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对不同类型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

《表9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对不同类型课外补习支出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与影子教育选择——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分析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0.1,**p<0.05,***p<0.01;括号中为T统计值。

马克·贝磊在对影子教育进行概念界定时指出,影子教育面向语言、数学或其他纳入考试范围的学术类科目,而非绘画、音乐、体育等非学术类科目。[73]然而,国内学者薛海平则是把两种类型均视为影子教育,但在分析时采取分类研究的办法。[74-75]为了深入考察影子教育不同类型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差异性,笔者亦把课外补习支出分为“学科类”和“艺体类”。回归分析发现,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对两类课外补习影响差异较大。其中,公平感和从众心理越强的家庭,对其子女在学科类的课外补习支出越高,且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说明父母认为学科类补习更强调子女自身努力,这类补习甚至对子女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这类补习竞争大,通常会伴随较强的从众心理;偏好风险和具有短期导向的家庭则更倾向艺体类课外补习支出,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显然,艺体类补习不同于学科类,相对周期短且较集中,是一种技艺性和素养性培养。一般来说,这类补习费用高、专业性强、出头难,再加之学校教育课业压力,可以说是一类高风险的教育投入。总之,本文从文化维度同样证实了两类课外补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