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0 专业与课程设置模式的回归统计》

《表1 0 专业与课程设置模式的回归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模式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基于浙江商科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Logistic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模型二的回归分析中,以调研中课程设置的专业性评分和工作适应性评分为自变量,以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贡献评分为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H3(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应专业型导向)没有通过检验,H4(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应市场型导向)通过了检验(表10,表11)。Adjusted R2≈0.94,数据拟合度较高,回归检验结果的可行度很高。H3对应的P值(P-value≈0.07),大于了显著性水平0.05;另外,H3对应的t值(t Stat≈2.076)远小于临界值水平。这说明原假设H3不成立,即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过于专业性、专业难度高对于该项目毕业生的就业贡献关联性不足,对形成有效的学习产出和良好的学习体验影响度不够显著。但是,H4的P值(P-value≈0.02),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通过了检验且结果显示出较高的关联敏感度;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偏工作流程和任务导向,能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就业贡献度产生高关联性,能够产生实用、有效的教学成果产出和学习满意度。由此得出,回归结论说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应该偏市场型导向,融入工作流程、工作任务模块、和工作对员工相关PGSD(专业、通识、社会、发展)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专业和课程设置应与地方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相对接,开设市场需要的专业而不是已经饱和的专业,这对浙江商科类合作办学质量的正相关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