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学段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举例》

《表1 不同学段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举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读写教育构建跨学科素养:芬兰新课程多元读写能力及其实施途径评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FNBE).Perusopetuksen opetussuunnitelman pe-rusteet.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EB/OL].[2017-10-27].http://www.oph.fi/down-load/163777_perusopetuksen_opetussuunnitelman_perusteet_2014.pdf;H

为了保证多元读写能力落实到学校教学中,芬兰课程改革方案提供了系统的多元读写能力教学目标与方法指导。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从学前到初中的四个学段,每一个学段的目标和教学要求逐步提高。表1是根据《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22]和《理解今日世界的复杂性:为何芬兰要在教学中引进多元读写能力》(Making Sense of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Today:Why Finland is Introducing Multiliterac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23]整理的四个学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从中可以看到,学前阶段注重增加学生接触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多元文本的机会,培养学生对多元文本的好奇心。小学1~2年级除了提供丰富的文本环境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对文本进行提问,进行初级的审辩式思考,以及分享阅读经验。小学3~6年级段则强调帮助学生从作者与读者视角理解多元文本,对比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与适切性,以及运用多元表达方式制作和呈现文本。初中阶段则通过扩充学校所有学科使用的文本类型,加强各学科多元文本阅读教学中对审辩式思维的训练和对实用情境的重视,以及增加跨学科学习任务等渠道,发展跨学科多元读写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本轮课程改革方案倡导学习者中心,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教师的教学设计,鼓励各学科教师在师生与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引导、规范学生对学科专业语言的使用;要求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阅读、阐释和制作本学科多种类型文本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读写和合作读写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或文化情境,帮助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体验多元文本的阅读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