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规划和关心情况》

《表1 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规划和关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科学构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科生导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2]。但是很多情况下,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仅局限于科研培养,从而导致许多没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对这项制度逐渐产生了抵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导师着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技能与提高其学业知识,而在生活上,仍有很多导师并没有尽到给予学生生活、心理上指导的责任。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导师也没有很好地给予帮助。如表1所示,导师更看重科研培养(57.04%)和学业课业(52.51%);180名(42.96%)导师关心过学生社会活动,164名(39.14%)导师关心过学生心理问题,也还有137名(32.70%)导师对学生没有关心。这与杨贤江先生提出的本科生导师的“全人生指导方式”有所出入[3]。而事实上,在学生群体中对科研产生兴趣的学生并不占多数,因此不能苛求全部学生参与科研学习,而是需要选拔那些既对科研感兴趣又有一定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精准培养。同样重要的是,导师也应该转变观念,从“传统教师”的角色设定中走出来,对学生做到“亦师亦友”[4]。同时开展多元化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尽可能让拥有各种诉求的学生得到锻炼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