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蒸煮后3个品种猪后腿肉核苷酸含量》

《表3 蒸煮后3个品种猪后腿肉核苷酸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电子舌和色谱技术分析蒸煮猪肉滋味物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行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蒸煮后3个品种猪后腿肉核苷酸含量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3个品种猪肉中5′-IMP的含量最高,其次是5′-AMP含量,而5′-GMP的含量最低,说明5′-IMP是主要的降解产物,IMP在肉中的降解较慢,会在肉中积累。IMP自身具有呈味作用,与丙氨酸、谷氨酸具有协同作用,可使鲜味更为突出。在肉类风味中,AMP、IMP是主要的呈味核苷酸,IMP与谷氨酸、丙氨酸具有鲜味协同效应,能增加肉的鲜味强度[20]。蒸煮后,3个品种的谷氨酸无显著性差异,在呈味核苷酸的含量中藏香猪的5′-IMP的含量与三门峡黑猪、杜长大白猪有显著性差异(P<0.05),藏香猪中IMP含量最高达159.04mg/100g,因此蒸煮后3个品种中,藏香猪的鲜味最强。从核苷酸总量来看,藏香猪的总含量最高,三门峡黑猪次之,杜长大白猪的核苷酸总量最低。5′-AMP和5′-IMP具有鲜味增强作用,藏香猪中二者含量最高达192.41mg/100g,三门峡黑猪次之,杜长大白猪最小,且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呈味的角度讲,藏香猪的呈味效果最强。可能由于藏香猪后腿肉中ATP酶、肌激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