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样本特征: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表1 样本特征: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母亲消极教养、同伴侵害与FKBP5基因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参照已有文献(Akkoyun-Farinez et al.,2018)计算SES。

本研究被试来自一项大型追踪项目。本研究是利用该追踪项目数据库中的被试信息独立开展的遗传研究,旨在考察远端和近端压力对青少年期抑郁的影响,因此采用了间隔3年的追踪研究设计。T1时间点(小学六年级)测评了母亲消极教养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N=2114,Mage=12.31±0.47岁,51.7%男生)。T2时间点(初中三年级)再次测评了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并测量了同伴侵害数据,两次测评时间间隔3年,被试流失291人(13.8%)。T2时间点上,流失被试与未流失被试在T1年龄(t(2091)=0.04,p=0.97)和T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得分上(t(2112)=-0.69,p=0.49)均无显著差异,但流失被试比未流失被试报告出更高的母亲消极教养(t(2112)=2.23,p=0.03)和抑郁水平(t(2112)=3.75,p<0.001),且流失被试更有可能是男孩(?2=6.18,df=1,p=0.01)。T1、T2时刻的人口学特征及统计结果见表1。T2时间点,被试分布在14所学校的39个班级中。以往研究表明,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性水平(0.05)时效果量一般为0.01~0.02 (e.g.,Starr et al.,2014;王美萍等,2019),以此范围的效果量为基础,采用G*Power 3.1.9.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要达到80%以上的统计检验力(α=0.05),约需要395~787名被试。由于被试流失问题,本研究具有基因数据的样本仅为970人,其中男生473人,当分性别进行考察时样本量依然满足上述样本量的基本要求。T2时刻,具有基因数据(N=970)与没有基因数据的样本(N=853)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2.73,df=1,p=0.09),且在年龄、T1 SES、T1母亲消极教养、T2同伴侵害和T2抑郁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s|<|1.66|,ps>0.05),但测评基因数据的被试在T1抑郁得分上较低,t(1821)=2.23,p=0.03。本研究仅包含了上述参与基因分型的青少年(N=970,Mage=15.32±0.47岁)。本研究经过山东师范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