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对分课堂在适应工程教育下的教学环节安排》

《表1 对分课堂在适应工程教育下的教学环节安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工程教育背景下基于对分理念的本科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工程认证教育突出强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计算机类专业教育为例,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先行课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工程教育要求下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显得捉襟见肘,一堂1~2个学时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或核心专业课不能很好地培养以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思维能力、难点细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对分课堂的出现很容易将学生能力培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切分出来,其特点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有较好地契合,也更好地适应工程教育的要求。以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重新设计对分课堂的教学安排,可分为三个过程: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如表1)。假设一门计算机专业核心课一周有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在第一个课时的课堂讲授中,教师在前半节课讲解本章的专业知识,留出本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4~5人,讨论该节课的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自主学习中,任课教师和学生应该把握好两个课时间的间隙,教师可以给出当前知识点的相关资料、难点问题、交叉知识点,留给学生自行复习第一个课时的内容,查阅当前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并对下一个课时的内容进行预习,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各自查找到的资料,对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第2个课时中,主要以课堂讨论和动手实践为主,通过交流的方式全班学生可以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思维碰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在动手实践环节,每个学生可以上机尝试自己的方法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也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扮演的角色和各自适应解决的问题,因材施教。每周两个课时的循环往复,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教育者变为引导者,学生成为课程学习、解决问题的主角,这体现了工程教育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也培养了学生技能产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