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中国史学》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孔子的史学思想1

第一节 孔子史学思想产生的条件1

第二节 孔子的史学思想4

一、孔子与“六经”4

二、孔子的历史观5

三、孔子的史学观7

第三节 孔子历史教育简论16

第二章 战国时期的儒学和史学18

第一节 《春秋》三传18

一、三传与《春秋》经的关系19

二、三传义、事、文比较述论21

三、《春秋》三传对中国史学的影响33

一、百家争鸣的基本形势及其实质35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史学思想和孔子观35

二、诸子的史学思想37

三、诸子的孔子观49

四、诸子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1

第三章 经学与史学53

第一节 秦与汉初的儒学及其与史学的关系53

一、秦皇汉武之际儒学地位的变化53

二、秦至汉初的儒学与史学的关系57

第二节 董仲舒的新儒学及其对史学的影响61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62

二、董仲舒的史学思想63

三、董仲舒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影响66

第三节 司马迁的儒学思想及史学思想67

一、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思想渊源67

二、司马迁史学思想的儒家特色72

一、两汉经学及其与史学的关系89

第四节 儒家学说对史学的控制89

二、经学控制下的史学109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和史学128

第一节 时代精神的新变化及儒学的地位128

第二节 史学的大发展及其突出特点136

一、史学的大发展136

二、儒学影响下的史学的几个突出特点141

第三节 史学思想的儒家特色148

一、魏晋时期的史学思想149

二、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153

第五章 经学总结与史学总结158

第一节 隋唐经学总结与史学总结的大格局158

一、经学统一158

二、设馆修史,统治者对史学的重视和控制160

三、盛唐史学的重大成就162

第二节 刘知几学术思想渊源165

第三节 刘知几的史学总结181

一、伟大的命世之作181

二、系统的理论体系185

三、优秀的史书编纂192

四、深远的历史影响195

第四节 杜佑及其《通典》198

第五节 韩愈的道统论及柳宗元的历史观205

一、韩愈的道统论205

二、柳宗元的历史观211

第六章 理学与史学217

第一节 宋明理学与宋明史学的大趋势217

一、从经学到理学217

二、宋明史学的特色227

第二节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正统思想233

一、司马光编撰《通鉴》的指导思想233

二、《资治通鉴》的成就和影响241

第三节 欧阳修的“春秋书法”246

第四节 朱熹的理学和史学254

第五节 李贽反理学的史学思想264

一、李贽的生平264

二、李贽反道学的哲学思想268

三、李贽的史学思想274

第七章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及乾嘉学术278

第一节 黄宗羲及其史学278

一、黄宗羲的生平278

二、黄宗羲的哲学和社会思想279

三、黄宗羲的史学成就281

第二节 顾炎武的经世学术286

一、顾炎武的生平286

二、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288

三、顾炎武的史学思想290

一、王夫之的生平292

第三节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292

二、王夫之的哲学思想293

三、王夫之的史学思想296

第四节 乾嘉学派和乾嘉史学300

一、乾嘉学派300

二、乾嘉史学306

第八章 章 学诚的史学总结311

第一节 章 学诚的生平311

第二节 章 学诚的学术渊源313

一、倾向于古化经学314

二、宗陆王兼取程朱之长317

三、继承浙东史学思想322

第三节 章 学诚关于史家修养的理论贡献326

一、引言326

二、才329

三、学332

四、识336

五、德338

六、结语342

第九章 儒学与史学的近代化344

第一节 儒学与近代历史哲学344

一、经学传统与近代社会历史观345

二、摆脱儒家人伦观念的探索357

第二节 儒学与近代史学价值观365

一、道咸时期史学价值的新变化367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史学的社会价值观371

三、章 太炎的史学价值观384

第三节 儒学与近代史学方法论390

一、近代史学对历史编纂学的继承和维新390

二、夏曾佑与《中国古代史》397

三、乾嘉学风与近代考据之学403

第四节 封建复古思潮对近代史学的影响410

一、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史学的再批判418

第十章 中国史学划时代的伟大变革4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和发展418

二、李大钊的史学424

三、郭沫若的史学思想435

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441

第二节 毛泽东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449

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450

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454

三、关于总结历史遗产的科学观点457

四、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461

第三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进一步发展464

一、梁启超对历史方法论思想的发展465

二、胡适的史学理论及方法469

三、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史学474

后记480

1992《儒学与中国史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许凌云主编 1992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儒家礼治与中国学术  史学与儒、道、释三教论集(1999 PDF版)
儒家礼治与中国学术 史学与儒、道、释三教论集
1999 容斋出版社
中国儒学  第1卷(1997 PDF版)
中国儒学 第1卷
1997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儒学  第4卷(1997 PDF版)
中国儒学 第4卷
1997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儒学  第2卷(1997 PDF版)
中国儒学 第2卷
1997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儒学  第3卷(1997 PDF版)
中国儒学 第3卷
1997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儒学思想史(1990 PDF版)
中国儒学思想史
1990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新儒学史(1993 PDF版)
中国新儒学史
1993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儒学史(1991 PDF版)
中国儒学史
1991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儒学与中国人(1989 PDF版)
儒学与中国人
198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1996 PDF版)
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
1996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中国儒学史  近代卷(1998 PDF版)
中国儒学史 近代卷
1998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佛学与儒学(1992 PDF版)
佛学与儒学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1998 PDF版)
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华夏圣学  儒学与中国文化(1995 PDF版)
华夏圣学 儒学与中国文化
1995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易辞典(1992 PDF版)
周易辞典
1992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