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发动机装配与试车》求取 ⇩

1.1.1 发动机装配尺寸链3

1.1.1.1 装配过程常用的尺寸链形式3

目录3

符号说明3

绪论3

第1篇 航空发动机装配3

第1章 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基础3

1.1 发动机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3

1.1.1.2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6

1.1.2 装配方法8

1.1.2.2 装配方法分类与应用范围9

1.1.2.1 装配精度9

1.1.2.3 各装配方法的尺寸链解算法10

1.2.1.1 成套的设计资料16

1.2.1 装配方案和工艺流程制定的基本依据16

1.2 装配方案和装配工艺流程16

1.2.1.3 生产大纲和合同17

1.2.1.2 构成设计技术要求的说明书和相关目录17

1.2.2.2 装配组件、部件、单元体18

1.2.2.1 划分原则18

1.2.1.4 标准文件18

1.2.2 装配组件、部件和单元体的划分18

1.2.3.1 基本概念和确定原则19

1.2.3 装配方案19

1.2.3.3 装配工艺系统图20

1.2.3.2 工艺部件装配系统图20

1.2.4.1 装配工艺流程的确定25

1.2.4 装配工艺流程25

1.2.4.2 装配工作内容26

1.2.4.3 装配工艺过程27

1.2.4.4 发动机的第二次装配28

1.3.2 各装配组织形式的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30

1.3.1 装配组织形式的分类30

1.3 装配组织形式30

1.3.3 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31

1.3.4.1 固定集中装配32

1.3.4 各种装配组织形式装配周期的的计算32

1.4.1 生产指令性或指导性文件33

1.4 装配工作必须具备的技术文件33

1.3.4.2 固定分散装配33

1.3.4.3 流水装配33

1.4.3 管理性文件34

1.4.2 质量控制文件与标准样件34

1.5.1 选配工序的种类和适用范围35

1.5 装配过程的选配、修配及试验工作35

1.4.4 生产准备文件35

1.5.3 装配中配合特性的检验方法36

1.5.2 修配工序的种类和适用范围36

1.5.4 装配过程零、组件、系统工作试验37

1.5.3.2 修配后的零件检验方法37

1.5.3.1 零件尺寸、配合特性的检验方法37

1.6 发动机装配过程选用工艺件38

2.1.2.1 设计的主要依据39

2.1.2 工艺规程的设计39

第2章 装配工艺技术准备39

2.1 装配工艺文件的设计39

2.1.1 装配工艺文件的类别39

2.1.2.3 设计程序40

2.1.2.2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40

2.1.2.4 工艺规程包括的内容41

2.1.2.5 检验工序的安排42

2.1.2.6 工艺规程一般形式44

2.1.3.2 形式与内容45

2.1.3.1 编制依据与原则45

2.1.2.7 工艺规程设计、会签审批程序45

2.1.2.8 工艺图表形式45

2.1.3 工艺说明书的编制45

2.2.1 工艺装备选择配备的依据和原则46

2.2 工艺装备及设备的选择配备46

2.1.4 其他工艺文件的编制46

2.1.4.1 工艺管理目录46

2.1.4.2 工艺更改等文件46

2.2.1.1 通用工夹具47

2.2.1.2 专用工夹具55

2.2.1.3 通用量具62

2.2.1.4 扭矩扳手选用64

2.2.1.5 专用测具和量具66

2.2.1.6 刀具和磨具69

2.2.2.1 吊装设备70

2.2.2 设备(含非标准设备、工位器具)的选择配备原则70

2.2.2.3 运输设备71

2.2.2.2 平衡设备71

2.2.2.4 冲洗、洗涤设备72

2.2.2.5 加温、冷却设备73

2.2.2.6 压力机74

2.2.2.7 试验设备75

2.2.2.9 装配车、架76

2.2.2.8 加工设备76

2.2.2.10 工作台78

2.2.2.12 零件箱、盒79

2.2.2.11 零件架、柜79

2.4.2 辅助材料的种类和标准80

2.4.1.2 选用原则80

2.3 典型发动机专用工艺装备、设备配备数量80

2.4 辅助材料的选用80

2.4.1 选用的依据和原则80

2.4.1.1 选用依据80

2.4.4 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统计83

2.4.3.1 消耗定额的确定方法83

2.4.3 辅助材料消耗定额83

3.1.2.3 锈蚀的鉴别85

3.1.2.2 锈蚀特征85

第3章 典型装配工艺85

3.1 零、部件的防锈、封存和洗涤85

3.1.1 基本概念85

3.1.2 防锈85

3.1.2.1 锈蚀85

3.1.3.1 零、部件入库前的封存86

3.1.3 零、部件的封存86

3.1.2.4 发动机装配各环节的防锈86

3.1.2.5 零件的除锈86

3.1.4.1 零、部件去封及其装配前的洗涤89

3.1.4 零、部件的清洗89

3.1.3.2 装配工艺过程的封存89

3.1.4.3 工厂试车后发动机零、部件清洗90

3.1.4.2 零、部件的加压冲洗90

3.1.5.1 洗涤91

3.1.5 发动机翻修及长期试车后零、部件的洗涤和清理91

3.1.5.2 清理95

3.2.2 标印的内容和形式96

3.2.1 标印的目的96

3.2 发动机零、部件标印96

3.2.3.1 永久性标印97

3.2.3 标印的分类和方法97

3.2.5 标印位置选择原则98

3.2.4.2 标印方法的选择98

3.2.3.2 半永久性标印98

3.2.3.3 临时性标印98

3.2.4 标印方法的选择98

3.2.4.1 意义98

3.2.6.3 字体100

3.2.6.2 标印区界限尺寸100

3.2.6 标印尺寸和字体100

3.2.6.1 标印字符的尺寸100

3.2.8.1 电解标印仪101

3.2.8 标印的工具与设备101

3.2.7 标印遵守的原则101

3.2.8.2 振动标印笔102

3.2.8.3 冲击式标印机103

3.2.8.4 导线套管标印机104

3.3.1.2 铝镁合金机匣件的连接105

3.3.1.1 钢制薄壁件的连接105

3.3 螺纹连接件的装配105

3.3.1 结合面的种类及其特点105

3.3.1.5 转动件相互结合的螺纹件连接106

3.3.1.4 轴端头连接、零部件的螺纹固紧106

3.3.1.3 机匣与轴承密封件的连接106

3.3.2.1 螺纹连接件预紧力的意义107

3.3.2 螺纹连接件预紧力的计量107

3.3.1.6 管件螺纹的连接107

3.3.2.2 拧紧力矩的确定109

3.3.3.1 螺纹连接件装配的拧紧次序111

3.3.3 螺纹连接件的装配方法111

3.3.3.2 螺纹连接件预紧力的计量方法112

3.3.4.1 一般紧固件标准113

3.3.4 螺纹连接件固紧标准113

3.4.2.2 螺纹件防松方法114

3.4.2.1 防松的意义114

3.3.4.2 管接头螺纹连接固紧114

3.4 螺纹连接件的防松114

3.4.1 间隙螺纹的应用114

3.4.1.1 定义114

3.4.1.2 应用114

3.4.2 螺纹连接件的防松方法114

3.5 键连接件装配118

3.6 花键连接装配119

3.7.2.1 装配前锥体压入深度h的计算和检查120

3.7.2 圆锥体连接的装配120

3.7 圆锥体连接的装配120

3.7.1 圆锥体结构特点120

3.7.1.1 圆锥体结构120

3.7.1.2 圆锥体形式120

3.7.2.2 圆锥体装配方法121

3.8.1.2 装配方法122

3.8.1.1 过盈配合零、部件结构特点122

3.8 各种配合连接的装配122

3.8.1 过盈配合连接的装配122

3.8.2.1 枢轴和销轴的结构特点124

3.8.2 过渡和间隙配合的结构特点124

3.9 滑动轴承的装配125

3.8.2.3 装配注意事项125

3.8.2.2 枢轴和销轴的装配125

3.10.1.1 滚动轴承的种类126

3.10.1 滚动轴承的种类和结构特点126

3.10 滚动轴承装配126

3.10.1.2 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127

3.10.2.1 滚动轴承装配方法130

3.10.2 滚动轴承装配方法和遵循的原则130

3.10.2.2 轴承装配遵循的原则133

3.11.2.2 发动机装配中常用胶的种类134

3.11.2.1 按粘接功能分类134

3.11 粘接工艺技术134

3.11.1 基本概念134

3.11.1.1 意义134

3.11.1.2 粘接技术的优越性134

3.11.2 粘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装配中的应用134

3.11.3 粘接的工艺过程138

4.1.1.1 压气机机匣的结构特点140

4.1.1 机匣的结构特点140

第4章 航空发动机组件、部件装配140

4.1 静子机匣的结构特点与装配140

4.1.1.2 涡轮机匣的结构特点142

4.1.2.1 压气机静子叶片的装配143

4.1.2 发动机静子叶片和级间密封件的装配143

4.1.2.2 涡轮静子叶片的装配147

4.1.2.3 级间密封件的装配150

4.1.3.2 可调整流叶片的试验151

4.1.3.1 可调整流叶片的装配151

4.1.3 可调整流叶片的装配与试验151

4.1.4.1 机械测量法153

4.1.4 涡轮导向器面积测量153

4.1.4.3 气动测量法154

4.1.4.2 水流测量法154

4.1.4.4 导向器面积的调整157

4.1.5 弹性支承的装配158

4.2.1.1 压气机转子的结构特点159

4.2.1 转动部件的结构特点159

4.2 转动部件的装配159

4.2.1.2 涡轮转子结构特点161

4.2.2.1 不可拆卸转子的装配162

4.2.2 转动部件的装配方法162

4.2.2.2 可拆卸转子的装配163

4.2.2.3 端面齿定心传扭的转子装配164

4.2.2.4 转子叶片装配167

4.2.3.1 叶片质量的称量172

4.2.3 转子叶片质量和静力矩的称量172

4.2.2.5 轴承装配172

4.2.3.2 叶片静力矩的称量173

4.3 燃烧部件的装配174

4.3.1.2 燃油喷嘴的装配与试验175

4.3.1.1 燃烧室的分类及结构特点175

4.3.1 燃烧室的装配175

4.3.1.3 点火器的装配与试验177

4.3.2.1 加力燃烧室的结构特点179

4.3.2 加力燃烧室的装配179

4.3.1.4 燃烧室的装配179

4.3.3.1 尾喷管的结构特点182

4.3.3 尾喷管的装配182

4.3.2.2 加力扩散器的装配182

4.3.3.2 可调喷口的装配与试验183

4.4.2.1 滑油附件的装配184

4.4.2 滑油附件的装配与试验184

4.4 滑油系统附件的装配与试验184

4.4.1 滑油系统的功能与组成184

4.4.2.2 滑油附件的试验185

4.4.3 油气分离器与离心通风器的装配与试验186

4.4.3.1 油气分离器与离心通风器的结构特点187

4.4.3.5 离心通风器高空膜盒的试验188

4.4.3.4 离心通风器的装配188

4.4.3.2 油气分离器的装配188

4.4.3.3 油气分离器的试验188

4.4.4 滑油喷嘴的装配与试验189

4.4.4.1 滑油喷嘴的装配191

4.4.4.2 滑油喷嘴的试验192

5.1.1 减速器的功用193

第5章 齿轮传动部件(减速器和附件传动机匣)的装配和试验5.1 减速器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在发动机上的配置193

5.1.2.1 减速器的分类194

5.1.2 减速器的结构特点194

5.1.2.2 减速器结构196

5.2.1 圆柱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197

5.2 圆柱齿轮系的结构特点与装配197

5.1.2.3 减速器主要的附属装置197

5.1.3 减速器在发动机上的配置197

5.2.2.1 圆柱齿轮系有关基本术语198

5.2.2 圆柱齿轮系的装配198

5.2.2.2 圆柱齿轮传动的检验指标199

5.2.2.3 螺旋斜齿圆柱齿轮端面调整垫厚度选择200

5.2.2.4 圆柱齿轮啮合侧隙的测量202

5.2.2.5 圆柱齿轮有关数据举例203

5.2.2.6 圆柱齿轮系的装配方法205

5.3.1.2 测扭机构原理举例211

5.3.1.1 测扭机构的型式211

5.3 减速器附属装置的装配211

5.3.1 测扭机构的装配与试验211

5.3.1.3 输出功率和测扭油腔滑油压力的关系212

5.3.1.5 测扭机构的漏油试验214

5.3.1.4 测扭机构的装配214

5.3.2.1 测扭泵的型式和工作原理215

5.3.2 测扭泵的装配和试验215

5.3.1.6 漏油量的调整215

5.3.3.1 工作原理216

5.3.3 负拉力自动顺浆传感器和负拉力自动顺浆系统检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装配216

5.3.2.2 测扭泵的装配216

5.3.2.3 测扭泵的试验216

5.3.3.2 负拉力自动顺浆传感器和负拉力自动顺浆系统检查装置的装配217

5.4.1.2 功率输入轴的装配219

5.4.1.1 功率输入轴的功用、结构特点、种类219

5.4 减速器传动轴的装配219

5.4.1 功率输入轴219

5.4.2.1 功率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和种类及封严221

5.4.2 功率输出轴221

5.4.2.2 功率输出轴的装配222

5.6.1 减速器的校准项目223

5.6 减速器的校准223

5.5 减速器的最终装配223

5.5.1 游星系列减速器的装配223

5.5.2 其他系列减速器的装配223

5.6.2 自由涡轮减速器的校准224

5.6.3.2 测扭机构的校准225

5.6.3.1 校准桨轴行程225

5.6.3 螺旋桨发动机减速器的校准225

5.6.3.3 变矩油路的密封性试验227

5.6.3.5 校准设备228

5.6.3.4 测量测扭油缸行程228

5.7.3.1 附件传动的类型230

5.7.3 附件传动类型和机匣结构特点230

5.7 附件传动机匣的功用、配置及结构230

特点230

5.7.1 附件传动机匣的功用230

5.7.2 附件传动机匣在发动机上的配置230

5.7.3.2 附件传动机匣的结构特点236

5.8.2.1 圆锥齿轮和齿轮传动的检验要求238

5.8.2 圆锥齿轮系的装配238

5.8 圆锥齿轮系结构特点与装配238

5.8.1 圆锥齿轮的种类和结构特点238

5.8.2.2 圆锥齿轮轮齿侧隙和齿面接触斑点检查239

5.8.2.3 圆锥齿轮轮齿侧隙和齿面接触斑点的规定举例242

5.8.2.5 齿轮系的装配245

5.8.2.4 圆弧锥齿轮轮齿侧隙和齿面接触斑点位置的另一种规定方法245

5.9.1.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246

5.9.1.1 双速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246

5.9 附件传动机匣特殊结构的装配246

5.9.1 双速传动装置的结构特点与装配246

5.9.1.3 双速传动装置的装配248

5.9.2.1 附件传动机匣封严装置的结构和封严原理249

5.9.2 附件传动机匣的封严装置的装配249

5.9.1.4 离合器的试验249

5.9.2.2 封严装置的装配250

5.10.2 附件传动机匣的最终装配251

5.10.1 附件的安装形式251

5.10 附件的安装形式及传动机匣的最终装配251

5.11.3.1 试验方案和设备252

5.11.3 持久性试验252

5.11 附件传动机匣的试验252

5.11.1 供油量试验252

5.11.2 密封试验252

5.11.3.2 试验载荷方法253

5.11.3.4 试验总结254

5.11.3.3 试验循环254

6.1.3 动不平衡与静不平衡255

6.1.2 动不平衡的危害255

第6章 航空发动机转动件的平衡255

6.1 基本概念255

6.1.1 振动与动不平衡255

6.1.4 许用动不平衡量的确定和表达方式256

6.2.4 旋转平衡(动测静不平衡)264

6.2.3 重力平衡机平衡264

6.2 静平衡原理和方法264

6.2.1 刀口平衡264

6.2.2 滚动架平衡264

6.3.1 刚性转子的平衡265

6.3 动平衡原理与方法265

6.3.2 挠性转子的平衡272

6.3.2.1 振型平衡法274

6.3.2.2 影响系数法276

6.5.1 机械振动系统(含测振传感器和相位基准信号发生器)278

6.5 动平衡机的组成278

6.4 动平衡机(含动平衡仪)的分类278

6.5.3 驱动系统281

6.5.2 通用和专用平衡夹具281

6.5.4 电子测量系统284

6.5.6 安全防护装置289

6.5.5 校正装置289

6.6.1 ISO 2953—1990国际标准290

6.6 动平衡机的验收和定期校验290

6.6.3 SAE ARP 587B/588A293

6.6.2 国家标准293

6.7 航空发动机典型转动件平衡的技术要求294

6.6.4 其他标准294

6.8.4 专用平衡夹具的设计301

6.8.3 动平衡机的选择301

6.8 平衡的实施301

6.8.1 平衡工艺规程的制订301

6.8.2 动不平衡允差的计算301

6.8.4.2 专用静子固定夹具302

6.8.4.1 专用平衡用工艺心轴302

6.8.7 转子剩余不平衡量的确认303

6.8.6 平衡机的调整和标定303

6.8.4.3 专用平衡框架303

6.8.5 平衡转速的选择303

6.9.1.2 现行的外悬涡轮转子动平衡检验方法304

6.9.1.1 外悬转子的平面分离304

6.8.8 平衡机的定期检验304

6.9 航空发动机转动件平衡中的特殊问题和解决途径304

6.9.1 校正面外悬的涡轮转子的平衡304

6.9.1.4 准静—偶分离平衡法305

6.9.1.3 支承允许动载荷305

6.9.1.5 准静—偶分离平衡法的平衡效果306

6.9.3.1 减小最小配重质量307

6.9.3 平衡配重系列优化307

6.9.2 有松动零件的转子的平衡307

6.9.2.1 有松动零件的转子对平衡的影响307

6.9.2.2 多次测量的矢量平均法307

6.9.4.1 二次补偿的工作原理308

6.9.4 转子安装偏心补偿308

6.9.3.2 减小配重相邻组别的质量间隔308

6.9.4.2 二次补偿的实现309

6.9.5 硬支承平衡机的非正规调整310

6.9.6 小型高速挠性转子的平衡312

6.10.1 台架上整机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14

6.10 台架上整机平衡314

6.10.2 台架上整机平衡的发展展望315

7.1.2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316

7.1.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类别316

第7章 发动机的总装配316

7.1 航空发动机类别与结构316

7.1.2.2 涡轮风扇发动机317

7.1.2.1 涡轮喷气发动机317

7.1.2.3 涡轮螺旋桨和涡轮轴发动机318

7.1.3.2 初次总装配与再次总装配319

7.1.3.1 总装配要求319

7.1.3 发动机总装配综述319

7.2.1.3 传动装配主要程序320

7.2.1.2 装配基础部、组件的结构与装配方式320

7.1.3.3 不同阶段的装配特点320

7.2 发动机传动装配320

7.2.1 装配基础部、组件的选择320

7.2.1.1 装配基础部、组件的选择原则320

7.2.2 传动装配工艺工作321

7.2.2.1 装配基础部件固定方式322

7.2.2.5 间隙的测量与调整323

7.2.2.4 部、组件的安装323

7.2.2.2 装配工艺路线的确定323

7.2.2.3 工夹量具、装配车的选用323

7.2.3.1 转子、静子间隙的测量方法324

7.2.3 传动装配中转子、静子间隙测量324

7.2.4.1 支点同心度的测量方法325

7.2.4 发动机支点同心度测量325

7.2.3.2 典型的转子、静子间隙测量325

7.2.3.3 转子、静子间隙测量考虑因素325

7.2.3.4 转子、静子间隙的调整325

7.2.4.3 安装节平面度的检查328

7.2.4.2 支点同心度调整328

7.2.5.2 轴承的装配330

7.2.5.1 轴承装配总的要求330

7.2.5 发动机传动装配过程中支点轴承装配330

7.2.5.3 轴承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测量方法332

7.2.5.4 转子轴承错度的检查与调整333

7.2.6.2 联轴器的结构及联接方法334

7.2.6.1 联轴器的功用334

7.2.6 发动机转子的联接334

7.2.7.1 滑油封严装置的结构形式336

7.2.7 发动机滑油封严装置的装配336

7.2.7.3 石墨封严装置的装配337

7.2.7.2 涨圈封严装置的装配337

7.3.1.2 发动机附件传动装置安装339

7.3.1.1 附件在发动机上的安装位置339

7.3 发动机总装配339

7.3.1 发动机外部附件安装339

7.3.1.3 滑油系统附件的安装340

7.3.1.5 发动机起动、电气系统附件的安装341

7.3.1.4 燃油系统附件的安装341

7.3.2.1 管接头的形式与标准343

7.3.2 外部管路系统的装配343

7.3.2.3 导管接嘴的连接形式344

7.3.2.2 导管的类型与标准344

7.3.2.4 导管连接密封件346

7.3.2.5 导管固定卡箍与支架347

7.3.2.8 导管装配前的冲洗349

7.3.2.7 外部管路装配前的检查349

7.3.2.6 发动机外部管路装配要求349

7.3.2.9 管接头的安装350

7.3.2.11 导管连接卡箍与支架的安装351

7.3.2.10 导管的安装351

7.3.3.1 放气机构的结构形式353

7.3.3 发动机防喘调节机构的安装353

7.3.2.12 发动机外部管路系统锁紧353

7.3.3.2 放气机构的安装354

7.3.3.3 可调节导流叶片结构形式355

7.3.3.4 可调节导流叶片调节机构的安装357

7.3.3.5 防喘调节机构打压试验设备358

7.3.4.2 操纵机构的安装方法359

7.3.4.1 操纵机构的形式359

7.3.4 发动机操纵机构的安装359

7.3.5.2 搭铁检查的机件范围360

7.3.5.1 搭铁检查的目的360

7.3.5 发动机搭铁检查360

7.3.5.6 搭铁检查不合格排除方法361

7.3.5.5 搭铁检查的仪表与检查方法361

7.3.5.3 发动机不需搭铁检查的零件361

7.3.5.4 搭铁的方法361

7.3.6.2 外廓尺寸检查方法362

7.3.6.1 外廓尺寸检查的目的与范围362

7.3.5.7 发动机搭铁检查的验定362

7.3.6 发动机外廓尺寸的检查362

7.3.8.2 整机滑油冲洗设备与冲洗方法363

7.3.8.1 整机滑油冲洗的目的363

7.3.7 发动机密封性检查363

7.3.7.1 检查的目的363

7.3.7.2 密封检查的方法363

7.3.8 发动机整机滑油冲洗363

7.4.1.1 接收待分解发动机364

7.4.1 分解工艺过程364

7.4 发动机分解364

7.4.2.1 一般要求365

7.4.2 发动机分解的主要要求365

7.4.1.2 发动机各种试车后分解特点365

7.4.3.2 分解后的故障检验366

7.4.3.1 分解中的测量366

7.4.2.2 特殊要求366

7.4.3 发动机分解中的测量与分解故障检验366

8.1.5.1 标准样件及其分类367

8.1.5 标准样件367

第8章 装配质量控制367

8.1 装配质量控制的依据367

8.1.1 合同367

8.1.2 设计图样367

8.1.3 技术说明书367

8.1.4 工艺规程367

8.1.5.3 标准样件的管理与使用368

8.1.5.2 标准样件的选定368

8.3.1.1 工程更改控制369

8.3.1 技术状态控制369

8.2 装配质量控制文件369

8.2.1 装配质量控制程序369

8.2.2 装配检验计划或检验程序369

8.2.3 工艺规程、操作程序369

8.2.4 装配大纲369

8.3 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369

8.3.1.2 不合格品控制370

8.3.2.1 批次管理控制371

8.3.2 可追踪性管理371

8.3.1.3 偏离的管理控制371

8.3.2.3 装配记录的管理372

8.3.2.2 零、部、组件串装控制372

8.3.3 关键、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373

8.3.5.2 现场环境的控制374

8.3.5.1 操作人员的控制374

8.3.4 成、附件的质量控制374

8.3.4.1 外购成、附件配套质量控制374

8.3.4.2 成、附件在装配车间贮存的环境控制374

8.3.4.3 成、附件排故及报废374

8.3.5 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374

8.3.5.4 多余物的控制375

8.3.5.3 机件的管理375

8.3.5.5 辅助材料的使用与控制376

8.4.1 检验工序(程序)的安排与分类378

8.4 装配过程的检验378

8.3.5.6 工装、量器具、仪器仪表的质量控制378

8.4.1.1 确定原则与形式379

8.4.1.4 最终检验380

8.4.1.3 工步检验380

8.4.1.2 装配前的检验380

8.4.1.6 机件磨损变形测量381

8.4.1.5 用户(买方或订货方)检验381

8.4.2.2 各种故障检验方法及适用范围标准382

8.4.2.1 目的382

8.4.2 故障检验382

8.4.3 工厂试车后常见故障及其标准383

8.4.4 持久试车后常见故障及其标准384

8.5.1.1 发动机质量的测定385

8.5.1 发动机质量和质心的测定385

8.5 发动机物理特性的检验385

8.5.1.2 发动机质心的测定386

8.5.3.1 质量惯性矩的计算391

8.5.3 质量惯性矩的计算与测定391

8.5.2 发动机质量和质心数据391

8.5.3.2 质量惯性矩的测定393

9.1.1.2 装配厂房组成的适应性396

9.1.1.1 装配厂房的组成396

第9章 发动机装配厂房和设备396

9.1 发动机装配厂房的工艺流程和布置396

9.1.1 装配厂房的工艺流程396

9.1.2.2 装配工作地数量的确定399

9.1.2.1 装配工序的作业形式399

9.1.2 装配厂房的工艺布置399

9.1.2.4 工艺通道宽度的确定400

9.1.2.3 单位装配工作地占地面积的确定400

9.1.3.1 面积分类401

9.1.3 装配厂房面积的确定401

9.1.2.5 装配厂房典型工艺布置图401

9.1.3.2 生产面积的确定402

9.1.4 装配厂房高度的确定403

9.1.3.3 辅助面积、仓库面积、办公室面积及其他面积的确定403

9.2.1 装配厂房在工厂总平面布置中的位置404

9.2 发动机装配环境要求404

9.1.5 装配厂房跨度的确定404

9.2.5 装配厂房的防火和安全要求405

9.2.4 装配厂房的照明405

9.2.2 装配厂房的防尘405

9.2.3 装配厂房的温度405

9.3.1.3 起重机和吊钩运行速度406

9.3.1.2 起重重量的选择406

9.3 发动机装配用典型设备406

9.3.1 上部运输设备406

9.3.1.1 运输设备的使用406

9.3.3.1 洗涤工艺种类407

9.3.3 零、部件洗涤设备407

9.3.2 装配井407

9.3.2.1 装配井参数的确定407

9.3.2.2 装配井结构407

9.3.4.1 萤光探伤工艺种类408

9.3.4 萤光探伤设备408

9.3.3.2 清洗流水线408

9.3.3.3 化学溶剂清洗线设备408

9.3.5 发动机装配典型设备配置409

9.3.4.3 萤光探伤线设备409

9.3.4.2 萤光探伤流水线409

9.4.2 各程序阶段的工艺工作412

9.4.1 装配厂房建设阶段的划分412

9.4 发动机装配厂房工艺设计程序412

10.1.1.2 主要测试工艺文件413

10.1.1.1 主要试车工艺文件413

第2篇 航空发动机试车413

第10章 发动机试车工艺文件编制及性能参数整理10.1 试车工艺文件及编制413

10.1.1 发动机试车工艺文件413

10.1.2.2 试车总则的编制414

10.1.2.1 一般要求414

10.1.1.3 主要油封包装工艺规程414

10.1.1.4 其它工艺文件414

10.1.2 发动机试车工艺文件编制414

10.1.3 典型试车工艺文件表格式样416

10.2.1 常用发动机性能参数换算422

10.2 试车常用发动机性能参数整理方法422

10.1.4 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422

10.2.3 涡喷、涡扇发动机试车性能的修正423

10.2.2 常用发动机间接测量参数的计算423

10.2.4.2 发动机性能验收曲线及其制定424

10.2.4.1 发动机试车性能参数的评定原则424

10.2.4 发动机试车性能评定424

10.3.3 试车用油料有关标准428

10.3.2 发动机性能调试有关标准428

10.3 发动机试车常用标准428

10.3.1 发动机通用标准428

10.3.7 其它有关的基础标准429

10.3.6 发动机储存封包的有关标准429

10.3.4 仪器仪表及附件的有关标准429

10.3.5 其它通用技术标准429

10.3.8 编制试车文件依据的发动机型号专用技术条件430

11.1.4 发动机试车的主要工艺流程431

11.1.3 质量验证试车431

第11章 试车431

11.1 概述431

11.1.1 试车目的和任务431

11.1.2 对发动机的要求431

11.2.1.3 发动机在试车台上的安装432

11.2.1.2 发动机台架上安装前的准备工作432

11.2 试车中的主要单元程序432

11.2.1 发动机在台架上的安装和拆卸432

11.2.1.1 接收发动机432

11.2.3 发动机内部启封和注油433

11.2.2 发动机起动前的准备433

11.2.1.4 发动机从试车台拆卸433

11.2.5.1 起动的分类和定义434

11.2.5 起动434

11.2.4 冷运转434

11.2.5.3 起动记录数据435

11.2.5.2 起动极限435

11.2.7 试车发动机加温和冷却运转436

11.2.6 磨合运转436

11.2.5.4 起动注意事项436

11.2.8 发动机控制系统工作检查和调整437

11.2.9.1 发动机规定的性能及验证状态439

11.2.9 发动机性能验证439

11.2.9.2 发动机性能验证440

11.2.10 接通加力过程的检查441

11.2.11.1 要求442

11.2.11 推力瞬变和功率变换检查442

11.2.12 滑油系统的工作检查443

11.2.11.2 检查和调整举例443

11.2.15 停车444

11.2.14 飞机引气和功率分出444

11.2.13 发动机密封性检查444

11.3.1 发动机的接收445

11.3 验收试车445

11.3.4 试车记录446

11.3.3 试车条件446

11.3.2 试车台和试车设备446

11.3.5.1 初步运转试车447

11.3.5 试车程序447

11.3.5.2 最终运转试车451

11.4 持久试车454

11.4.1 飞行前规定试验和定型试验的持久试车455

11.4.2 中国民航适航标准规定的持久试车461

11.4.3.2 低循环疲劳试车要求464

11.4.3.1 低循环疲劳试车的目的及特点464

11.4.3 发动机低循环疲劳试车464

11.4.4.2 举例465

11.4.4.1 概述465

11.4.3.3 低循环疲劳试车程序举例465

11.4.4 一比一寿命期持久试车465

11.4.5.2 加速模拟的条件和原则469

11.4.5.1 概述469

11.4.5 加速任务试车469

11.4.5.3 加速任务寿命试车471

11.4.5.4 国外某型发动机为例说明AMT的应用概念与发展472

11.5.1.1 双转子发动机稳定工作裕度检查473

11.5.1 发动机稳定工作裕度检查473

11.5 其它几种常用试车473

11.5.2.4 测试要求476

11.5.2.3 试验设备476

11.5.1.2 单转子发动机稳定工作裕度检查476

11.5.2 发动机进口空气加温试车476

11.5.2.1 目的476

11.5.2.2 试车要求476

11.5.2.5 试车程序举例477

11.6.3 发动机试车的基本质量要求478

11.6.2 试车台及其设备特性的质量控制478

11.5.2.6 试车完成478

11.6 发动机试车质量控制478

11.6.1 试车用技术文件的控制478

11.6.6 发动机运转试车的质量控制479

11.6.5 发动机在车台安装的质量控制479

11.6.4 发动机接收的质量控制479

11.6.7 发动机试车后的工作质量控制480

12.1.1 测量精度要求481

12.1 测量精度要求和测试误差分析481

第12章 试车数据的测试和处理481

12.2 测试方法和测试仪表的选择原则482

12.1.2 测试误差分析482

12.3.1.2 电子推力秤483

12.3.1.1 台架推力测量特点483

12.3 稳态参数测量方法483

12.3.1 发动机推力测量483

12.3.2 发动机的功率测量484

12.3.1.4 推力测量的校准和校准方法484

12.3.1.3 机械液压推力秤484

12.3.2.1 水力测功器485

12.3.2.2 电感测扭法486

12.3.2.3 油压测扭487

12.3.2.4 其它测扭方法489

12.3.2.5 扭矩测量仪490

12.3.3.2 进气流量管法491

12.3.3.1 航空发动机试验空气流量测量的主要特点491

12.3.2.6 扭矩测量的校准491

12.3.3 空气流量测量491

12.3.3.3 节流流量计495

12.3.3.4 空气流量测量的标准及校准方法498

12.3.3.5 涵道比测量499

12.3.4.2 容积法测燃油流量500

12.3.4.1 台架燃油流量测量的特点500

12.3.4 燃油流量测量500

12.3.4.3 涡轮流量计503

12.3.4.5 燃油流量测量的校准505

12.3.4.4 重量法测流量505

12.3.5.1 测速电机法测转速507

12.3.5 转速测量507

12.3.5.2 磁电式转速测量系统508

12.3.5.3 光电式转速测量系统509

12.3.5.5 常用转速测量仪510

12.3.5.4 电涡流转速测量系统510

12.3.5.6 超转保护511

12.3.5.7 转速测量的校准512

12.3.6.2 热电偶测温513

12.3.6.1 温度测量分类及台架测量特点513

12.3.6 温度测量513

12.3.6.3 电阻式温度计516

12.3.6.5 示温漆测温518

12.3.6.4 红外测温518

12.3.6.7 温度测量的校准520

12.3.6.6 转动件测温520

12.3.7 压力测量521

12.3.7.1 测压探头522

12.3.7.3 机械式测压计526

12.3.7.2 液柱式压力计526

12.3.7.5 多点压力自动测量系统528

12.3.7.4 数字式压力仪528

12.3.7.6 压力仪表的校准和校准设备529

12.3.8.1 整机振动测量工艺531

12.3.8 整机振动监测531

12.3.8.2 振动指示值的选定532

12.3.8.3 振动系统的校准533

12.3.9.1 推力轴承轴向载荷测量的必要性534

12.3.9 推力轴承轴向载荷测量534

12.3.9.3 用弹性环式测力计测量轴向载荷535

12.3.9.2 测量方法的选择535

12.3.9.4 用专门的测量装置测量轴向载荷537

12.3.10.1 应力测量分类及台架测试特点538

12.3.10 应力测量538

12.3.10.2 动态应力测量540

12.3.10.3 静态应力测量543

12.3.10.4 应力校正545

12.3.11.3 声学测试的环境条件546

12.3.11.2 声学测试的目的546

12.3.11 声学测试546

12.3.11.1 声学测试系统546

12.3.11.6 气象测试系统547

12.3.11.5 声学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547

12.3.11.4 传声器位置及安装方式547

12.3.11.9 某型发动机远场噪声测试实例548

12.3.11.8 数据处理程序548

12.3.11.7 试验要求548

12.3.12.2 热线风速仪测速549

12.3.12.1 总静压法测速549

12.3.12 气流速度测量549

12.3.12.3 激光测速551

12.4.2.1 测试受感部和传感器的选择553

12.4.2 过渡态参数测量的实际应用553

12.4 过渡态参数测量553

12.4.1 过渡态测量特点553

12.5.1 动态参数测量特点554

12.5 动态参数测量554

12.4.2.2 二次仪表的配置554

12.5.3 动态温度测量555

12.5.2 动态参数测量在发动机整机试车中的应用555

12.5.4.1 动态压力测量方法556

12.5.4 动态压力测量556

12.5.4.3 管腔效应557

12.5.4.2 压力传感器测量系统动态校准557

12.5.4.4 波形记录装置558

12.5.4.7 发动机进气动态压力畸变测量559

12.5.4.6 加力燃烧室振荡燃烧脉动压力测量559

12.5.4.5 压气机旋转失速与喘振测量559

12.6.1 试车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特点560

12.6 试车数据采集和处理560

12.6.2 试车数据的采集561

12.6.2.2 中速采集系统562

12.6.2.1 低速高精度采集系统562

12.6.2.3 高速采集系统564

12.6.3.2 数据处理程序565

12.6.3.1 试车数据处理遵循的原则565

12.6.3 试车数据的处理565

12.6.4 用户性能计算程序566

12.6.3.5 数据库566

12.6.3.3 表格处理566

12.6.3.4 曲线处理566

13.2.2 封存包装方法567

13.2.1 技术要求567

第13章 航空发动机的封存和运输包装567

13.1 概述567

13.2 发动机的封存和运输包装567

13.2.3 不同封存期限包装容器568

13.2.4 封存包装材料569

13.2.5 运输包装箱………………………(57?)13.2.6 运输标志572

13.2.8 库存规则576

13.2.7 技术文件、装箱单的设置576

13.3.1 工作间和工艺设备577

13.3 发动机封存包装工艺577

13.3.2 工艺流程578

13.3.3.1 某涡桨发动机内部油封工艺(热油封)581

13.3.3 典型封存包装工艺及要求581

13.3.3.2 某涡喷发动机内部油封工艺(冷油封)582

13.3.3.5 包装工艺举例583

12.3.3.4 发动机外部油封工艺583

13.3.3.3 某涡轴发动机内部油封工艺583

13.3.3.6 封箱工艺584

13.3.3.7 封套制作工艺585

13.3.3.8 干燥剂和湿度指示剂复新工艺586

14.1.2 试车台位置587

14.1.1 试车台功能587

第14章 发动机试车台587

14.1 试车台总体布置587

14.1.3 试车台类型588

14.1.4.2 试车台布置589

14.1.4.1 试车台组成589

14.1.4 试车台布置及其简图589

14.1.4.3 典型试车台布置简图图例590

14.2.1 概述595

14.2 试车台空气动力要求595

14.2.2.1 进气流场要求597

14.2.2 试车间进气流场和气流品质要求597

14.2.4.1 涡喷、涡扇、涡轴发动机试车间空气流量计算598

14.2.4 试车间空气流量计算598

14.2.2.2 进气气流品质要求598

14.2.3 试车间空气动力要求598

14.2.4.2 涡桨发动机试车间空气流量计算599

14.2.6.1 导流装置601

14.2.6 试车台常用气动设备601

14.2.5 发动机排气冷却601

14.2.5.1 空气和喷水相结合降温601

14.2.5.2 全部用空气降温601

14.2.6.2 导流环602

14.2.7 试车台气动热力检验测量603

14.2.6.3 排气引射筒和扩压器603

14.3.1.2 噪声控制总体考虑604

14.3.1.1 试车台噪声控制604

14.3 试车台噪声控制604

14.3.1 总则604

14.3.2.1 涡喷发动机605

14.3.2 噪声源605

14.3.2.2 涡桨发动机607

14.3.3.1 试车台最大允许噪声级608

14.3.3 试车台噪声评价标准608

14.3.4.3 试车间隔声609

14.3.4.2 试车间内吸声措施609

14.3.3.2 试车台(厂房)噪声控制标准609

14.3.4 试车台噪声控制措施技术要求609

14.3.4.1 总则609

14.3.5 试车台噪声控制工程现场检测610

14.3.4.4 进气道和排气道消声610

14.4.1.1 涡喷、涡扇发动机试车台架611

14.4 试车台主要设备611

14.4.1 试车台架611

14.3.5.2 检测项目611

14.3.5.3 测量方法611

14.4.1.2 涡桨发动机试车台架615

14.4.1.3 涡轴发动机试车台架616

14.4.2 发动机进气加温装置616

14.4.3.4 进气道的组成617

14.4.3.3 进气道的种类617

14.4.3.2 进气道的基本要求617

14.4.3 试车用发动机进气道617

14.4.3.1 功用617

14.4.3.5 进气道的设计619

14.5 试车台常用系统620

14.5.1 空气起动系统620

14.5.3 燃油供应系统621

14.5.2 汽油供应系统621

14.5.4 滑油供应系统622

14.5.5 发动机内部油封系统623

14.5.6 发动机尾喷口操纵系统624

14.5.7 液压泵负载系统625

14.5.8 交直流发电机负载系统626

14.5.9.2 电动操纵系统629

14.5.10 发动机引气系统629

14.5.9.1 杠杆操纵系统629

14.5.9 发动机操纵系统629

14.5.12 螺旋桨顺回桨系统630

14.5.13 冷却吹风系统630

14.5.11 抽真空系统630

14.5.14 发动机清洗系统632

14.5.1 5 设备用液压操纵系统632

14.6 试车台电气设备633

14.6.1 试车台电源633

14.6.2.1 发动机控制装置634

14.6.2.2 试车台控制装置634

14.6.2 发动机和试车台控制装置634

14.6.3 发动机和试车台测试系统637

14.6.4 操纵台637

14.6.5.1 导线选择640

14.6.5.2 线路敷设640

14.6.5 试车台导线选择和敷设640

14.6.7 试车台电气照明和防爆、防火要求641

14.6.7.1 电气照明要求641

14.6.6.2 接地641

14.6.6 试车台防雷和接地641

14.6.6.1 防雷641

14.6.8 试车台内部通讯系统642

14.6.9 试车台工业闭路电视系统642

14.6.7.2 防爆和防火要求642

15.1 航空推进系统模拟高空试验的类型和功能644

15.1.1 直接连接式模拟高空试验644

第15章 航空推进系统模拟高空试验644

15.1.2 自由射流模拟高空试验645

15.1.3 推进风洞试验646

15.2.1 航空推进系统模拟高空试验对试验设备的基本要求647

15.2 航空推进系统模拟高空试验设备647

15.2.2 世界各国航空推进系统模拟高空试验设备简介648

15.2.3.1 主要设备和系统651

15.2.3.2 设备能力和运行特点651

15.2.3 我国SB—101连续式模拟高空试车台设备651

15.2.4.1 设备的组成654

15.2.4.2 设备能力654

15.2.4 CS—01简易高空台设备和能力介绍654

15.3.1.2 发动机高空稳态性能试验655

15.3.1.1 试验基本要求655

15.3.1 高空稳态性能试验655

15.3 直接连接式高空舱模拟试验技术655

15.3.1.3 高空稳态性能评定659

15.3.2.2 参数测量661

15.3.2.1 试验的基本要求661

15.3.2 推力(功率)瞬变和流量瞬变试验661

15.3.2.3 试验合格标准662

15.3.3.2 发动机高空功能试验664

15.3.3.1 主要试验任务664

15.3.3 功能试验664

15.3.3.3 高空功能试验的综合评定665

15.3.4.2 试验方法666

15.3.4.1 试验要求666

15.3.4 起动和再起动666

15.3.3.4 高空功能试验的最终结果666

15.3.4.3 试验结果667

15.3.5.1 进气畸变试验的目的要求668

15.3.5.2 进口气流畸变极限值668

15.3.5 进气畸变试验668

15.3.4.4 试验合格评定668

15.3.5.3 进气畸变试验669

15.3.5.4 试验结果评定669

15.3.6 高空风车旋转试验670

15.3.6.1 试验的基本要求670

15.3.7.1 试验要求671

15.3.7.2 试验方法671

15.3.7 发动机进气加温和进气加温加压持久试车671

15.3.8.2 试验方法673

15.3.8.3 试验时应记录的参数673

15.3.8.1 试验的基本要求673

15.3.7.3 进气加温和进气加温加压持久试车结果评定…………………(67?)15.3.8 高低温起动和加速试验673

15.3.8.4 试验设备677

15.3.8.5 试验合格标志677

15.4 试验程序678

15.4.1 试验前的准备678

15.3.9 标准海平面静止状态模拟试验678

15.4.3 发动机投入运转680

15.4.4 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中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680

15.4.2 设备投入运转680

15.5.2 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综合鉴定报告681

15.5.1 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完成的标志681

15.5 发动机模拟高空试验的完成681

15.4.5 停止运行程序681

15.4.6 模拟高空试验后的工作681

附录A 尺寸链的基本术语683

附录B 装配工艺准备685

附录C 装配质量控制695

艺布置图696

附录D 某涡轮喷气发动机装配厂房工696

参考文献697

14.3.5.1 目的6100

1996《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发动机装配与试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航空制造工程手册》总编委会主编 1996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钣金工艺(1992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钣金工艺
1992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燃油泵与调节器装配试验(1997年03月第1版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燃油泵与调节器装配试验
1997年03月第1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燃油泵与调节器装配试验(1997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燃油泵与调节器装配试验
1997
世界航空发动机手册(1987 PDF版)
世界航空发动机手册
1987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发动机叶片工艺(1998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发动机叶片工艺
1998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发动机装配(1963 PDF版)
航空发动机装配
1963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机载设备环境试验(1995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机载设备环境试验
1995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特种加工(1993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特种加工
1993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飞机机械加工(1995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飞机机械加工
1995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电子设备装配(1995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电子设备装配
1995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发动机装配钳工(1954 PDF版)
航空发动机装配钳工
195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救生装备工艺(1995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救生装备工艺
1995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模线样板(1993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模线样板
1993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装配(1993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装配
1993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工艺装备(1994 PDF版)
航空制造工程手册 飞机工艺装备
1994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