十二)牙雕1340

(十三)剪纸1340

(十四)草编1340

(十五)盆景1340

(十六)文房四宝1340

(二十一)烟花1341

(二十)花灯1341

(二十二)刺绣1341

(十八)伞1341

(十七)邮票1341

(十九)扇1341

(二十三)服装1342

(二十四)家具1342

第十节 书法1342

一、基本知识1342

(一)书法1342

(二)书体1342

(三)篆书1342

(四)隶书1343

(五)楷书1343

(六)行书1343

(七)草书1343

(二)钟繇(151—230)1344

(三)王羲之(321—379或303—361)1344

二、中国著名书法家1344

(一)张芝(?—约192)1344

(八)书法欣赏1344

(四)王献之(344—386)1345

(五)欧阳洵(557—641)1345

(六)虞世南(558—638)1345

(七)褚遂良(596—658或659)1345

(八)孙过庭(生卒年月不详)1345

(九)张旭(生卒年月不详)1345

(十)怀素(725—785)1345

(十一)颜真卿(709—785)1346

(十二)柳公权(778—865)1346

(十三)苏轼(1037—1101)1346

(十四)米芾(1015—1107)1346

(十五)赵孟頫(1254—132)1346

(一)泰山刻石1347

三、中国著名书法欣赏1347

(三)兰亭序(神龙本)1347

(二)张迁碑1347

(十七)何绍基(1799—1873)1347

(十六)文徵明(1470—1559)1347

(十八)沈尹默(1883—1917)1347

(四)怀仁集王书圣教序1348

(五)九成宫碑1348

(六)孔子庙堂碑1348

(七)雁塔圣教序碑1348

(八)多宝塔碑1348

(十二)向太后挽词1349

(十四)西苑诗1349

(十三)兰亭十三跋1349

(九)麻姑坛记1349

(十一)赤壁赋1349

(十)玄秘塔碑1349

(五)建筑摄影1350

(四)人像摄影1350

(三)新闻摄影1350

(二)摄影艺术1350

(一)摄影1350

一、基本知识1350

第十一节 摄影1350

(十五)板桥书道情词墨迹1350

(一)最后的时刻1351

二、中外著名摄影欣赏1351

(十三)高调与低调1351

(十二)摄影构图1351

(十一)摄影艺术的意境1351

(十)广告摄影1351

(九)体育摄影1351

(八)舞台摄影1351

(七)静物摄影1351

(六)风景摄影1351

(二)苍涛1352

(三)北海之晨1352

(四)九寨飞瀑1352

(五)旋律1353

(六)赶超1353

(七)十月的螃蟹1353

1999《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袁祖舍等主编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上(1998 PDF版)
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上
1998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方与严教育文集  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1995 PDF版)
方与严教育文集 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
1995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下(1998 PDF版)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下
1998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  下(1999 PDF版)
学校教育技术操作全书 下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下(1999 PDF版)
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 下
1999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审美素质培养丛书  审美素质教育概况(1998 PDF版)
审美素质培养丛书 审美素质教育概况
1998 沈阳:沈阳出版社
审美教育的历程(1992 PDF版)
审美教育的历程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审美素质教育(1996 PDF版)
审美素质教育
1996 北京:时事出版社
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前进(1981 PDF版)
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前进
198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审美教育学(1987 PDF版)
审美教育学
1987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审美教育(1987 PDF版)
审美教育
1987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军人审美教育(1988 PDF版)
军人审美教育
1988 合肥:黄山书社
高校审美教育手册(1990 PDF版)
高校审美教育手册
1990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审美教育书简(1985 PDF版)
审美教育书简
198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审美教育新论(1997 PDF版)
审美教育新论
199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