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教改班与平行班教学成效分析结果》

《表1 教改班与平行班教学成效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梳理及其教学新方法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教改班(化工161班,反应机理主线授课)和平行班(化工162班和163班,按照官能团分章授课)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得出如下结果:(1)教改班课堂教学效果好,同学们能够循序渐进地跟进教师的步伐,思路清晰、积极发言,正确率高;对整体知识的把控较好,能够根据思维导图建立清晰的脉络,举一反三能力、思维判断及推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高;在期末考试中合成和机理题得分率为85.6%、及格率为89.7%、优秀率高达29.8%;(2)平行班学生在授课前期效果较好,到了后期部分学生力不从心,觉得知识繁多记不住,无法构建众多化合物和反应及机理间的关联,教学效果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一般,因此合成和机理题得分率、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比教改班低;(3)“有机反应机理”主线式授课思路易于与新教学方法相融合、并促进新教学方法的高效实行和推广。笔者在前期教学改革工作中,将“三明治”教学方法[16]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效。结果表明,教改班对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掌握效果较好。这主要是由于该班以反应机理为主线授课,思路清晰、关联性较强,学生只要能够听懂一到二个机理的推演过程,便能够闻一知十地理解其他反应机理,对化合物的反应和机理理解较为深入,尤其在团队合作处理新问题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如,教改班的学生提出了两种“以乙醇为原料合成2-丁醇(中间产物)”的方法(见图8)。第1种方法应用了消除反应、亲电加成和催化加氢等反应机理;第2种方法应用了氧化反应和亲核加成的反应机理。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勇于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使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升华。由此可见,有机反应机理授课主线和思路的应用对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和新教学方法的推行极为有利,将来有望在MOOC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