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已工业应用的3种薄膜晶体管对比》

《表1 已工业应用的3种薄膜晶体管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发展及其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薄膜晶体管的发展历程[3]如图5所示。薄膜晶体管是历史最悠久的电子器件,拥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薄膜晶体管在1925年被发明,由Lilienfeld[4]和Heil[5]于1930年获得专利。当时限于半导体材料和真空技术生产薄膜技术,第一次关于薄膜晶体管的报告实际上只是概念专利,没有实际生产出来。直到1962年Weimer[6]在RCA实验室制备出了第一个薄膜晶体管。当时Weimer使用真空蒸发技术沉积金电极,多晶n型硫化镉(CdS)作为半导体,一氧化硅作为栅介质,利用掩膜版进行图形化。在薄膜晶体管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包括有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在最初的平板显示中应用的材料使用较多的是a-Si:H,但是氢化非晶硅具有电子迁移率低,对光比较敏感,容易引起光退化等缺点,因此低温多晶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低温多晶硅的迁移率可以达到30~100 cm2V-1s-1,但是低温多晶硅的均匀性差,还需要较高的淀积工艺温度。2003年,Hosono等[7]成功制备出了氧化物半导体铟镓锌氧(IGZO),开启了氧化物半导体的时代。氧化物半导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0~100 cm2V-1s-1左右的迁移率,工艺温度较低,使其逐渐成为新一代薄膜晶体管材料。几种材料的对比如表1所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