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的二级结构含量》

《表1 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的二级结构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溶剂和混合油脂对脂肪酶活性恢复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此列数值差异显著,P<0.05。

不同催化次数的脂肪酶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其中,脂肪酶的酰胺Ⅰ带(1 600~1 700 cm-1)可以反映脂肪酶的二级结构,据文献[13],[15],[16]报道,结合二阶导数图谱,可将脂肪酶酰胺Ⅰ带的各个子峰归属为不同的二级结构:1 615~1 640 cm-1和1 682~1 700 cm-1为β-折叠结构;1 640~1 649cm-1为无规则卷曲结构;1 650~1 660 cm-1为α-螺旋结构;1 661~1 681 cm-1为β-转角结构。通过对不同使用次数的脂肪酶的红外光谱图酰胺Ⅰ带进行基线校正,去卷积,分峰拟合得到二阶导数图谱。拟合后各脂肪酶酰胺Ⅰ带的图谱见图3。通过对各子峰进行结构归属,计算各二级结构所占比例,得到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二级结构的含量见表1。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脂肪酶二级结构中β-折叠的含量逐渐增加,α-螺旋的含量减少,其它各二级结构增减程度不同。由此可见,脂肪酶活力的下降与β-折叠的增加有一定关系。敖敦格日乐等[13]发现经电场处理的脂肪酶活性增加,而脂肪酶的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均下降。张瑜等[17]指出,通过超高压处理的脂肪酶活性增加,脂肪酶中的α-螺旋含量提高,β-折叠含量降低,说明脂肪酶的活性与其β-折叠的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