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的荧光强度》

《表2 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的荧光强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溶剂和混合油脂对脂肪酶活性恢复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的字母表示此列数值差异显著,P<0.05。

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3种能产生荧光发射光谱的内源性氨基酸,分别是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这3种氨基酸的侧链有生色基团,荧光峰位波长分别在348,303,282 nm附近。一般情况下,这些氨基酸的侧链有疏水性,通常位于脂肪酶内核的疏水区。随着反应进行,脂肪酶表面结构被逐渐破坏,使这些疏水基团暴露出来,可通过荧光光谱检测观察脂肪酶结构的变化。图4显示分别使用0~9次的脂肪酶表面疏水性的荧光光谱图。在284.6 nm附近有吸收峰,由此可以判断,脂肪酶Lipozyme TL IM的内源性氨基酸以苯丙氨酸为主。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荧光的吸光强度逐渐升高,表明随着脂肪酶使用次数的增加,脂肪酶的三级结构受到影响,使苯丙氨酸的暴露面积越来越大。表2显示不同使用次数脂肪酶的最大发射波长和峰值。结合图4和表2可知,使用9次的脂肪酶苯丙氨酸暴露最多,三级结构受到的影响最大。结合脂肪酶的酶活性显示:随着脂肪酶的活性逐渐下降,脂肪酶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可能是因为使用次数增加,导致一些维持空间结构的化学键被破坏,使脂肪酶分子的三级结构破坏,用于催化的空间结构崩溃,脂肪酶荧光强度增加,活性下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